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2页)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昧~了起来:那股子顺水推舟的意思,赵之桢自认绝不会看错。

    说起来,太子吃瘪,只要想想,赵之桢自己都生起几分快意。

    太子生来的确高人一等,但也不用始终带着俯视众生的态度与兄弟们往来不是?

    赵之桢在一众皇子之中算是难得的好脾气好涵养了,却也险些连兄友弟恭都装不下去。他跟大皇子和十四皇子都有龃龉,但无论胜败都是兄弟亲自上门讨说法或是干脆地认输赔不是,唯独太子那边毫无表示……哪怕费大公子险些给赵之桢惹出大麻烦,太子依旧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

    偏偏太子还说过“七弟是自己人”……这话谁信谁蠢!

    亏我当初待你比待亲哥哥还真上几分,赵之桢心绪难平,却开口提醒元春,“让你娘家兄弟都小心些。平南王再妙计无双,父皇也必有应对,别在这个时候没眼色。”

    元春听得出王爷声音有异,“早上我就打发人去说。”

    想起太子,赵之桢也没了“聊~性”,“睡吧。”

    元春应道:“是。”说着,伸手揽住赵之桢的腰身。隔了会儿,她猜了下王爷的心思,又劝了一句,“问心无愧便是。”

    这句话还恰好合了赵之桢的心思:太子你待我问心无愧,我如此“回报”亦是问心无愧。

    却说,赵之桢与元春子夜谈心,而承乾宫中圣上也拉着贵妃说话,好生排解下心事。

    其实圣上也是半夜到来,见到贵妃便恶狠狠地反复嘀咕,“愚蠢!迟钝!愚不可及!”

    贵妃扶额道:“您都骂重好几回了。您要是没新词儿,咱们再好好说话?”

    圣上跟贵妃哪有什么可隐瞒的,“太子越发不像话,手下都跑出京城了,还一无所知。老大居然还跑到老七府上,这是怕老七坏事不成?小十四竟也是年纪不大,心思不小。”

    贵妃道:“您也瞧瞧太子身边那些人啊。费家那孩子出了事儿,这群人正惶惶不可终日呢,有几个还有心思正经办差?”

    至于大皇子和十四皇子,其实都是受人所托。

    提起费大公子,圣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害群之马!”

    贵妃又道:“您当初跟我说,太宠他,什么都替他办好,将来难成大器。有些事儿真是教不会,得他自己悟出来才好。”

    我有点后悔了!圣上沉默良久,方道,“你也拿话堵我了。”

    “您不是早就预备了足足的后手,不说调兵遣将,”贵妃揉捻起圣上的太阳穴,“只说庆王手下那些好儿郎已经离京了,您难道还要半途而废?”

    “嗯?”圣上惊讶道,“这你也知道?”

    贵妃手下动作不听,语气无比无奈,“您下密旨的时候,可是我给您研的墨。”

    圣上长叹一声,“看我,都气糊涂了。”

    贵妃微微一笑,“真要我说,太子吃亏,您也该仔细跟他分说一回。您嫌他不善待兄弟,没准儿他还觉得您偏心呢。”

    太子这不讨人喜欢的性情,正是圣上最大的心事。连一起长大的兄弟尚且不能好好相处,更别提那些满肚子坏水的世家子弟以及天上阴鸷的宗室了。

    圣上依旧最喜欢这个唯一的嫡子,也时刻盼着他能早日开窍……因为圣上自己就是无师自通的,他相信他的儿子也不例外。

    不过贵妃可没圣上这样看好太子,比起吃一堑长一智,太子更像是会破罐破摔的人……事实证明,贵妃眼光极准,至少在此事上比一厢情愿的圣上看得透彻。

    而太子知道自己的手下逃跑且失踪之后,暴跳如雷暂且不提,他冷静下来的对策便是写了手书,请七弟赵之桢帮忙找人,另外还派了太子妃的另一个哥哥前往北面探查。

    赵之桢收到太子的手书倒没说什么,应有之义也不好推辞,不过对于这个一门心思重用费家的太子哥哥……他绝不会再尽心尽力地辅佐了。

    他下定决心,再到元春的院子,便见元春一脸扭曲。他还没开口问起,元春便和盘托出,“有人要告我娘家,说珍大哥哥热孝期间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