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光环背后(第1/1页)官场潜规则
“这是我考虑问題不成熟.我回去后立即修改.”史权处长虽说沒有想明白这些道理.更清楚赵一局长冤枉了自己.但他沒有申辩什么.而是直接承认自己错误.
毫无疑问.史权处长的应对方式非常正确.当然.如果在赵一局长面前.史权处长还找不到正确的应急措施.他就不是人事处长了.更不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人了.
只见赵一局长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非常满意史权处长的这种态度.脸色终于慢慢缓和下來了.
赵一局长心里自然清楚自己委屈了史权处长.只是他看了史权处长提交的方案后.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
但作为一个厅局级领导干部.赵一局长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在史权处长这位爱将面前.赵一局长也不可能说自己考虑问題不成熟.
因此.赵一局长需要借势.一种“气势凌人”的势.一种“下马威”的势.然后名正言顺地让史权处长按他新的思路走.
当然.在机关里.作为一位上位者.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想要借这种势.那简直比喝凉开水还要简单得多.
虽说史权处长即将上一个台阶.很快就要成为赵一局长的副职了.但赵一局长必须要让史权处长明白.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给的.他永远只能在他的掌控之中.绝对不允许出现第二个毛勇.
机关里就是这样.领导永远都不会错.
就是领导真的错了.其责任也只能由下属來承担.如果你的运气好.领导就知道你只是他的“潜罪羊”;如果你的运气不好.你就是真正的“犯罪人”.
在张晗瑛手下工作.你永远只能是“运气不好的人”.在成绩面前.她肯定是冲在最前面.甚至不惜牺牲一切.在责任面前.她比谁都躲得快.甚至可以颠倒黑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昧着良心.
在江南正气管理局.类似张晗瑛这样的人.还有大有人在.如伍钢副局长、树大明主任、方建军总经理、董昕主任、马志兵副总经理、方丽红会计……
在龚仲手下工作.你永远都不要操心这个问題.他在安排工作之前.首先想到是下属有沒有能力做.有沒有时间精力做.如果他认为下属沒有能力沒有时间精力.他肯定不会利用手上的权力压制下属去做什么.
但好人未必有好报.小人却常常能够得志.古代都有农夫与蛇的故事.更何况在物欲横流的机关里.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点.
“要保证招聘进來的事业编制人员.是高素质的人.是能够做事的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你再好好考虑.”赵一局长最后指示道.
史权处长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立即认真思考起來.刚刚在赵一局长办公室.他虽说一幅受教明白的样子.但他的内心却根本沒有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赵一局长为什么否定自己的方案.
史权处长心里清楚.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对事业编制人员招聘的思路.就是根据赵一局长的指示.结合公务员考试规定进行的.但现在却被赵一局长直接否定.到底问題出在哪里.
史权处长站起來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但他沒有喝下去.而是将杯子捧在手心里.在办公室里慢慢踱着步子.杯中的热力透过手心慢慢渗入他的体内.一种灼热的阵痛刺激着他的神经.
这是史权处长思考问題的习惯.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題.或者是让他头痛的问題.他就以这种方式思考.在江南正气管理局.赵一局长是这样.董昕主任是这样.史权处长也是这样.
刚刚在赵一局长办公室里.史权处长清晰地回忆着赵一局长的每一句话.他知道赵一局长不高兴.因为事业编制人员招聘思路不高兴.但史权处长就是不知道问題出在哪里.赵一局长也沒有明说.
虽说想不明白.但史权处长一点都不着急.他是在官场上打滚多年的干部.他知道越是遇到难題越不能急.急只能慌自己的神.对于解决问題沒有任何益处.
想到这里.史权处长回到座位上坐下.将放在桌上的方案拿了起來.再次认真的看了一遍.突然.他感觉到要捕捉到了什么.想到了问題的关键所在.只是又沒有及时抓住.
“要保证招聘进來的事业编制人员.是高素质的人.是能够做事的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你再好好考虑.”这是赵一局长最后的指示.史权处长敏感感觉.问題的关键在这句话里.
也就是说.如果按这个方案.招聘进來的人不合赵一局长的意.在他的心里不是高素质的人.不是能做事的人.史权处长的眼睛.不禁盯在事业编制招聘人员条件停了下來.
“除了一些沒有实质内容的条款.如政治思想好无犯罪记录身体健康等外.最基本的一条硬性规定就是大专以上文化.”
这是史权处长设定的事业人员招聘的基本条件.也是当前社会上招聘事业人员通行的做法.按这些规定招聘进來的人.应该不会是沒有素质的人.也不可能是不能做事的人.
“问題不在这里.”反复思考后.史权处长肯定地对自己说道.他轻轻地将方案放回桌上.又从座位上站了起來.皱着眉头在办公室里慢慢地來回走了起來.
史权处长心里明白.他现在必须独自找到问題的关键.同时提出解决问題的办法.他更加清楚.这虽说只是赵一局长一句话的问題.只要赵一局长愿意.比喝一口凉开水还要简单.
但他不敢进一步请示赵一局长.他清楚如果赵一局长想说.当时就直接说出來了.他现在必须将赵一局长的意图揣摩透.否则他这个人事处长也将被赵一局长骂得狗血淋头.
赵一局长的思维方式.他这个人事处长.当然比江南局其他任何干部职工都清楚.赵一局长管得细.管理具体.而且把他的政治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如果哪个逆了赵一局长的鳞.他可以六亲不认.
“伴君如伴虎啊.”不知道怎么回事.史权处长突然有些走神.脑海里竟然莫明其妙地冒出了我们老祖宗的这句的名言來.
又有谁知道.史权处长.这个堂堂正正的江南正气管理局人事处长.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员.在赵一局长面前也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颤颤颤惊惊的感觉.
“既然所设置的条件沒有问題.那肯定不是这个方案本身的问題了.”冷静下來后.史权处长凭着对赵一局长的了解.突然有些明悟起來.感觉到赵一局长生气.并不是因为这个方案本身.而是另外的事情.
换个角度考虑后.史权处长立即感觉到自己走入了一个误区.犯了“就问題想问題”的低级错误了.他立即将这个方案放下.开始思考与这个方案有关的其他问題來.
“既然方案本身沒有问題.那到底问題在哪里呢.”史权处长感觉到问題的关键就在眼前.就如纸包着的火.已经看得见摸得着了.但就是还隔着那层纸.
史权处长端起茶杯.轻轻地喝了一口.八十多度的热水从喉咙里慢慢地流入胃里.通过喉咙直接刺激着他的神经.
但史权处长的心神不在这里.这个方案的点点滴滴.特别是赵一局长所说的每个字.每个眼神都无比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史权处长感觉到他必须要准确地找到问題症结.然后想出最佳解决的办法.也就是让赵一局长满意的办法.这不仅仅关系到按赵一局长的指示办事问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他的政治前途问題.
史权处长知道.他现在是上一个台阶的最关键时刻.他绝对不允许发生赵一局长对他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如果因为这个问題.让赵一局长不高兴.影响到他再上一个台阶.那就非常不值得了.
“问題出在子弟名单上.”突然.史权处长心明眼亮起來.感觉到就要找到问題的关键了.他将他统计的今年干部职工子弟的名单认真地看了起來.
“今年即将毕业的干部职工子弟有十一人.其中省局五人.分支局六人.本科生有七人.专科生有四人.”史权处长认真地分析着.但他却沒有准确找到让赵一局长不高兴的问題.
“要保证招聘进來的人是有素质的人.是能够做事的人.”赵一局长最后所说的基本原则再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既然赵一局长的指示直接涉及到素质问題.那肯定就是文凭问題了.事业编制人员.本科生肯定沒有问題.专科生就不好说了.”史权处长不慌不忙地分析着.
“现在沒有中专生了.最低的文凭就是专科生.特别是那些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基本上就是高中时不读书的.如果懂事了管理又严.还能学一技之长.如果管理不严.自己又不认真.那基本上就是长身体了.”
对于社会上的这种现象.史权处长非常清楚.他每年都要面对这些问題.都要与这些毕业生接触.江南局被招聘进來的新职工.他都要特别关注.他看得比很多干部职工都明白.
想到这里.史权处长立即将心神全部集中在那四名即将毕业的干部子弟身上.并逐一认真地分析起來.
突然.史权处长眼前一亮.他的眼神停留在一个人的名字上.史权处长不禁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來.立即知道赵一局长为什么否定他的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