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扬州十日(第2/2页)大清兴衰录
梁,让扬州这座城市拒绝了“后庭花”一类的脂粉气,有了可以反复吟咏的英雄诗篇的激昂韵脚。
史可法早已成为扬州历史的一部分。英雄遗风,山高水长。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刻印在他们的生活中。 300年后,在梅花岭史公祠旁,诞生了前国家主席江ze民。史可法心忧天下的爱国热忱,深深感染了少年江ze民,他多次提到史可法的事迹强烈的激发了他作为扬州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我们该对史可法做个怎么样的评价呢?
史可法,河南开封人,他是悲剧的,他不具有安抚天下的能力,在危难的时候没能够力挽狂澜,在很多事情上的表现甚至堪称无能。但是历史把他推到了需要力挽狂澜的位置,他不逃避,对于现状他是无奈的,绝望的,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与扬州共存亡。在这个人人麻木的年代,史可法用他的气节,用他的人格,意图唤起中华民族精神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的精神长存,以至于吟诵了一代又一代。
史可法,他是扬州风骨。
多铎占领了扬州之后,应该说对于史可法宁死不降,多铎是感到十分愤怒的:自己低身下气,结果史可法当他不存在。变态的人,最讨厌的是别人的蔑视。多铎的愤怒,后果是可怕的。因此他下令屠城。这就是著名的“扬州十日”。
据记载,从四月二十五日城破,天降大雨,延续一周。按照迷信的说法,这是老天爷对史可法,也是对扬州,洒的泪。
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随着满清入住中原之后被刻意掩盖 ,但是历史终究会记得清军的种种恶行!
250年后,被满清列为禁书禁止传播的《扬州十日记》被爱国人士在日本发现,带回中国。
“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
“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五日止,共十日;后之人,幸生太平之世、享无事之乐、不自修省、一味暴殄者,阅此,当警惕焉耳。”
扬州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达到空间的八十万(“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三百年后,松井石根在南京发动大屠杀,杀死平民30万。而三百年前的多铎,更是名副其实的“魔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对于野蛮的民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存在中间路线。
所幸,这场血的教训,300年后,当我们再一次面临野蛮民族入侵的时候,我们能够同仇敌忾,没有再犯和南明一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