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行医(第2/2页)医行大唐

  “没有太大问题,用药调养即可恢复,但以后要注意不要总是食用树皮草根了。”

    “小妇人记得了,记得了!”一旁的妇人激动起来:“可以典卖一部分田地,小妇人这就去。请待诏用药。”

    “不用去典卖田地了,镇中可有病坊?”陈墨果断阻止了妇人。

    “每个镇子都有病坊。若药物不全,下官可以让人去县城取来。”张县令立刻插话。这时候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陈墨点头:“我开一个方剂,顺便把病坊的坊医也叫过来。”

    张衍立刻点头:“这家的药费我来管,待诏只管用药。”

    妇人和他的兄长除了感谢也不敢再说什么,陈墨加上一个本县的父母官分量太重,不是这些升斗小民敢随便插言。

    屋内只有唯一的一个破矮几,上面还放着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陈墨立即出屋。

    “这户人家给些资助吧,就在资助的钱粮中扣除,另外,我会再调拨粮食过来救济县内的贫困人家,张明府请负责此事如何?”一边准备纸墨,陈墨一边办事,效率高的惊人。

    “不是下官不作为,是实在”张衍哽咽了:“观察就是三元县百姓的再生父母,请受收下官一拜!”

    “我知道明府的难处,很多地方都这样,好在战争结束了,可以安心做事,我们已经开始了!张明府一定要记得,百姓为国之柱石,粮食为国之本,真正为百姓做事才对得起这身官服,才配称得上父母官这个称呼!”

    “下官谨记观察的教诲,定终生不忘!”

    陈墨没有教诲的意思,他只是希望这些地方官能够真正做事,为百姓多谋福利,仅此而已。

    药方就在陈墨的脑海中,一蹴而就;取厚朴、枳实、大黄、黄连、槟榔、沉香、广木香、橘皮。

    张衍恭恭敬敬接过药方,扭头命令衙役:“去照方抓药,记得把镇中的坊医也叫过来。”

    衙役应声而去,陈墨扭过头:“张明府祖籍哪里?是何年担任本县父母?”

    “下官是广明元年进士,大前年赴任,祖籍汴州。”

    已经好几年了,这位县令也不容易,由于战事不断,升迁的事情估计也没人管。估计张衍也是没有靠山的原因,陈墨看着这位县令还真的不错,很坚韧,算是兢兢业业,能够维持已经算是不错了。

    “好好做,陛下就要回京了,到时候萧公和杜公那里我会给你美言几句。”

    话不多,可重的如泰山一般。

    陈墨和皇族交好的事情天下皆知,是无敌大将军左睿的左膀右臂,想不到还能够和两位相公说上话,果然不愧是一个名扬天下的人物。这不是攀附的问题,而是陈墨主动送上门,张衍不是残缺人士,这种机会岂能放过。

    “下官治理不好三原就不会离开,请观察拭目以待!”张衍再次躬身一礼。

    这话陈墨爱听:“我记得了,今年有一年的时间,我会看着张明府治理好三原县。”

    两人说话间,衙役回来了。

    西阳镇的坊医也被带来过来,还没等他拜见父母官,张衍立刻伸手示意:“这位是京畿观察使,翰林待诏,天成军掌书记陈子涵陈观察,速速拜见!”

    这位坊医三十多岁,他被震惊住了。

    陈墨是现在民间的传奇人物,文武全才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他医术的名满天下,是神一样的存在!

    激动地双腿突突乱颤,这位小镇坊医两眼灼灼放光:“陈待诏真的是陈待诏?”

    “是不是看着太年轻?这位坊医叫什么名字?一会你就知道真伪了。”陈墨微笑着,笑的很灿烂。

    的确是太年轻了,刚刚长胡须就这样的成就,别人怎么活?

    “小人刘志安听凭待诏吩咐!”医生是不会称呼陈墨其他官职的,这个翰林医待诏在医生眼里才是最尊敬的称呼,才是一种认可。

    “刘医生不必紧张,来,我们一同煎药如何?”

    这可是荣耀一生的机会,刘志安兴奋起来:“待诏吩咐,小人荣幸之至!”

    “我来告诉此疾的症候和诊断方法,当然还有用药和治疗之方略。”陈墨不会藏私,普及医学知识是他的夙愿,教教这位小镇坊医也是普及医学知识的好机会。

    这种疾病对陈墨来说很简单,另一方面,此病要是不会治疗绝对会出人命,当然,他的治疗方法也是足够神奇,神奇到众人目瞪口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