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儒生的威胁(第1/1页)大清隐龙
翁同龢是一名典型的儒臣.平日的他展现给大家的都是温文尔雅.但是这不代表他不会发怒.更不代表他拙作笨舌不会辩论.
事实证明.翁同龢一旦开始反击.犀利程度绝对不亚于肖乐天.这位三十多岁的帝师.环顾东暖阁中的满清实权王爷们.冷笑着说道.
“大清的根基在什么地方.在座的沒有外人我就实话实话了.八旗以异族统治中原.能够绵延两百多年国祚依然不断.这在华夏史上可是不多见啊……”
“往远里说有五胡乱华.往近里说还有元朝.哪一个能够如国朝一样尽收汉人之心.这个奇迹到底是如何得來的.我想诸位应该想过……”
“哈哈哈.大清走到今天.靠的无非就是八旗手中的刀子.还有我们读书人的一张利口.当年开国时候留发不留头.虽说是八旗子弟用刀子强行推广下去的.但是随后沒有我们儒生一点点的缓和百姓的情绪.你还真以为江山能做稳当了.”
翁同龢的话让在座的满臣脸微微一红.不过随后的话可就更刺激他们了.翁同龢干脆就开始揭老底了.
“正是我们这些读书人.二百年來不停的帮朝廷安抚人心.这才能让满人的江山一直坐下去.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乡间老农.他们能懂什么道理.还不是要靠我们读书人告诉他们.我们说谁是正统.谁就是正统……”
“诸公啊.现在国朝已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了.八旗的战斗力如何.有沒有下降.僧王和英法联军打的那一仗.损害的可都是八旗核心的力量啊.微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今天湘军如果北上.试问朝廷调哪里的兵來挡.”
这一句话惊的大殿寒彻一片.慈安一听这个话赶紧给太监们使眼神.大太监周道英和安德海赶紧把所有下人都带走了.殿内只留下高官显贵.
翁同龢算是豁出去了“朝廷手中的刀子已经不够锋利了.现在再打磨时间也來不及了.这就是铁铮铮的现实.难道朝廷刀子不要了.现在连喉舌也要割掉吗.沒有我们儒生用天理良心.用儒家经典文章來锁住曾家兄弟的心.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
“皇上啊.太后啊.诸位贵胄们.你们还沒有看清楚形势吗.现在我们儒生正拼了命的用道德文章去逼曾国藩.我们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他往忠臣堆里面推啊.现在來了一个西学二鬼子.印了几张传单朝廷就要放弃我们显学了.”
说到这翁同龢长叹一声.跪在大殿中央“微臣心里话也说出來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吧.”
这还怎么杀.翁同龢已经把在场所有人心中最大的忧虑给掀开了.就这么放在大太阳底下晒着.朝廷岂敢动手啊.
慈禧一动眼色.恭亲王赶紧站起來搀扶这位帝师“叔平啊叔平.你这是干嘛.我跟你陪个情.我刚刚说话太无礼了.你别责怪.朝廷当然要用显学.当然要用儒生的.这是祖宗家法.绝对不会变的……”
奕生拉硬拽吧翁同龢又给塞到了椅子上“咱们这不就是在商量吗.肖乐天已经出招了.朝廷应该怎么接招.你们读书人脑子灵.你要多出出主意啊……”
这时候东太后也发话了“叔平啊.这些证据都是从塘沽快马传递过來的.肖乐天手里可算拿着铁证了.甚至连洋人的照片都有.本來朝廷也不怕他耍泥腿.但是他这么一弄传单我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要是肖乐天这么沒完沒了的搞下去.民心被蛊惑了怎么办.这才是朝廷最担忧的一点……”
翁同龢摇了摇头“不会的.朝廷多虑了.显学控制人心已经数千年了.民众早就养成了习惯.这可不是几张揭帖能改变的.更何况乡间百姓识字的本來就不多.看见这些揭帖最后也得我们读书人來给他们讲.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了……”
“不可否认的是.肖乐天的这种歪理邪说对一些半瓶醋的识字百姓來说就很有蛊惑力了.那些商铺的伙计、跑江湖的绿林人士、还有数不清的行商们.这一批人群数量可不小.识字的人也不少.他们是最容易被肖乐天所蛊惑的……”
“请陛下和太后稳住心态.肖乐天的毒计确实很高明.但是并沒有那么紧迫.朝廷想要应对还是有时间的.现在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肖乐天的计策究竟会搞多大.又能搞多久.不把这件事弄清楚.咱们根本就沒法应对……”
殿内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聪慧的同治帝突然开口了“顺天府來报.说昨天一天京城里洋洋洒洒飞舞传单不计其数.沒有十万也得有八万……我就纳闷了.印这些东西难道不要钱吗.就算肖乐天有金山银海.也架不住这么糟蹋啊.还有就是.如此多的传单他究竟是怎么在几天之内印出來的呢.”
这个问題太关键了.奕曾经找工部的工匠们问过同样的问題.那些工匠也是一头雾水.首先他们看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印刷技术.其次就是成本和效率问題了.如果让工部來干.十万传单至少需要十万铜钱的成本.而且还要半个月才能印刷完成.
肖乐天到底是怎么做出这样的奇迹的.整个满清朝廷就沒有一个人能够搞清楚.
小皇帝皱着眉说道“按照师傅的分析.如果这些传单已经是肖乐天能力的极限了.如果他只能做到这一步.那么对民心的影响应该还不是很大……怕就怕肖乐天的手段不止于此啊.现在是一个直隶.沒准接下來就是山西、山东、河南、江苏……”
“不可能.”翁同龢就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老鼠一样跳了起來“绝对不可能.天下怎么可能有如此神奇的印刷术.就算有他肖乐天也沒有那么多财力干这件事.一张传单就要一个铜板了.想覆盖整个大清不得千万张亿万张吗.他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糟蹋……”
众人想了想也是这样.亿万个铜板那是什么概念.那可是十万两银子啊.养军队都能养上万人了.傻子才会印这东西玩.
朝会开到这里.大家的心情才算好了一点.紧接着的议題就是如何应对肖乐天咄咄逼人的姿态.
要按照大清百年來的惯例.肖乐天所作所为已经足够抄家灭门.他所干的每一件事都够凌迟的.但是在座的每一个人谁都沒法说出剿这个字.
事态已经让肖乐天给搅合的太复杂了.洋人和湘军的力量已经被搅合进來.再加上肖乐天混不吝的要跟朝廷打一场宣传战.如果再动刀兵恐怕肖乐天真的就破釜沉舟了.
想剿灭肖乐天.派兵少了根本就不管用.而派兵多了这个油滑的家伙肯定会逃到大海上.最终的结果无非就是海盗一样袭击大清的海岸线.然后所有大城市漫天飞揭帖、传单.真到那一步.朝廷的里子和面子可就都丢光了.
但是不剿肖乐天.朝廷还真咽不下这口气.好歹现在朝廷也平定了长毛和捻军.朝廷威望这是逐渐恢复的时期.要是冲一个臭商人低头了.还不得让天下人笑话死啊.
东暖阁里有是死寂一片.这个两难的境地看样子是很难闯过去了.
“等等.再等两天.估计护法老祖宗这几天就能回來.他出手就沒有搞不到的情报.传旨内务府.焦四是他们派出去的探子.现在孙三虎虽然被抓了但是他却逃了.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來.看看从他嘴里能不能套出什么情报……”
奕的一番话终结了此次大朝会.虽然沒有商量出如何对付肖乐天來.但是显学成功闯关.朝廷内再也沒人敢动削弱显学的心思.这些闹事的读书人算是彻底的安全.
游行无罪.示威有理.这两句话当天晚间就传遍了京城所有读书人的耳朵.这下他们可算扬眉吐气了.一场逼宫再加一场盛大的游行.朝廷居然包容了.这简直是天下读书人值得狂欢的大喜事.
当天晚上.京城所有娱乐场所被读书人给挤满.这些显学忠实的奴仆们一个个开怀畅饮.在他们身边再也沒有西学走狗们的挑衅.这个世界又回到了他们的掌握之中.
“为王勉王公子贺……为罗通文罗公子贺……为范敏行范公子贺……为所有维护显学的同窗、同年们贺……让我们满饮此杯.”
八大胡同里所有青楼就快把墙给打通了.到处都是醉醺醺的举子.他们口中喊着的人名就是这次游行示威中功劳最大的三名读书人.
王勉就不用说了.发丧之时也不忘参加读书人的串联.而且逼宫那一天他是正经的主力军带路者.
罗公子和范公子更不含糊.恭亲王府前面全武行里他俩打的最凶.每当士气低迷的时候他俩总能身先士卒冲上去.果然是闹事的好手.
三人现在已经被并称为‘显学三杰’儒家未來兴旺的大旗他们三个算是扛起來了.
“诸位.诸位……都静一静啊.听我王勉说一句……”耍酒疯的王勉跳上桌子.周围全是读书人和青楼女子.他那一刻已经找到了领袖的感觉.
“我辈读书人的力量已经震动朝野.此事必将载入史册.我们都是显学的大功臣啊……让我们再鼓一把劲.让我们再往前走一走.我坚信……我坚信.大宋时候的文人风流已经不远了.已经近在眼前了……”
以一句话换來满堂彩.这群读书人疯了一样的鼓掌欢呼“大宋风流啊.我辈读书人要恢复宋时的风光……让朝廷杀白马立誓……”
肖乐天沒有想到.翁同龢也沒有想到.满清朝廷更沒有想到.一次恩典大乱.居然让这群散沙一样的读书人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治纲领.他们居然妄想恢复宋朝时候文人的地位.
不得不说.宋朝还真是读书人的天堂.只要你做官.也就沒有死刑了.一个举子身份就是免死金牌.仅凭这一点就足够这些读书人狂欢的了.
任谁都沒有想到.一场恩科之乱.居然生出如此多的变故.这里面很多的变化就连肖乐天也无法掌握.
水已经彻底搅浑了.肖乐天能否在这摊浑水里修炼成精.那可就要看他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