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后院起火3(第2/2页)大清兴衰录

样的程度——你几乎在史书上找不到任何记录,正因为史书上没记载,才再次印证了这次阴深深的屠城之惨。

    唯一的档案,就是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的一份奏折,最后全城还有五个重案犯,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寒而栗。这个数字让我感到的是绝望和恐怖。就是说,全城的官吏兵民全部被杀,无一活口,没有一人看到过屠杀的过程,看到的全部被杀光了。

    相比而言,扬州十日,至少还有读书人能描述屠杀的经过。我想大同屠杀中间的过程,比之扬州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份奏折,可以说一字抵万金。而这次屠杀的发起者是——多尔衮!请大家记住这位摄政王的野蛮残酷吧!

    大同彻底变成了一个鬼蜮。

    随着大同的沦陷,山西的义军失去了信心,加上缺乏统一调度,面对优势的八旗精锐,被一块块地分割包围消灭。到1649年十二月,山西和陕西部分地区的火焰,终于被最终扑灭了。

    山西的易帜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告诉我们,清军不是不可战胜的,清军的实力也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强的,一个山西,并不算多,将不算广,但是只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即使清军倾全部之力,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平定,甚至还是靠汉奸的力量。

    相比之下,南明小朝廷,地盘并不小,军队也不少,却一败再败。

    在山西闹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清军几乎全部的力量都倾斜在山西的时候。南明继续奉行无为方针,可谓“能混一天是一天”,收复失地靠大家易帜,完全没有任何行动。

    永历朝廷虽然在口头上以复明自任,但情报不明,从来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计划。对清廷的精兵猛将全部调往山西、其他地方兵力单薄的窘境一无所知,还在纠结金声桓等人的遇难,甚至庆幸清军未乘胜直下广东、广西,却不知道这时正是清廷最吃紧的时刻。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朱由榔君臣又昏天黑地地过起太平生活,局促于两广之地勾心斗角。

    永历君臣的闭目塞听、得过且过,由此可见一斑。凭借这种朝廷要实现抗清复明的大任,无异痴人说梦。

    永历王朝之不作为,让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对于这种王朝,早死早超生!

    江西、广东反正和山西易帜,构成了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次抗清高潮,而这个高潮,和永历无关。

    姜襄,虽然你易帜的动机不那么单纯,但是你造成的震撼,历史将会永远地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