526 台湾(第1/2页)天兵在1917
要在台湾登陆对于苏联红军来说真心是不太容易,主要是对马海峡这一侧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日军的空中力量集中在这一线进行拦截,那红军还真不敢硬闯。喜欢就上。哪怕是现在红军已经重点攻击了这一侧的日军空中基地和港口,甚至进行了攻势布雷,但是红海军对于安全穿越这一线依然是没有太多信心。
尤其是对于直接负责登陆台湾行动的总指挥苏霍伊来说,压力真心是山大。他一直在考虑能不能绕开危险的对马海峡呢?
实话实说,想要绕开对马海峡不是不可以,可以从库页岛那边绕嘛。但是这么一绕距离是成倍的增加,对于登陆部队来说,这简直是要老命了。而且线路变长也会让后勤补给更加困难。所以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苏霍伊抛弃了。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选择另外一条路的思路,既然从海参崴出发风险太大,能不能换一个出发点呢?然后苏霍伊就在地图上查找了起来,离台湾更近补给更方便的地点不是没有,如果华夏东南沿海在手里,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但是让苏霍伊无语的是,这个设想一开始就不可能,首先这一块地区就不在盟国的控制之中,从浙江到广东这一线都是鬼子的地盘。只能说刮军实在是不给力,哪怕是能保住广西和海南岛也好啊!
当然,这也就是吐糟一下,苏霍伊很清楚,就算广西和海南岛在刮军手里,以刮军的尿性也不会答应,就算刮军能答应美国人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会阻止。在华夏,苏联唯一能靠得住的小伙伴只有t共。而很可惜的是t共的势力范围仅在华夏北方,能控制的口岸也仅限于华北一侧。
如果登陆部队从这里出发将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运输问题,现在东北一线还没有打通,苏联的物资并不能直接通过铁路运抵华北,暂时只能依靠外蒙的简易公路进行运输。这条简易公路的运力实在有限,保障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需求还凑合,但是根本满足不了红军的作战需求。
按照军委原定的计划,一部分物资走海参崴,另一部分走外蒙,双管齐下应该能勉强满足要求。但是前面说了苏霍伊对海参崴这一线疑虑颇大,认为太危险,所以他其实是并不倾向于这个方案的……
经过一番艰难的思考,苏霍伊给军委发了一个很长的报告,这个报告因为实在太长,就不一一详细说明。总之这份报告的要点是:第一推后登陆台湾作战,至少将其向后推迟一个月。第二,改变原本从海参崴出发的方案,将出发地点选在旅顺。自然地第三点就变成让远东方面军先行打通满洲里至哈尔滨以及哈尔滨至大连的铁路线,以方便后勤补给。
可想而知,这个方案几乎全面推翻了军委之前的决策,按照苏霍伊的建议,那就必须首先解放东北,搞定了东北自然是绕开了风险极高的对马海峡。红军的登陆部队从大连出发,不光是距离要近不少,最主要的是当铁路线被疏通之后,红军的补给情况将会极大的改善。
你想想,原本红军几乎只有海参崴一个港口可用,从欧洲过来的物资几乎全部依赖海参崴的运力,而这边又十分危险,可想而知稍有闪失都将造成了整个行动的不顺畅。
而如果首先解放了东北,那么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苏联的物资可以走满洲里直下大连,在旅顺港起运,这边不光更安全,而且路程稍短,而且旅顺港是不冻港,未来一二月份的恶劣天气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而海参崴就不一样了,冬季是需要破冰的,为了保证行动顺畅,红海军可是万里迢迢的派了不少破冰船过来,甚至还觉得不够保险。
甚至不光是旅顺港可以启用,连带着疏通了关外关内相连的铁路之后,塘沽一线的港口也能启用,虽说当时这些口岸规模不大,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反正苏霍伊觉得自己的设想是很理想的,只要解决了东北,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迎刃而解了,他认为完全可以推迟登陆台湾的行动,延迟到1945年3月都没有问题。
当然,苏霍伊的所有考量都是基于军事层面的,因为他仅仅是个纯粹的军人,但是在政治方面,他就犯了大错误。第一,原定的计划是军委通过的,军委不是不知道先拿下东北的好处,问题是军委暂时做不到。
远东方面军可不像历史上1945年那么强大,拥有百万雄师,此时的远东方面军兵力纯粹就数量而言比鬼子可能还稍微少一点。虽说军委一直很鄙视鬼子的战斗力,但是并没有真的掉以轻心,还是比较清醒的认为一口气解放东北是不现实的。
这还仅仅是兵力这一个因素,更重要的还是补给,远东方面军的后勤补给的75%都要依靠欧洲方向。当地哪怕是经过了两个五年计划新建了一定的工业,但整体而言还是不够看的。唯一能供应充足的就是食品,某仙人的战俘政策可是极大的开垦了远东,粮食是绰绰有余。但是弹药、油料那真心就是大问题了,尤其油料,几乎全都依靠欧洲输入。而现在欧洲战场上因为机械化部队众多,每天需要消耗的油料都是天文数字,再供应亚洲战场真心是很吃力了。
这还不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真正让军委决定不立刻解放东北的最关键原因还是政治。对于苏联来说,西欧更重要,而现在红军正在同英美盟军赛跑,必须全力以赴的在西欧跑马圈地,尽量的多占据一点地盘。自然地没有太多的余力去照顾远东了,如果不是台湾太重要了了,政治局和军委都不会同意开展这么一次登陆行动。
而现在苏霍伊傻乎乎的就跟军委长反调了,你说说这是什么性质?反正当政治局获知了苏霍伊这份政治上很不正确的报告时,是相当不满意的。
连托洛茨基都批评苏霍伊的幼稚:“我们难道不知道先解放东北将更加有利吗?难道就只有他苏霍伊同志是个聪明人?有些同志考虑问题总是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从来不从全局上着眼,东北问题仅仅只是一个军事问题吗?这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托洛茨基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之前军委将解放台湾的重任交给苏霍伊的时候,他是默然接受了的,而现在大部分准备工作都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时,这位总指挥却告诉政治局:“那个啥,对于作战计划我没啥子信心哈,要不咱们换个计划吧!”
这就让人相当不可接受了,怎么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他却腿软了呢?往小了说这是你苏霍伊信心不足,往大了说你丫的这是在逗军委和政治局玩儿吧!
没有人喜欢被糊弄,尤其是在这种重大军事问题上随便糊弄,自然的政治局的恼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当场就有人建议临阵换将,将这个讨厌的苏霍伊换掉,让其他更有魄力的同志去完成这项任务好了。
不过李晓峰却对这个建议说不,他认为:“从当前的红海军的现状来看,最适合这项任务的只有苏霍伊同志,他随同美军一起参加了太平洋上的岛屿登陆作战,对两栖作战十分熟悉,这些宝贵的经验是其他同志不具备的。突然的换一个不熟悉海空两栖登陆作战的同志去执行这个任务,这太过于冒险了。我必须提醒在座的同志们注意,苏霍伊同志的态度虽然是不对的,但他提出的实际困难和危险却是客观存在的,连他这种经验丰富的老海军都觉得没把握,其他的同志能比他做得更好吗?一旦出现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李晓峰的发言让政治局沉默了,红海军别看这些年高速发展,但从本质来说还是太缺乏经验了,老海军们更熟悉传统海上作战方式,早就落伍不适合当前的战争形势了。而青年一代又刚刚起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今有能力指挥这种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指挥员是少之又少,不用苏霍伊,难道将刚刚升任海军司令员的库兹涅佐夫派过去?
很显然事情不能这么做不是,库兹涅佐夫有他的工作,那些工作也很紧要,他走了那一摊子谁去接?至少在当前的苏联能挑起这个担子的人还真找不出第二个。
说到这,李晓峰继续讲道理:“我本人也是相当的反感苏霍伊同志的这种态度,这给政治局和军委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但是我认为,敢于说实话和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志还是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尤其是当他们的意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更加的宽容!”
斯维尔德洛夫忍不住了,反对道:“怎么容忍?他都彻底地否定了政治局和军委的决策了,这是要翻天!难道就任由他为所欲为?到底是还是枪指挥党,如果所有的指挥员都学他,那还不天下大乱!”
看得出斯维尔德洛夫是倾向于强硬的按照原定计划解决苏霍伊带来的麻烦。当然,理由也很简单,一直以来斯维尔德洛夫就认为欧洲比华夏更为重要,如今欧洲都紧巴巴的,怎么能为了区区一个台湾问题大费干戈呢?
但是斯维尔洛夫在军事问题上的发言权一直都不怎么样,他的意见或者建议真心只能当做参考。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一票局委都没有马上附和,而是眼巴巴的望着李晓峰,看看这位究竟有什么说法。
是的,当李晓峰为苏霍伊说话之后,托洛茨基他们都很清楚,某人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而且恐怕是倾向于苏霍伊的想法,不然他没必要贸然开口不是。
李晓峰点点头道:“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苏霍伊同志的建议确实有道理,不解决东北问题就去解决台湾问题,风险太大。如果能够解决掉东北问题之后,再去解决台湾问题,恐怕是水到渠成。”
“我不同意!”斯维尔德洛夫直接表明了态度,“当前我们没有更多的兵力可以调往远东,如何去解决东北问题?如果要从对德一线抽调兵力,我是坚决反对的!”
不光是斯维尔德洛夫坚决反对,托洛茨基也不会同意,如今围绕德国这块肥肉的争夺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分心呢?哪怕是丢掉了台湾也不能丢掉德国不是。
“当然不能从对德战场抽调兵力,”李晓峰一句话就打消了政治局的疑惑,“西欧暂时确实比远东重要,当然不能为了芝麻丢西瓜。但是我认为执行苏霍伊同志的建议,跟我们当前的战斗没有必然的冲突!”
“怎么会没有冲突?”斯维尔德洛夫又插话了,“要解放东北,就必须增兵,这是必然的!”
谁想到李晓峰却反问道:“谁说这是必然的?是军委的广泛共识?还是布柳赫尔同志这么认为?或者是梅列茨科夫同志有这样的要求?”
斯维尔德洛夫还真就说不出什么了,因为他的思维陷入了一个错误的圈子,他很自然的认为东北当前的进展不大是因为敌我力量比较接近,而要打破平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兵。而像苏霍伊所说先解决东北问题,其潜台词自然就是要求增援。
问题是,李晓峰不认为这是对的,他说道:“最近一个多月,远东方面军在东北稳扎稳打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经翻越了最糟糕的地形,挺进到了平原地区。接下来我军的机械化优势和重火力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当不利条件减少有利条件增多之后,这个仗怎么会变得难打呢?”
稍微一顿,李晓峰断然说道:“所以我认为,东北的僵持仅仅是暂时的,当我军稍作休整,补充了之前的消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