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难忘旧事(第1/1页)野狐狸
第四十二章 难忘旧事
赶到天亮后,一匹白布就铺在我们九个孩子面前,这,就是妈妈的劳动成果,即将变成衣服穿到我们身上。
纺好的布,又要放到染缸里染,妈妈便去园边的那口大井挑来几担水,倒入外屋地的大锅里,这时大哥和大姐就要担负起“火头军”的角色。
他们分工一般是这样的,大哥出力,拉风箱——就是一个很笨重的大木箱子,钻两个眼儿,插进两个小杆面杖粗的木棍,两木棍上按个竖棍,把两个杆面杖连在一起,
风箱下面开一个小孩巴掌大的口,在里面按上一个舌头,我叫舌头,实际是是木头作的,其作用是在你拉的时候,那舌头张开,好让空气进入风箱,在你推的时候,那舌头因空气的作用,自动闭上,象一个人一样,张着嘴在不停地呼气,吸气。发出“呼达,呼达”的单调的声响。在大哥的力量的作用下,将空气推入灶中的锅底下,火在空气的吹动中,便熊熊燃烧起来。
待腾腾的热气把外屋地笼罩得看不见人的时候,妈妈把染料倒在锅里,用槐树枝搅锅里的水,深蓝色的水一边鼔着泡儿,一边旋转着,差不多了的时候,妈妈便将织好的布,一股脑儿压到锅里,再用槐树枝子压布,直到水把布全部淹没,然后上下翻动布,白布已经变成蓝布,再过一阵子,布便染好。
妈妈吩咐大哥停止拉风箱,大姐不要再加柴火。锅里的水一点点平静下来,
妈妈把这些布在大哥大姐的协助下,用木棍挑到院子里的晾衣服绳上晾上,干后,就可以制作衣服了。
这时往往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凡是会说话的孩子,都嚷嚷着叫妈妈为自己做一件衣服。
因为老是拣大哥大姐二手货很不带劲,常常衣服一穿上去,下摆都能盖住脚面,走起路来,两只袖子摇摇摆摆,用大人话说:象个打堂锣的。太不体面了!
“去,去,去!”
妈每次都不给面子“等长大了自己挣钱买去,你大哥大姐干活多,就得先穿新的,看书*网玄幻kAnshu;com 你们能干了那么多的活儿吗。”
整得我很不服气,有时就争着同大哥大姐抢活儿干,大哥挑水时,我也要挑,可扁担一压上肩,水钩的链子还抻不直,水桶无法离地。
“去你的吧,你当自己多大,还早的哩。”大哥嘲笑地把我推到一边儿。
最小的妹妹叫拉妹——是拉倒吧,妹妹,俺再不要你了的意思。
可也灵验。自打她出世后,那源源不断,接踵而来的小弟、小妹们便停止了造访我家。
她外号“跟腚虫”。
她畏怯地牵着妈的衣襟,妈走哪她就拽到哪,瞪着那双大眼睛不解地望着大家,老象害怕哥哥姐姐们要打她似的。
见到我被大哥嘲笑,除了“拉妹”即“跟腚虫”外,剩下的弟弟妹妹们则一面吮着手一面跟着嘻嘻笑。
“去去去,”我也学着大哥那样驱赶着他们。
我又和姐姐抢拿柴火,可那柴火不听我的摆弄,不时把我这个小个子跘倒,再不就是太大,我折不断,搞不好还伤了皮肉。
叫妈妈把大姐骂一顿:“你偷什么懒,他那么小,能干了那活儿吗!”
“是他自己要干的吗,”大姐撅起嘴,“我哪偷懒了。”
小弟小妹们,凡是会说话的,都为姐辩护,弄得我成了孤家寡人了。为了解嘲,只得领了那几个“没有发言权”(还不会说话)的到外面去玩了。
可自打那天晚上的一幕后,我就再也不计较我妈的做法了。
那一天,我半夜不知怎么醒来了。
首先,我看见了天棚上旧报纸上那行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大字:
是一个大爷从外乡来时告诉我的,那念:拖拉机开进望山乡。
怎么,妈妈没睡?
为了省油,妈妈将油灯的油捻压到最小,使光亮更加昏暗,只见妈妈不时把几乎全白了的头发掠到后面,拿起针,给我缝那件“道袍”,那是被我在白天摆弄树枝时挂破了的,她一针一针地缝着,当时不懂,妈妈的眼睛其实那时已经花了,再加上灯光暗,她很费力地寻找着下针的地方,不时把衣服凑到油灯前,仔细地看了看,经确认后,再缝下去。
缝了半天,没线了,妈妈在炕上的针线笸箩里摸索了老半天,拿出一卷线,要纫针,可是却怎么也纫不上,妈妈疲倦了,打了个哈欠,怕让孩子们听见,赶忙用手捂着嘴。用那只象干树皮似的多皱的手再次将垂下的白发拨开,重新纫起来,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她长长地叹了一气,用手在后背轻轻敲了两下。
妈妈老了!
刹时间,只觉得眼角有两行热乎乎的东西流下来,心里一阵发酸。
我象突然长大了!
一咕噜爬起来,揉揉朦胧的睡眼,毅然地抢过针线,在妈妈意外的神情里,静静地把针给纫上了,交给妈妈,把遮住了脸的头发给她捋到后面。
这一过程中,我俩谁也没说话,妈妈惊讶地注视着我,一动没动,任由我做完这一切。
摸摸我的头,半晌无语,眼泪却无声地顺着那深深的皱纹流淌下来,自言自语:“懂事儿啦,懂事儿啦。”
而后,她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轻声说道:“睡吧。”
“妈睡。”
妈妈摇摇头。
其实我那时还是不够懂事,要是在现在,我一定会把那衣服给她扔到一边,让她立即休息的。
在妈妈轻轻的拍打中,望着那行我唯一认识的字:拖拉机开进……,我进入了梦乡。
……
冬天到了,大雪封门,妈妈叫我们都别下地,九个孩子围坐在土炕上,围着一床如庙里的百纳衣似的,补丁罗补丁的破被坐着。
妈妈则在里屋、外地,屋里、屋外地忙乎着,打我记事起,她就是这样,无休无止,永不停息,仿佛是一台永动机,从没有停下的时候。
天好一些的时候,妈妈就在大哥大姐帮助下,把我们一家人的衣服拢在一起,到南山河套去洗,到河边时,妈妈往往就把他俩撵回来:“回家上炕坐着,哪也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