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第1/1页)修正的人生

    46. 第四十六章   看大戏

    正月初一下午演今年的第一场大戏。 

    李洲大队有一个文艺宣传队,每年过年的时候,会为全大队的人们免费送上几出大戏。 

    听说,去年从上面调来了一个县委书记,这个姓李的书记本身呢是个戏曲爱好者,非常支持每个大队的文艺宣传队,还下来搞得红红火火的李洲看了演员们的排练,对他们这种免费为群众送文艺活动的精神很是赞赏,又听说,每个演员都是各生产队记工分,没有什么额外的补助,同志们却什么怨言也没有。 

    特别是有一个女同志为了排戏,竟然几次推迟婚期,未婚夫在当兵,催她过去部队成亲,这都二十六了,没有时间到部队,这现在还没有结婚呢! 

    县委书记很是高兴,跟大家都握了手,特别是和那推迟婚期的女同志紧紧地握了手,让她明年一过罢年一定去部队结婚! 

    又听大队书记介绍说,这种绸缎的衣服太贵,为了买这种戏服,大队花了好几百元,想多排练节目,资金短缺,连买多的戏服的钱也没有。 

    于是书记对随行的财政局局长说:“要支持这个健康的群众文艺活动,财政局拨些钱过来。你看回去商议一下,和新河公社各出一部分钱,支持一下这个为老百姓送大戏的活动。” 

    说的兴起,县委书记又谈起了他的老家四川的变脸,哼了两句川剧,那声音非常高亢,和这曲剧是完全不同的唱法,一开口,演员们都吃了一惊。 

    经过散落在每个小队的演员们的宣传,好长时间人们都在赞美着这县委书记,夸奖着他的平易近人,他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精神。 

    在新河政府和财政局拨款三百元以后,今年,李洲大队又添了新戏服,今年又排了一出新戏,叫《白金庚私访》。今年初二,初三,初四,这三天的下午,会连演三部。 

    听说这部戏共有五部呢! 

    传统的戏目有《卷席筒》,《秦香莲》《醉打金枝》《姐妹易嫁》。 

    今年开场演的是《卷席筒》,这是一个传统的曲剧节目。每年都会演一次的。 

    员外曹林的续弦赵氏带着儿子小苍娃来到曹家后,将曹林前妻之子曹宝山及其妻儿赶至下院,过着贫寒生活。适逢大比之年,曹宝山欲进京赴试,手中缺少盘缠,找其父求援。 

    曹林私赠给他十两银子作路费,不料被赵氏发现,赵氏堵门夺银,并恶语中伤。曹宝山无奈,准备题诗卖画、沿街乞讨进京。 

    路上遇见出门要帐回来的异母弟弟苍娃,苍娃听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埋怨其母不公,他慷慨地将讨回的五十两银子及身上的衣服赠给哥哥。 

    之后,苍娃将自己的头部打伤,谎称是路遇强盗被劫,瞒过其母,并住到下院其嫂张氏处养伤,诓其母送来米面油盐,供给张氏和两个孩子生活。 

    赵氏看出破绽,设下毒计,她假意将张氏和孩子接回上院,并以躲闲话为名,让苍娃到舅舅家暂住数天,暗中下毒药害死曹林,然后又嫁祸于张氏,贿赂县官,将张氏屈打成招,打入死牢。 

    苍娃从舅舅家回来后,见状大惊,前往探监问情。 

    他对母亲毒死继父、诬害嫂嫂心中不平,为救嫂嫂,自己承担了毒死继父之罪。 

    县官因理屈心虚,只好放了张氏,将苍娃收监,决定秋后问斩。 

    赵氏为夺家产而害张氏,不料反害了自己,她将家产花尽,仍赎不出苍娃,落得众叛亲离,最后羞愧碰死在监门。 

    进京赴试的曹宝山得中状元,钦命代天巡抚来到河南,在复审案卷中,发现了这桩奇案,经过提审苍娃,澄清了冤案,惩办了赃官。 

    当张氏为表感激之情,买芦席来到刑场准备卷埋苍娃时,苍娃故意装死,和嫂嫂开了一个玩笑。 

    张氏吓得昏死过去,醒来后得知丈夫中了状元,为苍娃平了冤案,转悲为喜,一家团圆。 

    夏灵凤一来到戏场子,哇!人山人海啊! 

    这是内外两个世界两重天,外圈是头挨着头的人群,里圈是稀稀落落的凳子。老人、小孩、女人都要早早地扛着凳子来抢座位。夏灵凤上午在拜年,没有时间来抢座位。 

    汪安安是外来户,没有多少亲戚,只给相熟的最近的几家拜过年,姐妹几个就来到这里抢座位。共搬来三条凳子,其中一条是夏灵凤家的。 

    夏灵凤低着头,看见人缝就像泥鳅一样往里钻。 

    老是有人吆喝:“挤什么?挤什么?” 

    夏灵凤仗着自己是小孩子,也不说话,埋头苦钻,见缝插针,一股脑就钻进去了。 

    这个节目是老的剧目了。大家看过几次了。 

    从77年组成宣传队以来,正月初一下午开始,到正月初六,每年都上演大戏,《卷席筒》是每年必演的。 

    这时,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每年的过年看大戏,是最大的娱乐,甭管看过的没看过的戏,都要早早地来到场子里,哪怕来凑个热闹,也是必须来的。 

    仿佛就为了这个拥挤的氛围,为了这个焦急的等待,然后是锣鼓家什响起时那盼望已久的愿望得到满足的欣喜。 

    外面有人喊:“灵凤!灵凤!三丫头!三丫头!” 

    夏灵凤知道是嫂子哥哥带着侄女来了。 

    二姐是不和她们一起看的,二姐和一帮姐妹站在外围看,同伴们一起看,一起议论,有意思多了! 

    夏灵凤忙站到凳子上答应道:“青青,我在这里!” 

    青青举起小手招呼,大声喊道:“三姑!三姑!” 

    又是一番挤,一番推。夏立勇好在人高马大,肩膀上扛着孩子,边挤边说:“让一下!让一下!我的凳子在里面!我的凳子在里面!” 

    好不容易,挤进来了!青青大声地出了一口气:“唉!” 

    夏灵凤刮了刮她的鼻子:“还把你累着了啊!” 

    青青小大人似地说:“好累啊!” 

    大家吵吵闹闹,一直闹到了下午两点钟,忽听得高台上锣“哐”的一响,紧接着鼓“咚咚咚咚、、、、、、、、、”紧密的捶打起来,好戏就要开始了! 

    啊,总算开场了! 

    “嘤嘤嗡嗡”的声音倏地一下消失在空气里。 

    戏场子一下子出奇地安静。 

    都不再说说笑笑了,坐直身子,伸直脖子开始等待。 

    演曹林的演员出来了,这是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年男人,唱的时候,脖子上青筋暴起。 

    汪安安转过头来,对夏灵凤说:“你看他脖子上的青筋,走,我们去摘豇豆!” 

    夏灵凤一想:“嗨,这比喻还真够准的啊!可不是嘛!这脖子上的一根根的青筋可真像一根根的豇豆。” 

    遂笑着指了指汪安安:“真损!” 

    汪安安笑了! 

    小苍娃是这部戏的主角,这个扮演者却是文艺宣传队最老的一个人,扮演的时候都四十多了。 

    在十五岁的灵凤和汪安安的眼中,就是老头子了。 

    汪安安于是又转过来:“是老苍娃!不是小苍娃!” 

    夏灵凤双手把她的头转过去,说:“有得看就不错了!别挑三拣四的了!” 

    夏灵凤想,我可是看得够多了,我还想来这里,不是想看什么美丽曲折的故事,也不是想看美丽的演员,前世看的演员那是经过动刀子的五官力求完美的偶像明星啊,对于这些早就什么也不稀奇了。 

    来这里,只是为今天是过大年,想来感受大年的气氛。 

    坐在这里,哪怕冻得发抖,也是一种享受。 

    就想感受这种热闹的气氛,这种淳朴的民风。 

    越到后来,经济越是发达,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喜悦却是越少了。 

    经典的唱段开始了,有很多人在下面跟着哼哼: 

    “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 

    二解差好比那牛头马面 

    他和我一说话就把那脸翻 

    、、、、、、、、、、、 

    人们一边摇头晃脑,一边跟着哼唱! 

    一时,台下也一片哼哼声! 

    最有意思的是滚席筒。 

    小苍娃得哥相救,得以不斩首。首先想到的是来戏弄一下嫂子。 

    那时,人死没钱买棺材,就用一条席子卷了包了,埋了完事。 

    嫂子来到刑场收尸,把他卷进了席筒,他趁嫂子转身时,又把席筒滚开了,嫂子吓得直祷告:二弟,不要吓我! 

    ‘“哈哈哈哈!”大家边看边笑,台上的演员看台下的观众捧场,动作做的越发夸张搞笑,还和台下观众挤眼互动。 

    台上台下,一片欢欣! 

    戏演完了,散场了,外围的人们首先立场, 

    内里的坐着凳子观看的人们,也纷纷起身。 

    三三两两的人们一边走一边议论着剧情。 

    “天下乌鸦一般黑,后妈都没有好东西”! 

    “好人有好报!” 

    “看人家苍娃多有眼光,人家哥哥最后中状元了呢!” 

    “那后妈真是眼窝子浅!中状元了什么没有啊!人家还是八府巡按呢!贪那一点点小利!把命都送了!亲儿子都不认了,活着有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