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这事不是不能谈(第1/1页)帝国海权
霍尔丹的到访让提尔皮茨兴奋不已,在他看来这是自己风险舰队取得成效的表现,大英帝国终于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来和德意志帝国协商了,马沙尔也将其看成是一次通过对话缓和两国紧张关系的契机,对此德国方面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霍尔丹和巴滕贝格两人。
不过约亨却不像提尔皮茨、马沙尔这些人一样乐观。霍尔丹此行比历史上早了大半年,但是相信来访的目的应该还是和历史上别无二致,一方面打探德国海军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如果可能的话,和德国达成一项海军协定,像1935年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一样将德国海军的规模限制在一个英国人可以接受的标准上。
不过在约亨看来,双方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基本是没有的。历史上霍尔丹1912年初访问德国时,德国从1907年至1911年共开工建造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20艘,而当时英国人的数量也仅为27艘,在这种情况下,让德国海军接受限制海军主力舰数量仅为皇家海军一半的规模无异于自废武功,双方的谈判自然没有任何结果。
而现在双方的力量对比更加接近,导致霍尔丹提前来访的原因极有可能就是这个,那么结果其实已经显而易见了。
所以约亨决定给提尔皮茨和马沙尔浇一盆冷水:“我并不认为霍尔丹此次来访能对我们目前和英国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起到什么作用。”
“陛下您为何这么想?霍尔丹阁下已经表露了他希望缓解两国目前的紧张关系,减缓两国海军竞赛的意愿。这不仅能改善我们的外部环境,也能降低我们的财政压力。放弃英国人递过来的橄榄枝是极为不明智的。”马沙尔焦急的说到,他担心是皇帝陛下出于个人对英国的对抗意识得出了这样结论,这可不是明智的举动。
而且在之前让议会通过增加海军经费以应对战舰造价上涨的修正案中,马沙尔本身也蒙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果能够达成协议,放缓造舰速度对他来说也是乐见其成
“另外让出身黑森公国的巴滕贝格亲王陪同也能看出英国方面的诚意了。”提尔皮茨在一旁帮腔到。
对于这话约亨真是哭笑不得,阿尔弗雷德你提什么不好非要提这个老头子。
历史上这位在1909年陪同爱德华七世访问德国的时候面对别人指责他作为一名德国人不应该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役的时候,这位14岁就加入皇家海军的“德国人”是这样回敬的:“当我1868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时。德意志帝国还不存在呢!”
“那位巴滕贝格亲王可是拒绝了加入自己伯父约瑟夫陛下的奥地利帝国海军,14岁就加入了英国国籍,在皇家海军服役42年,甚至将自己的名字从路德维希改成英国味十足的路易斯。你真认为他会因为自己的出身就站在我们这边?他早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了。”约亨嘲弄的说到。
这位亲王殿下可是一战前英国最后一任第一海务大臣,在一战爆发后甚至将巴滕贝格这个姓氏都改成了蒙巴顿。他的儿子更是未来的皇家海军元帅,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二战中的东南亚战区盟军司令,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还把他当成一个德国人看实在是再愚蠢不过的行为了。
当然。这样的理由并不足以说服马沙尔和提尔皮茨,于是继续说到:“英国人和我们之间的海军竞赛持续至今,他们依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财政压力绝对比我们还要大。所以他们才希望减缓造舰速度,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并且借此机会重新取得优势。
所以霍尔丹此次绝对不仅仅只是希望双方放缓造舰速度,他肯定会借此机会希望和我们达成协定,通过谈判的方式来确保海军主力舰的数量优势。”
“这并不是不可以谈的,陛下。”提尔皮茨摸摸了胡子说到:“我们本来就没有追求和英国人一样的舰队数量。如果英国人能够接受5:8的主力舰数量对比,那么和他们达成这样的协定也并无不可,甚至我们可以再退一步,2:3的数量对比也是可以的。”
提尔皮茨的话语有些犹豫,他自己也知道如今德国海军和英国人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前所未有的接近,主动放弃这样的局面他也心有不甘。而且如今约亨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年轻了,皇帝的威势日盛之下难免会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自己提出的10:16乃至2:3的数量对比是否会引来皇帝的斥责也不得而知。
稍微想了想,提尔皮茨又补充到:“如果协定能够达成,那么一来政府的财政压力会降低。二来我们在每艘战舰上的经费会更显宽裕。之前议会虽然通过了在接下来的4年里每年增加5000万马克造舰经费的修正案,但是平摊到每年5艘主力舰的建造数量上也就每艘增加1000万马克。如果减少造舰数量的话,那么我们就用更充裕的资金来建造更加完善的舰船。”
由于战舰造价的上涨,当初第二次修正案批下来的经费已经不能满足现状了。海军不得不经常从海军经费里拆东墙补西墙的来填补造舰经费中的窟窿。不过这样也不是办法,计划今年开工的东普鲁士级战列舰的后续战列舰的造价已经飙升到5200万马克以上,按照这样的趋势,当初制定的到1915年前每年开工5艘主力舰的要求根本无法完成。
因为海军已经在设计的新舰的造价更加昂贵和夸张,这个时候霍尔丹的来访简直犹如救命稻草,减少建造数量那么资金紧张的问题立刻迎刃而解。因此对和英国方面达成协议也很是热心。
提尔皮茨的话让约亨悚然一惊,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心态已经变了,原本支持风险舰队理论的自己现在的开始不能接受自己原本建立的数量优势被英国人超过了。也许是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时间久了,自己开始自大起来了?
不过虽然提尔皮茨的话是没错,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一来10:16或者2:3的数量对比霍尔丹不可能接受,二来霍尔丹能够接受2:3或者10:16的对比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海军竞赛背后真正推手是英国皇家海军,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来破坏这个协定的达成,历史上他们也是这么干的。
历史上1912年霍尔丹访德,在双方进行主力舰数量对比的谈判上,为了显示诚意,提尔皮茨主动向霍尔丹透露了此时还未通过了《海军法》第三次修正案的细节,希望让霍尔丹了解德国海军已经准备继续追加战列舰建造数量,以此表明霍尔丹提出的1:2德数量对比是不可能被接受的,而己方提出的10:16的数量对比已经是做出了巨大让步的。
然而英国人很快干出了一件令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在霍尔丹将提尔皮茨的“诚意”报告给英国内阁后,当时已经和麦肯纳互换职务成为海军大臣的死胖子丘吉尔不顾基本的政治原则和外交操守,立即将这个对两国都属于机密的消息捅给了报界。
而这个消息马上被英国媒体理解为德国对英国的挑衅,在包括丘吉尔在内的皇家海军高层的煽动下,英国媒体对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发动了极为下流的人身攻击。这一方面使得英德高层和两国海军之间原本就已经可以说是基本没有的互信彻底变成了负数,也使得接下来的就是更为极端的对抗和竞赛。
仅仅几个月后,德国方面《海军法》第三次修正案得到通过,而英国方面则批准建造装备15英寸舰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当然对于此时屁股决定脑袋,已经全然忘记自己当初是如何嘲讽保守派用德国威胁论来当“选票ATM机”,在作为内政大臣时全力支持削减海军经费的过往的丘吉尔来说,上任仅几个月就“揭露”了威廉二世企图统治世界的阴谋无疑是值得终身夸耀的政治资本。
而那个后世很多指责德国建设海军是为了夺取海上霸权的人经常引用的那句著名的“大陆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决心同时成为至少占第二位的海军强国,这是世界事务中一折具有头等重大意义的事件。”正是这个时期出自在每个场合都不遗余力的强调“德国威胁论”的丘吉尔之口。
虽然现在丘吉尔还没有坐到海军大臣的位置上去,但是约亨不想冒这个险。不过提尔皮茨的意见还是很有道理的,约亨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态,点了点头:“你说的对,我们可以谈。不过既然要减缓造舰速度,缓解财政压力,那么我们不如不提10:16或者2:3这样的总数量对比,我们换一种说法去和英国人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