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手短嘴软(第1/1页)官场潜规则

    董昕主任与马建设处长的这些“小鸡肚肠”.当然被怒火已渐渐消失的赵一局长敏感地发现了.

    这并不是赵一局长比别人聪明.也不是赵一局长比别人善于观察他人的心理.而是赵一局长作为一个上位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但对于董昕主任他们的这些姿态.赵一局长不但沒有感觉到反感.反而还有一种欣慰.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一种发自内心的窃窃欣慰.

    董昕主任与马建设处长.他们二人都是江南局的中层骨干.都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人.都是赵一局长身边的人.都是赵一局长眼里的红人.

    但现在他们二人为了避责.在赵一局长面前虽说沒有明刀明枪地对着干.但他们话语中透露出來的味道还是非常明显的.

    而作为一局之长的赵一局长.为什么沒有制止或提出批评.反而内心还有一种窃喜与欣慰.机关里不是讲究团结吗.是不是赵一局长心理有毛病.

    赵一局长当然沒有毛病.心态也非常“健康”.他有这样的“反常”心理.只是他准确地把握了官场里的一些套路.擅长管理者心理学中驾驭人的方法.并把它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实赵一局长的这种心态.也不是什么秘密.更不是什么个别现象.而是机关里一种普遍现象.一种长期存在的正常现象.

    “圈子里”的人都明白.那些上位者们最忌讳自己的下属们拧成一股绳.希望他们不时有些小矛盾.有些小摩擦.这样才好驾驭.这样才让人放心.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威势.

    如果下属团结一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个小团体.那就有可能威胁到上位者的利益.把上位者的权力架空.让其失去掌控局面的能力.成为人们笑话的“傀儡”.

    因此一些有经验的上位者.往往还会利用手上的权力.给下属“制造”一些矛盾;那些在官场里打滚混得如鱼得水的下属.有时也会找一些机会在上位者面前演绎一些“矛盾”.

    这当然也是官场里的一种潜在规则.

    “好了.你们都坐下吧.现在再说这些已沒有实际意义了.”赵一局长挥了挥手.制止了董昕主任与马建设处长的“精彩”表演.

    赵一局长当然明白问題真正出在哪里.他们各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他已摸清了董昕主任、马建设处长的心理.但他不想追究他们什么责任.

    洪继宗虽说是副局长.但他是总局交流下來的干部.而且白纸黑字地摆在这里.而董昕主任他们的方案.肯定是上不了台面.只能在桌子底下进行.

    如果事先私下沟通还有办法变通.但现在事情到了这一步.想推翻洪继宗副局长的意见重來.那实质上就是要打洪继宗副局长的脸.

    这样的事情.不说董昕主任与马建设处长不敢做.就是赵一局长这个江南正气管理局的一把手.现在也沒有办法挽救了.

    显然.在这个问題上.赵一局长与董昕主任他们都想到一起了.

    听到赵一局长的指示.董昕主任与马建设处长二人立即坐了下來.他们都是五十左右的人了.平时又不注意锻炼身体.进门后不久就这样一动都不敢动地站着听候赵一局长的训示.平时透支的身体早就吃不消了.

    但在赵一局长训话时.如果赵一局长不允许.他们就是借了一千个胆.也沒有胆子敢擅自坐下來.他们比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小朋友们累了也知道找地方坐下來.

    这是上位者的威势.也是下位者的悲哀.更是机关里的一种潜规则.

    赵一局长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只有这样他才感觉到自己掌控了一切.沉吟了一下.赵一局长缓和了一下语气.象平时向他们征求意见一样道:“现在这事怎么办.你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赵一局长虽然这样问.但他内心已有了基本想法.只是现在他不想说出來.他想先听听董昕主任、马建设处长这二位爱将的想法.

    机关里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明明是上位者的想法思路.却要先由下属以请示、汇报的形式说出來.然后由上位者來个所谓的研究商量.最后由上位者以同意下属的合理化建议批复后执行.

    这就是所谓的“集体研究”.这当然也是官场潜规则之一.

    董昕主任、马建设处长二人.他们当然明白赵一局长的意思.但现在他们必须配合把戏演好.先说说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想法必须符合赵一局长的基本思路.

    如果他们说出來的基本思路.与赵一局长内心的想法相左.那就说明他们沒有真正理解赵一局长的意思.这种情况在官场上是很致命的错误.

    董昕主任、马建设处长二人当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他们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员.平时与赵一局长走得非常近.赵一局长肚子里有几根肥肠.甚至眉毛皱动一下.他们也能揣摩个**不离十.

    马建设处长与董昕主任交换了一下眼色.沉吟着说道:“赵局.地下车库改造的车.我感觉要马上进行可能不现实了.”

    “说说具体理由.”赵一局长沒有立即表态.脸上也沒有任何表情.但他自己都沒有意识到.他的脑袋轻轻地点了几下.

    赵一局长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当然被马建设处长敏感地发现了.他立即意识自己的思路对上了赵一局长的口味.

    在机关里.一些上位者就是这样.他们不会轻易表态.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心迹透露给下属知道.但聪明的下属却能从些许蛛丝马迹中.捕捉到自己领导的内心想法.

    马建设处长微笑了一下.悬着的心终于全部放了下來.但他不敢将自己的心理表露出來.还是一幅恭恭敬敬样子.对赵一局长说道:“这事如果洪副局长沒有签字.我们去与他私下沟通.肯定沒有什么问題.”

    沒有待赵一局长说什么.马建设处长继续说道:“现在洪副局长的批示.白纸黑字地摆在这里.如果我们再去找他重新批示.他可能会拿不下面子.”

    “这还是小事.关键是洪副局长的批示站得住脚.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反驳.”马建设处长沒有忌讳什么.说出了他们三人都明白的东西.

    他们在座的三个人.包括赵一局长都购买了正气园地下车位.利用单位上的资金为职工个人服务.如果是为全部职工服务还说得过去.只当是单位为职工搞福利了.

    但现在问題的关键却是只有少部分人购买了地下车位.用单位的资金來为少部分人服务.那不管从哪方面來说都站不住脚了.这也正是赵一局长他们最心虚的地方.

    “还有一点.洪副局长是总局交流下來的.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特殊因素.”马建设处长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洪继宗虽说是副局长.但他身份特殊.就是赵一局长也要顾忌这点.

    马建设处长说的这些.当然是他与董昕主任來之前商量好了的意见.如果洪继宗副局长不是总局交流下來的干部.他们根本不会顾忌这些.也不需要赵一局长出面.他们二人只要打着赵一局长的牌子就可以将问題解决.

    “唉.确实是这样.”赵一局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马建设处长说到他的痛处了.如果不是考虑这个特殊因素.就是洪继宗副局长说的再在理.他赵一局长也有办法让洪继宗副局长重新签署意见.

    “大老板.这主要怪我考虑不周.把事情办炸了.我对不起您.我……”见到如此情况.董昕主任又从座位上站了起來.恭恭敬敬地对赵一局长检讨起來.

    “坐下.坐下.以后吸取教训就行了.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赵一局长挥了挥手.他很欣慰董昕主任的态度.

    “谢谢赵局.谢谢大老板.”董昕主任感激涕零地说道.然后轻轻地坐了下來.但他不敢坐实.只是半个屁股轻轻地落在椅子上.

    董昕主任这些细微的动作.当然沒有逃过赵一局长的眼睛.他知道这是董昕主任尊敬自己.这也是他最肯定董昕主任的地方.

    对于董昕主任.赵一局长现在可谓喜忧参半.当初坚持提拔他时.就是看上了他聪明乖巧.服从安排.当然还有办事能力强.

    虽说当时也有一些异样的声音.反映他比较爱财.把钱看得重.另外胆子比较大.但毕竟人无完人嘛.看人要看主流.要看发展.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把单位的钱也看得如私人的钱一样重.那这不但不是缺点.反而更是一种难得的优点了.

    董昕主任确实沒有让赵一局长失望.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不久很快就拨乱反正.把后勤服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大部分干部职工的好评.包括曾反对提拔他的其他局党组成员.

    在局党组一次例行会议上.大家说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工作时.赵一局长非常欣慰地说道:“机关后勤保障中心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当时局党组沒有用错董昕主任.也说明我当时顶着压力用董昕主任用得正确.”

    在座的局党组成员.特别是当时那些提出异议的同志.当然明白赵一局长话语中.真正强调的是他看人看得准.

    更让以赵一局长为首的局党组欣慰的是.董昕主任能主动考虑问題.开创性地提出了为局领导“全方位服务”的新思路.让大家耳目一新.享受到了以前沒有享受到的“服务”.

    就是当时提出异议的部分局党组成员.此时也真的是心服口服了.感觉到当时提拔董昕主任确实沒有提拔错.

    还是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好.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虽说这些“全方位服务”不是董昕主任自己掏的腰包.但还是经过他的手让他们享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