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见可而进(第1/1页)青铜甲

    据《汉书·艺文志》考证.《吴子兵法》共四十八篇.现仅存其中的六篇.其它四十二篇全都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被后人并称为《孙吴兵法》.又将两位兵书作者孙武和吴起并称之为孙吴.

    而吴起的军事成就更甚于孙武.他创立了华夏大地上第一支职业化军队.历史上一生都无败绩的名将.为后世无数名臣武将所敬仰的军事家.其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以五万魏军胜十倍于己的秦军.他的存在.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一举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

    虽然后來因变法而被魏国贵族设计诛杀.但其优秀的军事理论早已深入人心.魏国上上下下的将军.《吴子兵法》都是不离手的.所以身为魏将的晋鄙.身边带有此书卷并不让人感觉到意外.

    正打算就此告退的孙越看到偶像的呕心沥血之作.顿时是热泪盈眶.便知此生既然为将就要有将心.不能只图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失去大意.抱拳拱手施礼告罪.表示自己有下情回禀.

    晋鄙见这位郑重其事的样子.心里不知为何是一通烦躁.“孙将军若是想非议明日一战之事.最好就此打住.你即可回去歇息就是.本将军也要休息了.”

    打定主意要冒死进谏的孙越若是就此离开.恐怕会彻夜不眠良心难安的.此时听到大将军下逐客令.却因为念及众兵卒的性命而毫不为所动.“大将军.兵法有云: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现在的野王城已经不是我军能够破的.末将斗胆请大将军即可下令撤兵.”

    先前來了个魏无忌.搞得大营是鸡飞狗跳.好歹把这个瘟神打发走.现在又换做你过來乱我军心.晋鄙现在最烦的就是有人提这个.我堂堂魏国精锐难道就这点本事损兵折将不思报仇也就罢了.现在却还要就此撤兵

    晋鄙猛地一拍桌子.喝道:“大胆.你区区一名百夫长.如何敢非议作战计划.该当何罪”

    铁了心的孙越顶风而上.坚持道:“将军.我军已经错过最佳的攻击时间.相信秦国的增援部队已经在路上.末将不是长他人威风.而是实事求是说出心中所想.现在不管野王城中的守军还有多少.他们的将军是个极难缠的人物.有此人在此守城.城中守军必然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此时的魏军领军人物晋鄙.毕竟也是位久经沙场之人.虽然沒有多少战绩值得炫耀.但深知战场的要义是什么.不论你愿不愿意.不去事实就是妄自尊大就会付出生命为代价.见孙越甘冒杀头的风险坚持原则.也就想起今天下午攻城时所发生的一切.

    晋鄙深吸一口气.稳定住自己的情绪.示意孙越坐下.然后说道:“秦守军现在依仗的就是投石车.我们只要保证打掉这些远程火器便可畅通无阻.至于秦军的增援部队想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过來的.”

    此时此刻的上党战役还沒有亮天.晋鄙临时还不想将实情告诉任何人.所以当他提及秦国的增援之时.隐去重点以防万一.

    如果说大军出发前并未告知此次的目的地在哪儿.那么现在换装來到上党地区便能窥探一二.秦赵两个诸侯国在此地鏖兵以旷日持久.天下人那个不知那个不晓

    孙越到达野王城后.便找出魏国的军事地图分析目前的敌我形势.让他唯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本该昨日傍晚时分就应该赶到秦国援军并未出现.这里可是秦军的粮草所在地.失去补给将意味着失去军心.

    暂时想不明白的.并不代表一直都想不明白.假如时间足够.通过点点滴滴总会被有心人抓住重点.通过自己国家的军队换装.有些问題便开始有了答案.再加上军中严禁对外表明自己所属国家序列.也就导致有心人意识到恐怕此次战役将是举世瞩目的联合行动.

    而孙越就属于有心人.见秦军并未赶來救援野王城便将心中推断出的这个答案彻底夯实.此时的秦军不是忘记自家的补给站.而是根本就无法脱身.如果所料不错的话.上党地区现在恐怕已经乱成一锅粥.

    “将军.末将不知近在眼前的秦军为何不救他们的粮仓.这可是几十万秦军的补给所在地.野王城对于秦军而言.到底有多重要.看我军迟迟无法下城.便知见其中端倪.他们的救援此时不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一直不來.”

    闻听此言.晋鄙点头表示承认这是事实.“继续.”

    “诺.”孙越见大将军的态度转变.暗自长出一口气.“我军明日之战.必然会遭到秦守军殊死抵抗.果真如此.整个野王城的城防工事恐怕都会遭到破坏.而作为野王城的守将不会将城中粮草拱手让人.相信他早已准备好与此城以及城中全部粮草共存亡.”

    孙越把话说得此处便打住.因为后面的话根本不用再说.如果魏军在秦军赶到之前下城.野王城的守军也会将一座千疮百孔的城池留给敌人.别说是城中的粮草补给会付之一炬.恐怕所有的城防工事也会破坏殆尽.

    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夺下城池的魏军可以抓紧时间整修防御工事.但这个想法.此时看來是不是有点托大呢秦守军死战不退的目的.就是尽最大能力乃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拖延时间.而这个时间.恰恰就是魏军最需要的.

    最好的攻城时间其实是魏军主力到达的那一天.连夜攻城或者是轮换攻城都沒问題.相信现在的野王城已经在魏国部队的手中.而城中的秦守军也沒有时间去准备破坏城防和焚烧粮草.

    但战争永远都沒有假设.事后的明白最好免谈.

    作为常年征战的晋鄙何尝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这不也是因为想等其它诸侯国的消息而耽误最佳的攻击时间.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坑都把人坑怕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杀人不见血.表面上的合作看似天衣无缝.水下却是暗流汹涌.若是谁敢完全相信对方.往往都是非死即伤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