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勉为其难(第1/1页)青铜甲

    战场上的处理意见可以特事特办.大将军躲在草垛晒天阳也是可以理解的.背风的环境.再加上照在身上便感觉暖和和的太阳光线.这人往里一靠.当场就能睡过去.至于形象不形象的.现在早已管不了那许多.

    吕子也确实感觉累坏了.刚靠在草垛上就感觉上下眼皮直打架.这如何能累成这样看來这身体是越來越不中用了.边琢磨着边掏到怀里的霹雳弹.反复搓弄着.光滑的表面跟鹅卵石的感觉差不多.总有种忍不住想使劲攥攥的冲动冒出來.

    “大将军出城.大将军出城.”

    正在迷迷糊糊游离之间的吕子突然清醒过來.稍微一琢磨马上明白过來.起身将长着大嘴的李信踢起來.顺手又把姬喜拉起來.

    “马.备马.快点.”

    等三个人跳上战马急匆匆奔到城门时.幸亏还算及时赶到.只见顶盔掼甲的董青董大夫正准备出城.随行的兵卒是刚刚组织起來的百人兵队.

    自从天亮以后.外面的赵军并未再展开攻城.而且早饭的时间也已经过了.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发生才对.难道是要跟城中的守军谈判不成

    “董大夫.”吕子翻身跳下战马.紧走两步上前拦在董青的马前.“城外的赵军并未撤退.还望将军三思而定.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下.对方的承诺往往都是假的.”

    董青显然也清楚目前的形势.翻身下马拉着吕子的胳膊.“贤弟且随我上城.”

    刚才明明是要出城.这会儿如何又要上城楼.外面到底有什么.满腹狐疑的吕子跟着董青登上城墙.还沒说话便倒吸一口凉气.在极度良好的目力所及范围内.上百架投石车已经严阵以待.

    这种重型的攻城武器威力巨大.可以轻易地毁掉城楼上的城防工事.就算是严丝合缝的青灰色的城墙.一炮就能轰出一个很大的凹陷來.

    赵军要是昨夜就使用投石车辅助步兵攻城.根本不用费这么长时间的.如果所料不错的话.这批重型武器是今天早晨刚刚才送达的.

    事实胜于雄辩.看到城外出现大量的木工机械设备.任谁也能想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说开始的时候还认为有的选择的话.有这些东西的出现已经让野王城的守军明白时间是多么的珍贵.

    吕子深知董青是绝不会投降的.此次出城的目的只是尽最大努力拖延时间.但城外的那些将军们也都不是傻子.有人故意拖延时间立马就会被他们发现.果真到那时.几百个刀斧手一拥而上.任你有天大的本事.照样会被剁成肉泥.

    跟着吕子身后的李信也同时看到这种情况.忙说道:“将军.此次出城.恐怕这里面更多的是阴谋.现在城中最高长官就是你.咱们绝不能上小人的当.”

    董青之所以带着吕子等人登上城楼.目的就是想告诉吕子要以大局为重.负责城墙上防守的正规部队已经不足一千五百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军工杂役在充人数.有的地方甚至都是一个兵带着一群杂役在战斗.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即便如此.此时的野王城仍然在秦军的手上.

    但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攻城和守城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的意想不到.只有稍微出点状况.原本看似平衡的局面立刻就会发生倾斜.此次突然出现的投石车部队.就属于意想不到的序列.

    这种重型武器可以让城墙上一个人都留不下.甚至连上面的城防工事都会被砸个一干二净.若是直接把城墙打塌.在技术上可能有点难度.可要是用于辅助攻城破坏城砖.这就是件标准的杀手锏.

    城墙的内部大都是由夯土层构成.外面则是由城砖和青石构成表面以及城墙上的防御设施.而所谓的城墙垮塌.多是指城砖及城墙外表出现问題.若是夯土层的原因.一般就是指常年的雨水侵蚀或者是工程质量.

    外面的赵军恐怕也沒想到.仅凭一座小小的野王城竟然会如此的难啃.损兵折将不说.甚至连城防工事都沒有成功突破过.照目前的形势看.再打上一周好象都极有可能.指望围城把秦军熬成弹尽粮绝.貌似临时有点困难.毕竟这是人家秦军的补给站.一座标准的粮草贮备城.

    还是争取和平解放吧.起码能让整个进度快一点.谈拢了.马上把你们的人全都撤走.我们绝不难为.谈不拢.那就接着打就是.当然了.前提是你们要派出城里能说了算的官出來跟我们谈.

    停战协议被一支箭射入城中.随后便出现在董青的桌上.此时的秦军将领倒不少.大小库头加上原驻军的几位官长也有七八个人.但职位显然都沒有董青高.毕竟人家那是七级公大夫.而主帅因为受伤的缘故.已经连夜突围出去而沒了消息.现在赵国要求出城谈判的官.自然非董青莫属.

    作为谈判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拖延时间.以争取得到消息的援军及时赶过來.假如直接给赵军回信说不谈.这仗立马就会开打.照这个架势看.能坚持到午时都是个奇迹.

    粮仓库头跟几位官长的请求如出一辙.既然身为一名秦军将士为秦国秦王战死也算死得其所.至于投降的事免谈.唯一死报国尔.

    通过早晨传來关于烧毁粮草的报告得知.大火造成的破坏还不到全部粮草的五分之一.这还是在有人故意放火的前提下.仍然有效地保存五分之四的数量已是难能可贵.

    这其中不仅有救火队的功劳.更多的是常年养成并一直遵循的严格的防火灭火意识.建筑隔离.垛囤分离以及遍布周围的灭火设备都保证了这种可控结果的出现.防范胜于救灾.这话在此时此地被印证无疑.

    马革裹尸本就是将军的归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董青却想得很多.那就是该如何尽力去保护野王城内的粮草.如果战死能保住这些粮草.当然沒问題.可答案却恰恰相反.即使全城的秦卒战死仍无法替此时在上党地区驻扎的秦军主力保留住这些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