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2页)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吓,好生利用一番之后不知道又会落在谁的手里。

    若是事败遭罪,还不如来个痛快的!

    总而言之,费家人虽然心思多,胆子大,但却有股子刚烈之气。

    赵之桢生怕自己“自作多情”,对费家的理解有偏差,还特地派人却问了费家在关口的大管事,得到的回答便是他们在河东的商队只管贩卖珠宝玉器布匹纸张了。

    那在河东顶着费家名头私贩盐铁的那群人究竟是哪一路的?

    却说赵之桢的心思多在练兵用人之上,当时虽有怀疑,却也只派了两三人到河东去查探一下……本来有心烦劳便宜大舅子韩大公子,几次往来之后赵之桢觉得此人比他的晗儿更“实在”,而且当时人家一门心思顾念太子,他便干脆提都没提。

    如今的柳桓正是带着那二三人的消息前来禀报……在场之人都是一点就透,本来几年间炼铁工坊忽然增多就是件足够“扣人心弦”的大事儿了。

    工坊增多,自然出产的铁器也跟着增多——反正这些铁器总不会是农具。

    如果还是费家在暗中运送盐铁,众人倒也不至于这般介怀:北狄人不只是大齐的劲敌,他们在啃不下大齐的时候,就会欺负西面诸国以及东北的那些部族。

    而后面二者的兵器来源,长久以来他们也的确都得指望着大齐……的商人。

    赵之桢扶额冷笑了一声,“他们除了自用,怕是接了个好生意吧。”不然至于自己忙不完,还要把若干冶炼矿石的买卖分给河东的工匠来做呢?

    隔了一会儿,他又轻叹道:“西南那位实在是好本事。”

    黑锅费家背了大半,又靠着盐铁的生意把不少人家牢牢地绑在一处:开设新工坊也是要钱的,纯靠工匠自发修建工坊购买炉子和煤炭,怎么在几年之内工坊数量变得这样大?

    赵晗也跟着长叹道:“那些人家原先以为铁器销往西面诸国和东北的部族,获利不小且不犯大忌讳,如此一来想撇清关系都难了。”

    赵之桢点了点头,“明年得多做准备。”

    平南王要起兵,北狄人就算看在了银钱和兵器的份儿上,也会出兵南北呼应。

    众人坐在一起商量了些对策,长史和几位幕僚负责连夜把赵之桢的各项命令传达出去。赵之桢太阳穴隐隐作痛,缓步进了元春的院子,就见卧房处还点着灯呢。

    他这一颗纷乱的心顿时就温暖且安定了下来。进门后,元春先把健儿从腿上划拉开,起身之后还揉了揉眼,“哎呀,差点就等不着了。”

    赵之桢故意嗔道:“怎么说话呢!”

    元春笑嘻嘻道:“差点就睡着了,可不就等不着醒着的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