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尴尬之地(第1/1页)青铜甲

    返回的冯去疾并不知道众人刚才在讨论什么.听到小雨儿招呼他不能就里.好歹听明白是什么缘由.还是忍不住咧咧嘴.看看正在等答案的一帮兄弟.问道:“这是从哪儿听來的典故.成天不学无术也就罢了.怎么还顺着嘴瞎说”

    众位小兄弟可不敢说是这是刚刚从郡守大人那里听來的.只好相互掩饰一下.然后催冯才子赶紧解疑答惑.李信撇了一眼面红耳赤的吕子.又让众人全都给他闭嘴.等屋内能听到针落地的声响以后.这才替吕郡守挡箭.

    “这话是我说的.因为这是我从书上看來的.”

    冯去疾看看李信.不带打算对刚才的直白存有丁点道歉的意思.嗯了一声.说道:“其实李兄弟刚才所言也不为过.毕竟这事儿还是有些出处的.”说完.从吕子的手中接过金丝猴指给大伙儿看.“本人也曾听过这个传说.不过由此也就知道说这事儿的那位肯定不是当地人.”

    经过冯去疾这位当地人的一番仔细讲解.众人这才搞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來此传说的出处是出自群居在太行山金丝猴的面相上.

    因为它们的鼻孔朝天.所以被看到的人担心下雨会往朝天鼻里灌水.于是.不知搜那位好事者就给提出质疑的人们一个合理解释.这种长相的猴子其实是有办法解决漏雨问題的.因为它们的尾巴分叉.所以遇到下雨天可以用尾巴堵住鼻子.

    冯去疾说完.看看恍然大悟的众位.“不过就是一句玩笑话而已.竟然还被传成了真事如此不负责任的行径.你让这些猴子们情何以堪”

    本就是个再简单不过的说明.却被冯去疾好一通埋汰.吕子看看众位兄弟.及时解围道:“好了.好了.都散了吧.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的赶紧去睡觉.现在可是在打仗.聚在一起研究猴子.成何体统”

    孙十三懒得去看某些人的嘴脸.招呼着大伙儿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散了.散了.谁要是觉得自己沒事.就出去陪我老人家洗马.”

    吕子从冯去疾的手中接过小猴子.顺手递给小雨儿.看着十分珍惜的背影.只好嘱咐道:“咱们这里沒有喂它的东西.你若是见到过來找宝宝的就还给人家吧.”

    冯去疾担心有人舍不得.跟着吕子的话音提醒小雨儿千万不要强留.这种动物可记仇.抢了人家的猴娃不还.咱们在这就甭打算再安稳了.还是正事要紧.总不至于漫山遍野去追杀捣乱的猴群吧.

    吕子招呼为此着急上火的冯去疾过去坐下.然后从炉火上提起水壶倒茶.“冯兄刚才去视察阵地了吗.”

    冯去疾也沒客气.伸手接过茶碗一口喝干.顺手放下茶碗.然后低着头用石子摆出一条狭长的壁垒模型.再次打量一番确认完毕.这才说道:

    “大人.小的刚才四下转了转.工程量不小啊.赵国的廉颇在筑城之时.其防御重点放在南边.咱们此时要借助这条石壁垒防御北方之敌.就要在壁垒城墙的北边加盖城垛.而且这里面还有个问題.那就是此壁垒是根据地势防御南边的.”

    防御用的石墙自古以來都是按照一边有垛口的固有模式修建完成的.也可以理解为对外有垛口而对内沒有垛口.这种建筑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士兵免于流矢飞石的伤害.同时还可以借助缺口位置御敌.对内显然就沒这个必要.毕竟身后是自家的基地.

    不管是修筑城墙还是防御墙.其作用是一样的.但这里面有个前提.那就是在筑城或者是修墙之时.都是要根据合理的地势來完成.

    打个比方说.此城墙防御的方向是北方.那么设计人员就要寻找合适的地理位置让防御墙居险地而建.这个险地只是对防御墙的北面说的.北面可以有山坡或者是河流.

    此时对于从北面來犯之敌而言.这道墙壁已经将原有的地势之险加强了数倍.而当初的建筑者根据地势筑城的目的恰恰就在于此.

    吕子低头看了一会儿.随即明白冯去疾想要表达的意思.廉颇当年修筑壁垒之时.是根据山势的走向最终确认的筑城位置.也就是说.此壁垒之险也仅仅是对南边而言的.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壁垒的北边甚至可以用一马平川而形容.果真如此的话.在壁垒墙的北边加盖城垛还有意义吗

    当初赵军修筑壁垒的目的是为防御从南边过來的秦军.对于他们而言.北方是他们的大后方.而对于随后到达的秦军主力而言.防御重点是在北边.只是一个方向的估计错误.最终导致完工的壁垒墙毫无作用.

    想到这.吕子使劲攥攥拳头.凡事总想着未雨绸缪.以免让自己陷入被动.当初只考虑有现成的防御墙可用.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題.

    而此时此刻再重新筑一座城出來显然來不及.毕竟赵国大军数日内就会到达此地.现在别说自己这点人无法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就算随后赶來的第十军团也无法完成此壮举.短短的几天之内能够找到有效防御北方的地势尚且不容易.更何况还要重新再建一座壁垒出來.

    “冯兄的任命还沒有下來.暂时代理百夫长一职吧.”吕子说完.接着问道:“冯将军已经看过地势了.什么意见”

    冯去疾皱皱眉.摇头表示就目前而言已经來不及了.西壁垒的地势南低北高.防御南方就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而东壁垒的地势跟这边差不多少.也是个南低北高的建筑模式.

    此地势对于防御者的尴尬.简直是无以复加.随后而來的赵军只需站在山顶观察就可以对壁垒墙上的秦军防御看得一清二楚.闲着沒事朝下丢几块石头都会给壁垒内的守军造成伤亡.

    而且考虑到此次紧急动身的秦第十军团是急行军.重型投石设备肯定不会随行的.沒有配备大型攻击设备的秦军.面对山顶上的赵军只能用束手无策而形容.

    “大人.咱们放弃这座壁垒吧.去守住山顶.至于御敌的问題.现在也只能用平原作战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