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下之梁(15)(第1/1页)官场潜规则
却说赵一局长看着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离开后.立即拨通了办公室主任杨国忠的电话:“杨主任吧.请你立即到我办公室來.”赵一局长的话非常简短.语气比较严厉.沒有过多的客套.
杨国忠.四十來岁.几年前作为人才引进到江南局工作.任江南局办公室主任.兼任局党组秘书.他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员之一.不管是江南局党组会议.还是赵一局长主持的重要会议.杨国忠都要负责会议记录.
接到电话后.杨国忠主任立即放下手上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赵一局长办公室.由于赵一局长语气比较严厉.联想到前不久通知董昕、史权、马建设三位处长开会的事情.杨国忠敏感地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
杨国忠很快就來到了赵一局长的办公室.他拿着记事本与笔.向赵一局长恭敬地招呼一下后.就坐在赵一局长办公桌前那二张谈话的椅子上.等候赵一局长的指示.
杨国忠主任这种恭谨的态度.被赵一局长敏感地捕捉到了.一时之间.赵一局长不禁感慨万千.既欣赏杨国忠主任沒有辜负自己对他的赏识.又感叹现在江南局象杨国忠主任这样的干部越來越少了.
想到这里.赵一局长脸上紧绷的肥肉慢慢松弛下來.微笑着说道:“杨主任.叫你來沒有别的事.主要是怎么规范办事程序.想与你沟通一下.”
接着.赵一局长把刚刚龚仲來找他申诉个人津补贴的事情简短地说了一下.然后微笑着望着杨国忠主任.等候他发表他的看法.
一个单位的内部办事程序.属于单位内部行政性管理事务.按规定是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之一.每个单位.每个领导.管理思路不一样.办事程序也就不一样.
杨国忠主任听了赵一局长的指示后.脑子里快速地运转起來.他清楚地记得赵一局长上位的第一年.就指示他制订了江南局办事程序.现在赵一局长再次提出这个问題.主要是刚刚龚仲越级反映情况引起的.
考虑了一会儿.杨国忠主任勘字酌句地说道:“老板.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古人也说过沒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单位不按规定的程序办事.那就有乱套的危险.”
杨国忠说到这里.看到赵一局长轻轻点头后.继续说道:“我们在几年前就制订了办事程序.全面规范了公务处理流程.只是这几年來.在执行这个制度上还不完全到位.个另部门个别同志沒有严格按规定的程序來.”
赵一局长立即认同道:“是的.这次龚仲为了个人的问題.就直接找到我这里來.如果江南局的干部职工都象龚仲这样.那就沒有什么规矩了;如果湖南局的干部职工都象龚仲这样.那我这个局长正常的工作也沒有办法正常进行了.”
得到赵一局长的认可后.杨国忠主任知道自己分析的正确.思路已合上了赵局长的节拍.在领导面前.怎么把握好领导的意思.说出迎合领导意思的话.这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
杨国忠主任继续说道:“这次龚仲做的确实欠考虑.违反了局里制订的文件规定.今后为了加强这项工作.我建议可以从二方面着手.一是在处级领导干部会上.强调规章制度执行力问題.”
杨国忠主任说得很有技巧.他沒有单独强调办事程序问題.而是从制度的执行力上入手.这一点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直接强调办事程序问題.就有可能让人产生小題大做之嫌疑.
赵一局长立即点头同意道:“是的.这个建议很好.制订制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执行问題.如果不能执行.制度的制订就失去了意义.我们有些部门有些同志.往往是将制度制订后就放在一边.这点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杨国忠主任继续建议道:“第二.就是加强门禁卡管理问題.现在进入六楼的权限.处级领导干部可以凭个人的卡直接进入.科以下干部职工则凭其部门那张公用卡进入.这次龚仲直接到您办公室來.就是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那张公用卡进來的.”
“容易出问題的就是这张公用卡.只要我们把每个处室的这张公用卡管好了.这个问題也就解决了.我建议以办公室的名义发一个通知.要求各处室各部门加强管理.由领导或设专人管理这张卡.以后哪个部门违反规定.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其领导的责任.”
杨国忠主任说完后.赵一局长思考了一下说道:“那就按你说的办.办公室发通知的事.你立即去落实;在处级领导干部会上强调的事.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的.”
最后.赵一局长说道:“今后.你们办公室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不管是什么工作什么人.都要按规定的程序來办.树大明他们出事.也就是沒有按规定的程序來才发生的.这是血的教训啊.”
在人事处史权处长办公室.史权处长开玩笑式地说道:“董主任.你们的龚仲这是在为我们出难題啊.”
马建设处长也有些头痛地说道:“是啊.赵局长又沒有明确的指示.我们怎么办为好.”
董昕主任有些生气地说道:“这个龚仲.专门给我出难題.”发了一句牢骚.董昕主任问道:“史处.马处.龚仲的工资津补贴沒有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发.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
财务处长马建设解释道:“龚仲的工资与津补贴.当时我们财务处是根据人事处的通知发放的.但具体为什么这样规定.我也不是很清楚.”
人事处长史权苦笑了一下.解释说道:“那时我还沒有到人事处工作.为什么这样规定.我也不是很清楚.”史权说得较含糊.他不好将问題直接推到前任那里.
董昕主任说道:“不管当时的情况如何.现在最关键的问題是我们怎么办为好.”董昕主任现在最关心的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題.以前为什么这样做不是他感兴趣的问題.
思考了一下.马建设处长有些同情龚仲的说道:“不过.从这张表上数据看.龚仲的收入确实较低.这也是实际情况.”
人事处长史权接过马建设处长的话说道:“这点我知道.我仔细地分析了一下.问題主要是出在政策外津补贴上面.这块收入给龚仲有道理.不给他也说得过去.”
董昕主任说道:“但现在问題的关键是赵一局长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題之前.首先必须把赵一局长的意思搞清楚.”董昕主任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題.
他们刚刚从赵一局长办公室出來.对于这个问題.赵一局长确实沒有明确的指示.听到董昕主任这样说.史权、马建设二位处长立即陷入了深思之中.回忆起赵一局长说过的每一句话來.
他们都知道.这里涉及二个问題.一个是龚仲是否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政策外津补贴.二是享受或不享受的具体依据是什么.准确把握第一个问題后.第二个问題就非常简单了.
过了一会儿.马建设处长建议道:“要不这样吧.史处问一下赵焱主任.当时他虑这个问題的什么依据.特别是赵一局长是否有明确的指示.”赵焱是当时的人事处长.现在是监察审核室主任.
董昕主任分析道:“我认为沒有必要问赵主任.刚刚老板确实沒有明确的指示.但我感觉到老板既然为这个问題把我们找去.说明老板是不同意龚仲享受政策外津补贴的.你们想一想.如果老板同意.当场答应龚仲就是了.根本沒有必要再把我们叫去.”
董昕主任的分析.其实史权与马建设处长内心早就明白.只是他们不忍心说出來.毕竟这关系到龚仲的切身利益问題.一年一万多元的收入.对单位來说是小事.但对个人來说就不是小事了.
见到史权与马建设二位处长默认了自己的说法.董昕主任继续发挥他牵头的作用道:“把这点确定下來后.其他问題就简单了.不管龚仲反映的情况如何.不管文件怎么规定.理由只有一条.那就是公务员不能享受事业单位的所有待遇.”
董昕主任说得头头是道.沒有任何愧疚.作为一个领导.本來应该尽最大的能力关心下属.尽最大的努力保护下属的利益.但董昕主任却并沒有这样做.更何况这也是赵一局长的意思.
“看來也只能这样了.”史权处长感叹地说道.他是人事处长.龚仲待遇上的不公正.史权处长当然比谁都明白.但赵一局长的意思是这样.史权处长除了内心表示同情外.当然不好公开提出与赵一局长相左的意见.
马建设处长沒有表态.他知道这是大势所趋.龚仲待遇上的不公正.马建设处长心里更明白.这是受树大明黑山事件的影响.如果沒有黑山事件.马建设处长肯定会从财务的角度.主动为龚仲出面争取.他自信.以自己一个财务处长的身份.解决龚仲的这个小问題应该是非常简单的.
最后.董昕主任建议道:“那就这样决定了.龚仲那里我去做工作.毕竟他还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职工.赵局长那里.我看就麻烦史处了.将我们商定的结果报告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