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痛快人痛快话(第1/2页)牛男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牛王庄的花生芽推出不多久,吃花生芽在他们当地便成了一种时尚,都说花生芽美味营养,还能抗癌。

    只可惜牛王庄的花生芽并不是大家天天都能吃到的,一斤十五块,就算早起排队能买到,也不是个个都能舍得。再说吃这个花生芽的时候,还要掐头去尾,根须要去掉,花生瓣因为难煮,不能与花生芽同熟,也要去掉,如此一来,一斤花生芽能吃的部分,也就只剩下几两而已。

    好在水牛镇上这些家境一般的原住民也不是老周的主要盈利对象,他也没打算从这些人身上赚多少钱,在几个熟人的三催四请之下,还没到年关,罗蒙就上自家超市门口去摆了一回摊。

    时间就选在星期天上午,刚好罗美慧和罗美玲都没上课,就喊她俩过来帮忙,肖树林和猴娃子当然也是要去的。

    “不是我说啊老周,谁家种子论颗卖的嘛?农业站那都是一包一包卖的。”

    “农业站已经OUT了,你到底买不买啊?”

    “买啊。”

    “要点啥嘛?”

    “给我来点韭菜种子,再要几个葱头,你这也忒贵了,葱头一个就要五毛?”

    “啧,这咋叫贵呢?等明年春天你把这个葱头种下去,平时炒菜嘛,就摘摘叶子,等到秋天的时候,挖出来一看,哎呦娘诶,一个葱头都变一丛了。”罗蒙一边支使罗美慧罗美玲数种子,一边跟这些镇上的人拉闲扯淡。

    那边,肖树林和猴娃子正在卖花生,最近水牛镇上花生芽热销,明年打算种花生的人也多。

    “还好花生不是论颗卖,树林啊,你给我称五斤。”

    “五斤,你明年要卖花生啊?”后边的人就问了。

    “这不是快过年了嘛,顺便把年货也给置办了,五斤花生,吃到明年春天不知道还有没有的剩。”

    “呦,就五斤花生,还想吃到明年?”

    “那不是贵嘛,实在不行,到时候到街上再称几斤花生,掺一掺。”

    “你们家那俩祖宗不闹腾啊?”

    “闹啥?前阵子我就掺了一回,他们哥儿俩没事就抱一篮子花生挑挑拣拣的,忙活了好几天,要我说,那也比看电视玩电脑强。”

    “这样能成啊?要不我也跟你学学?我们家那小子,这才二年级呢,看电视的时候那眼睛就眯上了,照这么下去,都还没念初中估计就得戴眼镜了。”

    “现在的孩子都那样,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眼睛都毁了。”

    “改天我也掺点花生叫他拣拣。”

    “你孙子爱吃花生不?”

    “可爱吃了。”

    “那就成,记得要多掺点,要是掺得少了,他到时候直接全都给你吃完了省事。”

    “嘿嘿,你不说我还真想不到。”

    “……”

    “你们家打算种哪儿啊?买这么多种子?”

    “阳台上种点嘛,院子里也种点。”

    “你们家院子还没鸟窝大,咋种得下这么多?”

    “过两天打算喊几个人,把屋顶给平了。”

    “啥?要改平顶啊?”

    “可不是,要不然咱往哪里种啊?”

    “那你可要想清楚了,这个弄得不好,要漏水的,再说还得审批呢,怕是没那么容易。”

    “我们那边好几户人一起搞,有熟人,应该没问题。”

    “你们这成本也忒高了!”

    “弄得好了,要是能种上几十年,倒也划算。”

    “哎,谁啊?谁要尖顶改平顶啊?”

    “咋?你也要改啊?”

    “我们兄弟几个正商量这事呢,申请都已经提交上去了,不知道批不批得下来。”

    “放心吧,肯定能下来。”

    “你咋知道呢?”

    “咱县电视台的新闻你们没看?”

    “没事谁看那个啊?咋说的啊新闻里边?”

    “说是要搞特色城镇,争取发展旅游业,还打算在菜市场旁边开辟一块自由贸易区,让咱们这些种多了菜吃不完的上那儿摆摊去,不过依我看,真要去卖菜的话,肯定得叫他们收几块钱摊位费。”

    “那要实在太贵,咱肯定不去啊。”

    “晒成菜干,留着慢慢吃也是可以的嘛。”

    “唉,要是能有几分水田就好了,种点莲藕,养点泥鳅,啧啧。”

    “这会儿上哪儿弄地去啊?”

    “咱镇边上那些地,前些年不是好多都荒了吗,这阵子经常看到整地的,明年大概都要种上。”

    “那往后种地的人多了,种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去啊?咱自家也有种啊。”

    “你傻啊?那肯定得往外边卖啊。”

    “放心吧,菜要是种得好,根本不愁卖,现在永青那边好多酒楼菜馆都愿意要他们大湾村的菜,根本不够卖我跟你们说。”

    “听说老周家的菜都卖到香港去了,真牛!”

    “肖树林的篮子还出国了呢。”

    “你说他俩挣那么多钱,将来就都是那个娃娃的了?”说话的人冲猴娃子那边抬了抬下巴。

    “可不是,这孩子命好。”罗蒙和肖树林对猴娃子的疼爱大伙儿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到哪儿都带着,成天扛着走,亲爹都没他们这样的。

    猴娃子这会儿正蹲在肖树林卖花生的那张小桌上搓着核桃,今天这活儿他帮不上忙,因为他既不会看秤也不会算钱。

    之前猴娃子跟罗蒙一起盘的那一个手串已经完工了,拿到打铁铺那边叫安立君做佛头,刚好这阵子安立君生意也比较忙,罗蒙就叫她慢慢来,反正他也不着急。

    这会儿,猴娃子手里盘着的,是肖树林最近做的核桃雕,之前已经被罗蒙盘过一段时间的这两枚核桃,在猴娃子手里盘了几天之后,很快就显出一些干净的浅茶色,肖树林有时候也会接过去盘几下,使得这两枚核桃的颜色比之前他们盘的那个手串,颜色又要更深一些,要是从头到尾都让肖树林盘的话,估计能盘出一对颜色很深的核桃来。

    “老周啊,你们家小周是不是该送幼儿园了?”

    “幼儿园?”罗蒙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总觉得猴娃子离上学还远着呢。

    “咋?还不舍得啊?咱镇上的娃娃不都是这么大的时候送去幼儿园的,叫他们去跟差不多大的小孩一块儿玩一块儿说话,还有老师教呢,不比待在家里强?”大伙儿虽然没明说,但也都觉得老周家这孩子的性格是内向了些。

    “我再看看。”罗蒙还是有些犹豫,猴娃子下山这才多久,就叫他上幼儿园会不会太快了点?再说这事他也不好自己做主,最起码还是要和肖树林商量一下,家里的老人什么意见,不也得听听?

    “汪!”这时候,三毛这家伙甩着大尾巴就从小广场外边跑了进来,后边还吭哧吭哧跟着一个老头,养大狗就是这点不好,生怕他伤着人。

    猴娃子见三毛来了,扯着肖树林的衣服三两下就下了桌子,凑过去摸了摸三毛的脑袋,又从口袋里给它掏吃的,花花从他怀里探出小脑袋看了一眼,很快又缩了回去,眼前这个大块头显然不是它惹得起的。

    等卖完种子回到牛王庄上,罗蒙就跟肖树林商量了一下让猴娃子上幼儿园的事,肖树林也没什么主意,刚好罗红凤那时候也在四合院,就说了:“要不就趁这个学期还没放假,先叫他去上几天试试,要是可以,下个学期就给报名,不行的话就再等半年。”

    两边老人的意见,也是让猴娃子早点上幼儿园好,都说罗蒙和肖树林不会带孩子,都不怎么教他说话,再这么下去,长大就该成闷葫芦了。

    “儿子诶,上学去吧?”老周问小周说。

    “呼……”大王让上学,那就上学吧。

    猴娃子上幼儿园去试读的头一天,罗蒙让肖树林送去的,他自己没去,因为不想让别的孩子看到猴娃子有两个爸爸,虽然说这事镇上的人都知道,不过知道和看到,到底还是两回事。

    罗美慧如今已经在水牛镇第一中心小学上学前班了,罗美玲还在幼儿园呢,猴娃子有她罩着,罗蒙也是比较放心。别看罗美玲这丫头年纪小话也不多,实际上比她姐有眼力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罗蒙基本上没见她吃过什么亏。

    “你好好照顾弟弟,舅舅明年给你种一院子瓯柑。”猴娃子上幼儿园的前一天傍晚,老周这么对她外甥女说道。

    “真的?”罗美玲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都是向往。

    “嗯,等到了秋天,就能结上满树的果子了,到时候你想吃,随便啥时候,上树去摘就成了。”老周给他外甥女画了个又大又圆的饼子。

    “那要种多少棵?”罗美玲追问道,这丫头显然比她舅妈心细,没被一院子或者一小撮这种模糊不清的说法给糊弄过去。

    “你说呢?”

    “一百棵!”

    “一百棵?那不行,太多了,咱家院子种不下。”

    “那……”罗美玲掰了掰手指头,看向他舅舅:“七十棵?”

    “那也种不下。”

    “……”罗美玲又掰手指头:“三十棵?”

    “你看咱们家这院子总共才有多少地方?最多种五棵。”

    “五棵……”罗美玲热情顿减。

    “你知道一颗树能长多少瓯柑吗?”老周又重新勾起她希望的小火苗。

    “多少?”

    “今年秋天咱山上那几棵柿子树看到没有?”

    “那么多?!”

    “唔……大概吧,你要是好好给它们浇水施肥的话。”这是完全不负责的说法,瓯柑树上的果子能跟火晶柿子树一样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可惜外甥女道行太浅。

    “那不行,浇太多就淹死了,这样,到时候我给你写个说明书,你照着做就行了。”

    “嗯!”罗美玲很是认真地点点头,完全上当了。

    于是猴娃子上了幼儿园之后,罗美玲就自动自觉当起了他的小保镖,实际上猴娃子和罗美玲的年纪到底哪个大,谁也说不清楚,只不过当初肖老大在给自家猴孙上户口的时候,写的出生日期比罗美玲小了几个月,于是他就成了家里的老幺。

    为了明年那五棵硕果累累的瓯柑树,罗美玲这丫头很是卖了不少力气,幼儿园里那几个刺头儿都被她一一警告过了,谁要是敢动她弟弟,就等着吃她姐罗美慧的拳头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怕罗美慧,因为她武功高强。至于罗美玲自己,除了爬树,暂时还没谁见她显过身手,打架闯祸那些事都被她姐一肩挑了。

    儿子上学去了,老周的日子顿时空虚寂寞了起来,没猴娃子跟他一起,核桃盘得也不起劲了,也不爱这里走那里逛了,成天不是守着他们家肖树林,就是上四合院这边关心关心各项工作,另外就是每天上山一趟喂猴子。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