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第1/2页)修正的人生

    94. 第九十四章     见面课

    下午,交了书费和学费。 

    陆老师指挥学生到教导处,把所有的书本都搬过来了。 

    方才还空空的桌子,一会儿就堆满了书本。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这八门课,书全齐了! 

    曾真问夏灵凤:“什么时候分文科、理科呢?” 

    夏灵凤说:“按规定应该是学了一年后,据说,所有的科目都学一遍,看自己学哪一科合适,就选哪科。不过,听说,所有的学校都没有按规矩办!估计只会学一两个月吧,不到过年就会分科!” 

    曾真说:“那好!我才不想学那么多!你学什么呢?” 

    夏灵凤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文科!” 

    曾真高兴地说:“我也是文科!” 

    夏灵凤心想:“你不说,我也知道!所以,我根本就没有问!你要不读文科,咱俩上世怎么可能是好朋友呢?” 

    晚自习,是班主任训话时间。 

    陆信豪上身穿着白色的确良短袖,下身是一条钢蓝色的西裤,显得精神抖擞。 

    “同学们,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经过八年的寒窗苦读,同学们终于进入了你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易林县第一高级中学,除了激动还有一丝好奇,不过,来到这里,大家一定都在暗暗下定决心,在心里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一定要在三年后达到目标,考入大学! 

    同学们,老师学过心理学,你们说,我猜大伙的心事猜得对不对?” 

    学生们齐答:“对!” 

    陆老师笑容满面:“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中考无论大家考得怎么样,高中的一切成绩从今天开始算起,一切历史从今天开始书写!对你们的想法,我表示赞同,对你们的到来我表示热烈的欢迎!” 

    说着,陆老师热烈地鼓起掌来:“欢迎新同学!欢迎你们成为高一(1)班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同学们也回以热烈的掌声! 

    掌声平息。 

    陆老师继续说道:“古语说得好:同船过渡,八百年的修行,只是同船过一次渡口,就需要八百年的修为,那么,我们班这四十个人,要在这里朝夕相处,共同学习,需要多少个八百年的修行呢!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陆,叫陆信豪” 

    转身在黑板上书写“陆信豪” 

    一高一矮,一白一黑两个男生私语“陆信豪!” 

    “呵呵呵!‘信号’!还‘信号弹‘呢!” 

    陆信豪继续说:“今后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班的代课老师。 

    语文老师是我,陆信豪”于是在黑板上板书: 

    语文:陆信豪, 

    数学:石泰顺 

    英语:黄玉华 

    物理:顾青 

    化学:冯天鹰 

    政治:伍生有 

    历史:孙勤 

    地理:刘玉清 

    矮个男生对高个男生说:“政治老师名字挺有意思‘无中生有’” 

    陆信豪对老师们一一作了介绍。 

    着重介绍了以下几位“数学老师石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但是带几个班,会比较忙,人一忙,就有些脾气,所以希望大家要和老师搞好关系!多问问他题,他非常喜欢好问的学生。 

    政治老师号称我们学校的‘铁嘴王’,那一张嘴没人能说过的,我这就是要告诉大家,以后,你的政治课将会非常生动!只是希望大家不仅要听得认真,还要记得认真,这样才能将知识落到实处。 

    我今天先要让大家了解,高考语文会考那些内容。” 

    说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板书: 

    “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符号,古文实词和虚词,古文阅读,作文。” 

    写完,转过身来。 

    继续说到:“所以大家要准备工具书,一本《新华字典》。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要我们多读书,多积累。所以我要求大家还需要准备一本厚厚的积累本。 

    有一位外国作家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所以,我希望大家养成几种好的习惯。 

    第一种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记笔记,老师每次讲课,补充的东西很多,这个和初中时不一样的,光学好书本知识,是应付不了高考的。你不要认为我听懂了, 语文只要会汉语的都听得懂,关键是要记下来。这个笔记要管到三年毕业的。复习的时候,老师就不再讲了。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就是巩固,也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第二种好习惯:要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 

    我们班级固定:每天安排五分钟时间,专门抄录一些东西在左侧黑板上,或者是名言警句,或者是优美句子,或者是诗词歌赋,古语说,‘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所以,每天积累一点,三年,你可以积累厚厚的一本了。”老师说完,亮了亮自己的积累本。 

    “大家可以传阅一下,这是我平时做的积累。” 

    第一桌同学接过来,众人传递,纷纷翻看。 

    然后都在赞叹:“记好多啊!这么多啊!怪不得老师出口成章呢!” 

    大家传阅差不多了,陆老师继续发表他的训话。 

    “下面,我还想给同学们提几个要求。 

    在提要求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了八个八岁的孩子做游戏。 

    游戏规则是,八个孩子围绕在一张桌子边,面前放的是美国孩子最喜欢吃的巧克力。第一个小时,每个孩子面前放4个巧克力,看着这诱人的巧克力,如果你忍不住的话,没问题,你可以拿走它,然后把它吃掉,但是,拿走了这个巧克力,就意味着游戏结束; 

    第二个小时,每人面前会增加两倍的巧克力,是8个,同样的,你忍不住的话,仍然可以拿走这8个巧克力,游戏结束;第三个小时,每人面前再增加2倍的巧克力是16个,以此类推。 

    游戏时间是4个小时,第四轮结束是32个巧克力,同时最终的胜利者还有一笔丰厚的奖金。 

    游戏开始,第一轮结束,两个孩子退出; 

    第二轮,两个退出; 

    第三轮,三个退出。 

    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一个孩子。 

    美国科学家一直对这几个孩子进行跟踪,第一轮退出的两个孩子,一事无成,落魄一生,其他的因毅力不同,成就也不同,最后一个孩子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那么我想向同学们提问: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陆老师停下来,眼睛扫射全班同学。 

    夏灵凤知道,老师第一个绝对会点自己。 

    果然,停顿了大概分把钟,陆老师点到:“夏灵凤,你起来谈谈!” 

    夏灵凤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老师,我想,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忍耐力、自律性、毅力和他取得的成就是成正比的!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的自律性,不一定会百分百的成功,但是,如果一个人连一点约束自己的能力也没有的话,这个人绝对会一事无成!” 

    陆老师笑着对大家说:“不愧为今年易林县中考语文第一名。表述非常到位。不仅把故事的寓意完整地表达出来了,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大家为她鼓掌!” 

    说着,带头鼓起掌来。 

    “啪啪啪”众人热烈地鼓起掌来。 

    高个男生对矮个男生说:“夏灵凤,她可是今年中考第一名啊!本来考上中专了,校长和陆老师去做工作,才挖过来的!” 

    矮个男生听了,有点吃惊,不过,他的城里孩子的优越性马上就显现出来了,说:“第一名又怎么啦?不就是个乡下妞吗?” 

    高个男生把手指放在嘴上,嘘了一声:“说话谨慎!这里可大都是从乡里来的,你想孤立自己啊?” 

    陆老师正在黑板上写字,听得下面地嗡嗡声,转过头来,说:“不要在下面说小话!” 

    陆老师板书:一,学会自律。 

    板书完毕,接着说:“我对大家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自律’。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律,只有自律,才会有成就!” 

    陆老师接着又在黑板上板书:二,要有远大理想。 

    板书完毕,眼睛扫视全班同学。 

    “这是我对大家提出的第二个要求:要有远大的理想。 

    秦始皇时的丞相是谁?大家知道吗?” 

    有几个男生大声说道:“李斯!” 

    陆老师笑着说:“对!李斯!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他未成名前的一个小故事。 

    李斯在成为丞相之前,还只是乡下的一个管粮仓的小吏,有一天他上厕所的时候,看见一群老鼠叫着四处逃散。这群在厕所里安身的老鼠个个瘦小干枯,探头探脑,身上又脏又臭。等他回到粮仓,看到粮仓里的老鼠,一个个脑满肠肥,皮毛发亮,逍遥自在的在粮仓吃着粮食。 

    他不由得陷入沉思:人生,就好像老鼠,不在粮仓就在厕所,位置不同,命运就不同。 

    老鼠的谋生的本事是一样的——偷吃东西。 

    你看厕所里的老鼠,个个瘦小干枯,不仅居住环境不好,还成天提心吊胆,而那些粮仓里的老鼠,脑满肠肥,皮毛发亮,还悠闲自在。 

    可见待的位置不一样,境况就不一样。 

    于是他决定,到咸阳去,到天下粮仓去,改变自己的位置,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天,他就决定离开小城,去投奔一代大儒荀况学习本事,开始了寻找粮仓之路。” 

    陆老师说到这里,又停了一会,看见大家都陷入沉思。 

    陆老师继续说:“或许有同学会说,老师,你鼓励我们到粮仓去,可是粮仓有我们的容身之所吗? 

    唉!确实!大都市房贵米贵,‘居大不易’啊! 

    大家知道不知道‘居大不易’这个典故?有哪个同学知道?起来讲给大家听!” 

    等了一会儿,夏灵凤看见没人起来,就站了起来。 

    “这个典故讲的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