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1/1页)赶坟

    抗美援朝战争在52年的时候还处于僵持期,多方势力在朝鲜半岛上角力,当时全国都宣扬光荣战役,为打倒帝国主义解放全世界,有人民的支持战争才会胜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说是捐钱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那个年代刚经历过长时间战乱动荡,民众生活虽说不是那么的饥苦,但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人心的确是齐,一声号召后举国上下捐献出大量物资枪械钱粮,到1952年5月,全国人民共捐献人民币55650亿元。现在看着数字挺吓人的,可这钱后面还得加两个字“旧币”,先前说过50年代流通过一时大面额钞票,但那一万元面值顶多就一块钱,可就算是这样,当时捐出的钱足可以购买3710架战斗机,也是一笔巨款。

    卢氏县当时也捐过钱粮,甚至是老吴他们赶坟队都捐过一个月工钱。当然按照他们那小农思维到手的钱肯定不带这么出去的,所以是由县里直接就捐了,他们那个月差点没喝西北风,不过日后脸上也有光,出去可以说,他们为打到帝国主义捐了一个月的挖坟头赚来的工钱。

    他们在衡山县城里里吃的最后一顿饭是黑灯瞎火吃完的,好在手里都有点准,没像有些人说得那么邪乎,闭着眼睛能吃进鼻子里。不过这些有仓促的晚饭中,他们见到了那能发光的绿招子,跟夜明珠似得看起来特别的吸引人。

    等吃完饭也没心情在耍酒了,就离开直接回到旅馆里,几个大老爷们挤在那小炕上着实是挺难受。好在都不是太困,那哥几个围坐在桌边,点了蜡烛盯着桌上那小铁盒,心里头都在估摸那里面的绿招子能值多少张票子。

    胡大膀赶紧收起来揣进自己兜里,腆脸笑说:“哎我说怎么都心思什么呢?再看我可要收钱了啊!”

    老六眨巴眼睛对胡大膀说:“二哥,瞧你那扣样。哎呦喂!像我们哥几个能把那小珠子看坏了似得,不过是挺像值钱的样,咱们回去之后就找地方卖了,咱们有钱得先去、先去洗个澡。我这一身臭味怎么回去啊。”

    老三则坐在一边懒散的趴在桌上,眼睛挨个瞅着,哼笑一声说:“哎呀,瞧你们那点出息,就这么个小玩意就把你们馋这样了?那日后还怎么发大财啊?”说完话挤眉弄眼的笑着。

    胡大膀让他笑懵了,站起身说:“没事瞎说什么玩意?傻了吧唧的样,就你还能发大财,自己做梦去吧,胡爷爷我可不陪你玩了,我睡觉去。”说完话踢开鞋就爬上炕。正要躺下,却见老三笑盈盈的,和往常不太一样了,有些奇怪可又说不上来哪奇怪,干脆不理他躺下之后胳膊腿一伸。这就睡着了。

    夜里天气还是挺热的,横山县这个地方离甘肃很近,正好处于沙漠戈壁的边缘,不起风那到处都是灰土,这要是狂风扬起沙尘,那可就有罪受了。他们从地下出来之后在工棚里休息了两天,可身上依旧乏力。在这无忧无虑的地方,一切又重新可以由他们做主了,那心也能放下,睡的就比较实。但奈何炕小人多,再加上哥几个块头都不小,别提翻身了。几乎都摞起来才能躺下。

    可当窗外的夜风夹带着沙子吹进屋里后,炕上只有六个人。还有一个独自坐在桌边,双手撑在桌面上抵住下巴,窗外的月光洒将进来,照亮他微微翘起的嘴角。

    转天日上了三竿。那哥几个睡的就跟猪似得,满屋都是大老爷们的汗味脚臭味,比他们宿舍里的味都要大。也不知道是几天没洗脸了,一个个头上跟鸟窝似得,逃难的也不带这么埋汰的,不过他们都习惯了,揉了揉脑袋就都起来了。

    胡大膀睡眼惺忪的爬起来,动了动嘴瞅着周围看,然后说:“哎我说,谁去弄点水啊,哎呀嗓子怎么干拉拉的,像他娘晾干了似得,咋回事啊?”

    “磨叽个啥啊?渴了不会自己去喝啊?没看到院里有口井?自己喝去别叨叨。”老四还趴在炕上打算在眯会,但感觉炕上宽敞了不少,抬眼皮一瞅,身边只剩下老五和老六,已经那个站着打晃的胡大膀,其他的三个人不知道哪去了。

    胡大膀横晃这就出去了,倚在门框边忽然看到老吴坐在院里,面前摆着一个大盆,趴在那洗头。小七则从井里提出水来,直接拎桶浇下去,老吴借着水还冲个凉,搓了搓头发一摸脸,回头看到胡大膀,这时候才露出点笑。

    “醒了?赶紧洗洗,一身臭味,给人家这屋子都熏臭了。”

    老吴这一晚上睡的特别实,但也做了几个小梦,梦中是哥几个发财了,正准备拿着钱回家,结果半路遇到劫道的,非要抢他们的鞋。老吴自然是不让的,没鞋怎么走回去啊,可一抬头见那劫道的人竟是大牛,他正呲着自己两排牙朝自己笑。然后也不知道谁翻身打把势,一下就打在老吴的脸上,把他惊醒了,还打算在梦里问问大牛去哪了,他究竟是谁,可惜没机会了。

    哥几个又聚在一起,一个都没少,这横山的活估摸是干不成了,早早回去在寻思点事干。几个人说走就走,趁着日头还没到头顶,都用冰凉的井水好好洗洗,搓搓身上的灰,然后到街面上找地方吃了点面条,就出了城一直往北走,那是回卢氏县的方向。

    路途比较遥远,但哥几个聚在一起到显得不太累,凑在一起跟孩子似得,总是能没心没肺的闹在一起。见他们这样老吴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管好歹都是三四十岁了。

    他们来的时候是很赶的,但现在回去并不着急,所以也就没有翻山越岭的走捷径,而是慢条斯理的顺着大路看着周围人文风景,感受着中华大地一片那啥,有说有笑就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