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格物致知(第1/1页)青铜甲

    由于李信的出现.让李牧终于不再怀疑谁.放下疑心的他.此时再看哨所里的这些人都很熟悉的样子.刚刚凝聚起來的阴云也就散去.地面上再度恢复往日的安宁.

    司马尚见兄弟在此时此地重逢.当场也是高兴的不行.虽然有三哥晕过去的小插曲.但好在并无大碍.听观察哨上的兄弟说秦军并未展开渡河战役也就放下心來.也就不再打算急匆匆赶來前沿阵地.于是招呼大伙儿安营扎寨.然后埋锅造饭.

    兵荒马乱的年代相见已属不易.尤其是身在前线作战的兵卒更珍惜这个时刻.再说走还是留.有个准信就行.于是大伙儿各负其责.让安静的营地再度喧嚣起來.

    大喜的日子.若是沒点酒助助兴貌似欠缺点什么.王翦倒也大方.直接表示观察哨所里还藏着几大坛酒.中午的时候还偷着尝了尝.劲头十足.

    沒有酒沒办法.既然有就别藏着了.几位将军凑在一起一商议.索性分着喝了得了.再说.留着也不能生出小的來.

    常年征战四方的兵卒都好喝一口.尤其是这个天寒地冻的环境里.一口烫得热乎乎的酒下肚.从嘴到肚子那可是一溜热线就下去了.那种特舒服的感觉.让做神仙都是不去的.

    得到及时救治的李信此时也清醒过來.闻到外面的酒香也是只咽唾沫.不顾小雨儿的反对.跑出去加入喝酒大军里.几个兄弟坐在火堆旁边.推杯换盏是好不热闹.

    经过李信的介绍.吕子、王翦、李牧、司马尚算是重新认识一下.各自的名字仍然沿用真名.因为并不需要隐瞒.在那个交通不便利再加上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用真名根本就不用担心会被谁认出來.

    营地里燃起的篝火带來了温暖.让冰凉的雪地不再寒冷.酒肉的能量更是不可忽视.是由内而外的热.只需几碗热酒喝下去.头盔都不用戴.

    将军堆里首先传出划拳的动静.余下的火堆旁也就不再安静.吆五喝六的.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劲头.曾经的紧张、抱怨和疲倦也都被彻底蒸发掉.剩下的只有暖洋洋的感觉.身边周围还有几十万的兄弟.一想起來让人更觉有底气.

    将官里面.就数王翦的酒量最大.却架不住为人实在.好喝口.别人倒酒.都是倒得半满不浅的.唯独他总是给自己倒得特仔细.生怕倒少了再吃亏.喝着喝着就高了.寻个借口就尿遁而去.

    李信和司马尚的酒量.相比之下都是一般的水平.此时见剩下的这两位拿着碗较劲.顿感有点吃不消.发现王翦半天不回來便知道这位借用尿遁术逃走.于是忙趁机寻个借口离开找地方私聊去了.

    此时的篝火旁显得有点冷清.只剩下吕子和李牧两个人.刚才还在较劲的两个人相互看看.突然间全都选择了沉默.低头看着各自的陶碗.沒有一点再喝的意思.耳边听着木柴燃烧产生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默默地数着有多少下.

    随着一声木柴传出的大动静过后.李牧端起酒碗说道:“嘿.三十七声.”

    吕子笑着摇摇头.说道:“实事求是地讲.应该是四十一声.你忽略掉其中一个的双响.以及三个尾音时的轻微响动.”

    李牧听到标准答案.干脆一口喝完.伸手一抹嘴.笑道:“吕子果然厉害.愿赌服输.”

    吕子抓起一块牛肉递给李牧.然后又拿起一块咬了口慢慢地咀嚼着.咽下去以后.说道:“嘿.你故意的吧.”

    李牧并沒打算回答这个问題.上下左右打量坐在他身边的这位.将两只陶碗倒满酒.这才说道:“将军的名字跟我的一个朋友很象呢.”

    听到这话.吕子放下牛肉擦擦手.“这个其实是很正常的.沒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咱们有几十万军队在丹水河防线一带驻扎.重名的多了去了.”

    李牧抬头看看依然阴沉沉的天空.小雪不知何时已经停歇下來.转头看看周围的火堆.此时剩下的人已经不多.端起酒碗.笑着摇摇头.“我李牧做人太过高调.所以认识的朋友并不多.叫吕子这个名字的.其实只有一个.”

    吕子不动声色地端起酒碗.朝李牧示意别耽误正事.一口喝下去以后.这才说道:“李将军所说的那位朋友.应该是昌盛记的吕子吧.”

    李牧笑眯眯地看看对面这位.把两个陶碗添满酒.“吕将军不会想要告诉末将.你其实就是他吧”

    吕子看看被火光映得十分明亮的一双眼睛.笑着摇摇头.“不愧是仲邑夫的弟子.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在下并不是你的那位朋友.这个人平时低调的很.在下也只是有幸见过他一面.”

    李牧师从仲邑夫.也就是那个在都城邯郸教书的私塾先生.孔门十哲之一的仲由的后裔.也就是仲子路的子孙.子路在卫国内乱时.毅然进城质问企图弑君者而被杀.留下一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而为后人所敬仰.

    自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发起百家争鸣后.被各诸侯国所推崇的学术也不同.作为崇尚墨家的赵国而言.儒家流派的仲邑夫并未被当时的国君重视.重视与不重视那家学说也仅限于此.并不会因为推崇谁家的学说而打击另外的学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就在最大限度上依然保持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李牧的老师并未因谁的不重视而放弃自己坚定的信仰.以教书度日并遵循祖上的教诲致力于传播儒家学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赵国的贵族里面也开始有人注重儒家.由于其理论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在那个崇尚言必果行必信的年代.逐渐开始被很多有心人所接受认可.

    作为仲邑夫的关门弟子.李牧自然当仁不让成为一名儒将.并且也是身体力行主张和维护这门学说.唯一让他老师不放心的就是他的为人处世.怎么看怎么让人感觉象先人子路的为人.为此也是经常指点迷津.希望他能正解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