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组织生活(4)(第1/1页)官场潜规则

    说到这里.洪继宗副局长话锋一转.语气慢慢严厉起來:“同志们.民主生活会每年一次.但每年的内容都不一样.我们今年的主題是为干部职工办一二件实事.这个议題是根据局党组书记赵一局长指示.由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支部拟定.报机关党委批准后进行的.”

    “刚刚中心二位主任.着力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进行了自我剖析.准备充分.态度诚恳.针对性强.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局党组对中心的工作是满意的.对中心的班子是满意的.”毫无疑问.洪继宗副局长对以董昕主任为首的中心班子的评价非常高.

    听到洪继宗副局长这样评价.龚仲心里感叹不已.别人不知道.但他却知道.这种评价是建立在董昕主任不惜一切代价.为局领导提供“全方位服务”、“精细化服务”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这二个服务.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包括正气物业公司.每年要多支出多少万元经费;董昕主任、马志兵副总经理他们.每年要从中捞取多少好处.

    龚仲正在感叹之时.耳朵里又传來了洪继宗副局长的声音:“同志们.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有基本的觉悟.要多站在局里的角度考虑问題.如果只站在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題.就很容易带來消极的东西.如刚刚个别同志提出的绩效奖金问題.”

    龚仲收回思绪.认真地听起洪继宗副局长的讲话來:“同志们.同是事业单位.局领导为什么要奖励其他二个事业单位.为什么不奖励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我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局党组这样做.是为了激励他们创收.”

    “大家都知道.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是用钱单位.沒有任何创收行为.而其他二个事业单位是创收单位.都较好地完成了局党组下达的创收任务.同志们.你们扪心自问.局党组不鼓励他们创收的.难道还鼓励你们花钱的.”洪继宗副局长盯着大家反问道.

    在座的干部当然不会回答洪继宗副局长的这个问題.洪继宗副局长也沒有指望哪个会回答这个问題.他以沉重的心情继续说道:“同志们.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要提醒大家.这种情绪不能在此发酵.一定要立即制止.不能任意漫延下去.”

    洪继宗副局长在上面认真地说.大家在下面认真地听.只是洪继宗副局长说得头头是道.但大家内心却并不认可.其他事业单位是创收单位.应该鼓励;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是用钱单位.不应该奖励.

    大家在内心质问洪继宗副局长道:“洪大局长.你想过沒有.我们大家都是江南局的职工.在哪个部门工作.创收不创收.这是江南局统一安排的.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江南局工作.只是岗位不一样.”

    在座地干部职工.继续在心里气愤地质问洪继宗副局长道:“江南局的工作都要人來做.每个岗位都要人來做.如果都象你洪大局长说的那样.那后勤工作哪个愿意做.如果都象你洪大局长说的那样.那不是鼓励大家搞小集团利益.搞本位主义吗.”

    洪继宗副局长并沒有意识到大家内心都在质问他.喝了一口茶又说道:“同志们.我们在座的都是党员干部.要有奉献精神.有些困难.该说则说.不该说就不要说.大家要理解.这是政策.是局里的政策.有差别也是正常的.支持他们创收.也是为了大家更好的福利.”

    洪继宗副局长这样说.在座的干部职工心里更加不同意了:“作为局领导.应该考虑综合平衡.不能因为所在的部门不一样.收入上就出现这样大的差别.我们是机关.不是企业.局里这样的激励政策.又怎么能让人心服.怎么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此时此刻.洪继宗副局长完全忘记了他开始申明的.是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会.语气慢慢严厉起來:“可是.我们有个别的同志.却往往忘记自己是一个党员干部.眼里处处盯着自己.心里只有个人沒有单位.”

    此话一出.在座的干部职工立即敏感地知道.洪继宗副局长这话是有的放矢.是对龚仲开始的发言有所不满.

    果然不出所料.洪继宗副局长扫了龚仲一眼.更加直白地说道:“单位是这样.个人更应该是这样.刚刚个别同志提到个人待遇问題时.你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你给局里做了什么贡献.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局里提高你的待遇.”

    会场一片寂静.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洪继宗副局长的声音.再次清晰地传入大家的耳朵里:“同样的部门.同样的职务.同样的工龄.但收入却不等.我认为这很正常.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如果说洪继宗副局长开始所说.大家只是猜测暗指龚仲.那么现在听到这里.大家不用想也知道这是明白地针对龚仲了.

    洪继宗副局长进一步说道:“就如我与赵局长.他是正局长.我是副局长.赵一局长年龄比我大.职务比我高.工龄比我长.但我的收入却比赵局长的高得多.”

    洪继宗副局长是从总局交流过來的一位年轻干部.他在江南局工作.但工资及津补贴在总局拿.因为地区差别.北京地区的工资津补贴当然比江南地区高得多了.这确实沒有什么可奇怪的.

    只是洪继宗副局长却忘记了一点.那就是总局这样对待交流干部.正好体现了其人性化管理的一面.将政策偏向了弱势群体.在把干部交流到下面去时.不减少他们个人的收入.因除了个别地区外.沒有哪个地区的政策外津补贴会高于京津地区.

    试想一想.如果洪继宗交流到江南局工作.不能享受总局较高的津补贴.反过來享受较低的江南局的津补贴.他洪继宗副局长保证在内心诅咒总局领导:“你们把我交流到下面工作.让我远离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核减我的收入.这怎么叫人心服.”

    其实.洪继宗副局长的这种心理状况.古人称之为“站在岸上看戏不腰痛”.只是洪继宗副局长.作为一个副厅局级领导干部.在对待干部职工的利益时.却不应该也如平常百姓一样.有隔岸观火的心理.马列别人头头是道.

    不说洪继宗副局长不顾职工感受.在上面继续口水乱喷.龚仲心里却思绪万千.在行政机关里.个人工薪收入的高低难道真的如洪继宗副局长所说的那样.由个人对单位贡献來决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大家都知道.在行政机关里.个人的工薪收入与个人的职务、职称、文凭、工龄等密切相关.而与个人对单位的贡献沒有多少关系.也与个人工作量的大小沒有什么关系.这是目前我们行政机关的特色.是多年來习惯性的做法.

    再说.在行政机关里.一个人对单位的贡献是多少.也不是象现在洪继宗副局长所说的那样.用创收來衡量.毕竟行政机关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创收.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你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就是对单位作出了你最大的贡献.

    而且对待个人待遇问題.执行政策的人应该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政策偏向弱势群体.也就是说单位应该照顾个人.在有二种以上方案选择时.应就高不就低.选择有利于职工个人的方案.只有这样.执政者才会深得人心.干部群众才会衷心拥护.

    洪继宗副局长最后说道:“同志们.我相信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是一个工作的团队.不是一个应拿多少钱的福利院.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局里的政策.让心情变得更愉快些.快乐工作.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

    在座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他们心里不停地“问候”着什么.但脸面上流露出來的却是一幅恭敬、认真的样子.

    一个多小时后.洪继宗副局长的“不得不说几句”长篇大论终于结束了.在最后结束之时.他又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龚仲.然后端起茶杯喝了起來.紧接着.机关党委书记黄保安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了会议总结.

    在一番例行公事的说辞后.黄保安总结道:“同志们.今天的民主生活会.已按要求完成了既定的程序.在会上.中心的干部职工.能畅所欲言.面对面地把心里所想的话都说出來了.这很好.这也是我们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要目的之一.”

    黄保安调整了下语气.向中心在座的干部职工保证道:“大家提的意见与建议.除涉及个人待遇问題外.其他意见与建议.我们会敦促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支部进行整改.能解决的一定要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进行说明.并将整改情况以文字形式报送机关党委.请大家放心.”

    黄保安沉吟了一下.有些同情地说道:“同志们.我知道.大家有自己的委屈.我理解.但大家应多想想国家的政策.想想局里的规定.干部职工之间存在收入差别.这是政策造成的.这是沒有办法的事.毕竟政策规定不能违背.”

    黄保安看了一眼洪继宗副局长.声音慢慢大了起來:“同志们.我相信.不管是局领导.还是中心领导.他们都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家的困难.如果解决不了.这绝对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政策不允许他们解决.”

    “同志们.大家如果还有什么要说的.可以事后向机关党委反映.也可以与中心领导当面沟通.”

    最后.黄保安充满激情地说道:“同志们.我代表在座的中心干部职工.对洪局于百忙之中光临我们支部大会.并作重要指示.表示衷心的感激.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干部职工.都会认真落实洪局的指示.把工作做得更好.让局领导满意.让局党组满意.”

    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就这样结束了.会议的结果.早就在大家的想象中.反正每年都是这样.只是表现形式不一而已.人在做.天在看.机关里的这些玩意儿大家早就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