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曾国藩兴兵北上(第1/1页)大清隐龙

    旌旗招展、鼓号连天.马蹄铁践踏在官道上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声音.连成一片就像夏日里的暴雨一样从远方无边无沿的压了过來.

    人若上万无边无沿.更何况两万骑兵组成的人潮滚滚向前.这是曾国藩手中吞金的怪兽.这是湘军最核心的力量.别说现在的世界已经是火枪统治了一切.在西方列强的军队建制中.骑兵依然是王者.在汽车和坦克沒有发明出來的时代.骑兵依然控制着战争的节奏.

    “臣曾国藩愧对朝廷信赖.剿灭捻军之战挫折颇多.此次进京当亲自向皇上太后谢罪……臣又闻塘沽之地有乱臣贼子勾结洋夷作乱.乃至大清绿营几乎全军覆沒.臣闻讯五内俱焚.今当提两万精锐北上.入京城述职之后当直扑塘沽.诛灭贼匪……”

    就在今年的四月在山东菏泽.僧王僧格林沁全军覆沒于此.此一战让捻军声势震动天下.甚至连洋人都惊呼.僧格林沁虽然排斥西方但是作为战场上的统帅他还是合格的.是称职的.如此悍勇的将军陨落于此.可见清朝并沒有有效的稳定国内政局.

    正是僧王之死让朝廷颜面尽失.在数道强硬的圣旨催逼下.曾国藩的湘军主力.还有现在刚刚崭露头角的李鸿章的淮军主力.全都尽数北上.从河南一直到山东各个方面挤压捻军的活动范围.战火一路向北烧去.

    但是让人惊讶的是.灭天国风头大盛的百战湘军.在遇到捻军这股流寇之时却打的束手束脚.甚至让李鸿章手中依然弱小的淮军给抢了风头.这里面的深意可就值得琢磨了.

    这里面的道理肖乐天早就分析过了.曾国藩无法就是想养寇自重罢了.五十万湘军的出路还沒有想好.如果现在沒有了匪患那么这些军队的地位也就尴尬了.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曾国藩也希望李鸿章这个徒弟的淮军能够起來.多立点战功至少能在朝廷哪里分分谤.免得皇族眼睛老是盯着他一个.

    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整个平捻战役打成了一滩烂泥.朝廷和湘军最后形成了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1865年同治四年将要在这种沉闷无比的气氛中度过之时.肖乐天的这个大清国的搅屎棍.突然出招了而且一上來就是大杀招.一套组合拳打出來.看的曾家兄弟目眩神迷.

    “好一个二鬼子.不愧西学宗师的称呼.这小子还真沒有吹牛……拿酒來.”当曾国藩手里捧着第一份民知报和各种版本的传单、揭帖之后.他算是彻底的醉了.

    曾国藩和他最出色的的九弟曾国荃.是晚清排的上号的顶尖政治人物.他们要是看不明白肖乐天的套路.那可真是白活了.

    “著书养望、挟洋自保、渗透琉球……这些都不算完.现在居然还敢私练新军、偷印洋人的报纸.他想干什么.想从朝廷手里抢威望吗.这个男人野心大的沒边了……”

    曾家兄弟根本就不在乎肖乐天手中那点可怜的军队.几百人的陆军就算全是西式训练、洋人装备也不过就是几百人.顶天算肖乐天自保的卫队.那是翻不出什么浪花的.

    但是肖乐天搞的这个报纸可是大杀器.现在大清的民心本來就不稳定.哪里架得住他这么拆台啊.看看这上面的抹黑、爆料吧.一条条全都是百姓最关心乃至最痛恨的事情.这算是把臭水塘里的沉底淤泥全给翻腾出來了.

    “好好好.这时运來了真是城墙都挡不住啊.有了肖乐天这么一搅合.就有咱们回旋的余地了……老九啊.去点两万兵.今年咱们要在北京城过年了……”

    大帅虎躯一震.整个大清的天下都要震动.仅仅三天时间.湘军各营精锐骑兵全部汇集到大帅旗下.当两万骑兵启程北上那一刻.满清官场就如同落下一枚重磅炸弹一样.所有人都被炸傻了.炸懵了.

    “曾剃头要造反.曾剃头造反了.他要带兵逼宫.整个直隶谁能挡住他的两万兵.绿营还是八旗.难道指望京师里的虎枪营、善扑营.”

    “苍天啊.大清这是怎么了.日子刚刚好过一点.怎么就不让人消停呢.去太庙.去太庙哭祖宗去……”

    “叛贼啊.这是叛贼.他曾国藩也是儒家养大的读书人.怎么能不知道廉耻.怎么就敢造反呢.忠孝都不要了你还算个人吗.”

    整个中原腹地凡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九成都在哭骂.但是那又有什么用.曾国藩的军队谁敢阻拦.地方官府就差挂印而逃了.

    从菏泽北上.经过聊城、德州再奔沧州.等到了沧州可就有两个选择了.偏西一些就能直奔京城.偏东一些就能直奔塘沽.也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看明白曾国藩的用意.是造反.还是真的來镇压叛乱.就看他如何选择了.

    骑兵行进永远是快速的.当京城得到曾国藩北上的消息之后.这队两万骑兵已经过了德州的地界.一路之上沒有任何官员胆敢阻拦.如果按照正常的速度.再有十多天的时间.曾国藩的军队就能看见北京城了.

    “赶紧传旨.让曾国藩的军队退回去.沒有旨意不得进京.他这是要造反吗……通知蒙八旗.立刻调集三万蒙古骑兵入京.驻扎在昌平以备不测……总理衙门照会西方各国使节.让他们立刻表态.让他们给曾国藩施压……我就不信了.这大清的天还能变了不成.”

    “二毛的伤势怎么样了.用软榻抬过來.我要见他.”

    国难当头慈安和慈禧放弃了平日里的龌龊矛盾.姐俩首先达成了一致.各项命令从紫禁城内发出.满清国家机器开始疯狂的运转.

    二毛从内务府牢房里被抬出來之时.屁股就已经是烂的了.在太医院不计成本的医治下.总算是沒有落下残疾.当他看见两位太后之后.二毛不顾疼痛跪在软榻上“太后啊.皇上啊.奴才真是冤啊.奴才打死也沒有想过背叛皇上啊……”

    “二毛你不用说了.你的心意哀家已经知晓.现在我只问你一句.你的那个干爹到底想要什么.殿内沒有外人.你可以放心大胆的说……”

    二毛滚下软榻.一头磕在金砖上“主子啊主子.奴才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吧.肖乐天乃至于洋人只是疥癣之患.心腹之患可另有其人啊.”

    “肖乐天确实是胆大妄为.而且行动间也有不敬朝廷的举动.但是他那是自幼在洋人堆里长大.沒学过大清规矩所造成的.他可不是要造反啊.”

    “肖乐天想要的东西.奴才也能猜个**不离十.钱和女人就不用说了.吃洋人牛肉长大的都有这个毛病.肖乐天他是真喜欢钱和女人啊.当这两点能满足之后.他的理想就是推广西学了.他是铁了心的想当这个西学大宗师……”

    “至于说洋行养了那么多卫队.奴才说句不恭敬的话.那还真是被逼出來的.自从干爹回国的一年多來.光暗杀就经历了多少次.亲身面对军队又有多少次.他是真害怕了.他也得活着啊.”

    慈安深吸了几口气.平静的说道“二毛啊.你撑着点.跟周道英一起去趟塘沽.告诉肖乐天.他前三点条件朝廷都答应了.至于他说的第三点朝廷只能答应一半……塘沽的绿营驻军不能撤走.必须维持现状……”

    “不过塘沽城内的治安权.我可以分给洋行护卫一半.让同知衙门和商人们一起商量一个条陈.以后塘沽商圈和工业特区的治安.就由他们共同负责了……”

    朝廷到现在已经是妥协到底线了.绿营兵和同知衙门代表的是朝廷的体面.这是绝对不能撤销的.而所谓的共同管理这其实就是把最大的权力转让给了商人们.要知道肖乐天的铁血已经让整个塘沽官场、商场甚至**都胆寒了.谁还敢跟他抢这个权力吗.

    二毛知道这个条件肖乐天一定能答应.他重重的磕头应承道“奴才就算是粉身碎骨了.也要把这件差事办好了.”

    当大殿内只剩下两名太后和小皇帝三人后.同治帝不甘心的说道“这就不打了吗.朝廷不就是认输了吗.”

    “皇儿啊.这可不是认输.这只是妥协.用妥协给朝廷换时间罢了……你可知曾国藩为什么敢进京.还不是因为肖乐天的这些手段搅乱了人心.自古野心家无不是趁势而起.这个势是什么.势就是人心的变化……”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不能懂太多的道理.要是每一个百姓都能议政论政了.那天下不就大乱了吗.”

    “远的就不说了.五年前英法蛮夷入北京之后.国破山河碎万不得已朝廷和列强签订了条约.最终换來洋人退兵而且承诺支持朝廷共同剿灭长毛.儿啊你要晓得.是国朝用无数真金白银的利益才换來的这场胜利……”

    “如果那时候有一份这样的报纸在民间喋喋不休.如果让贩夫走卒都知晓了朝廷的合约.民情汹涌下这合约可就签不成了.到时候咱们国朝还能有几年的寿命呢.”

    至此同治帝算是彻底明白了政治是怎么一回事.这跟做黑心买卖沒什么区别啊.成功的商人就是用别人的利益做成自己的事情.以亿万汉人百姓的膏血换更强力的势力的支持.最后保自家江山永固.

    小皇帝抬头仰望东面的天空.他的心神已经飘到了遥远的塘沽.他在内心不停的疑问“肖乐天啊.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黑心商人呢.借势而起.拿着别人的利益做自己的买卖.不不不.你应该不是这样的人.因为你的书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虽然朕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你跟别人一定不一样……”

    皇帝毕竟只有十岁.他拥有儿童特有的敏锐感悟力.他能听懂肖乐天的内心.那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