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第227章 进入无人区(第1/1页)盗墓高手
闻名于世的可可西里地区因高寒缺氧缺乏水草,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牧人们,只能到处游荡,逐水草而居,三天两头搬一次家,终年处于游牧状态。
所以那里的人们生前是没有稳定的居点,而且死后也没固定的天葬台。同时,在这些地区无寺也无僧,更谈不上搞那些繁杂的葬礼仪式,人们普遍实行野葬和弃葬。
野葬就是人死后,将其遗体脱光丢在野外,死在哪方,丢在哪方。弃葬便是指人死以后,活着的家人拔帐搬走了之,将死者弃在旧址上。
凡采用这种葬法一般不脱衣,他生前盖何衣物原封不动地盖在死者身上,看上去,像一个活人睡觉似的。
这种游牧部落的葬俗无疑更容易造成起尸。虽然他们无法建造矮门来抵挡起尸,但人们也同样在别无它法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比如,将尸体尤其发现有起尸征兆的尸体丢于野外时,用一根绳索拴在天然的石桩或大石块上,以此避免起尸跑去害人。
尽管如此,也免不了常有起尸发生,也常有人遇上起尸。安多县司马乡文书扎多(此人过去是强盗),有一年他骑马挂刀前往那曲西北部的那仓部落(今尼玛县辖)抢马。
他抢得一匹好马后,一骑一牵急急踏上返程,连续跑了几个昼夜后的一天傍晚,在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下马。
用多热(藏北牧人语,意为拴马用的长绳)将两匹马同拴在一根小桩上,自己盘腿坐在桩边生火烧茶(这是所有强盗的习惯)。
本想在夜幕的掩护下让马吃点草,自己也填一下饿扁了的肚子,不料两匹饥肠辘辘的马竟不吃草,只顾惊恐地朝他背后看着,鼻孔中连发吼声。
扎多不解地向后一看,离他只有几步远的地方,站立着一具赤身僵尸,犹如一头欲扑的野兽盯着自己。
左腿上还系着一根毛绳,究竟拴在哪里,他压根儿没有看到,或许因当时极度紧张的缘故吧。
扎多不顾一切地翻身上马,拼命逃跑。在朦胧的月光下他清晰地看到起尸已经追上来了。大约跑出五公里处,有个小山包,十来户牧民居住山下。
身为强盗的扎多自然不能让人发现,故绕山而上,到山顶躲藏起来,他的心还在“扑扑”乱跳。大概过了一刻钟后,听到山下牧村里人喊犬叫连成一片,他心里明白是起尸进村了。
他骑上马背飞也似的逃回家乡去了。那些既无住房也无矮门预防的帐篷牧村遭到起尸袭击,结局可想而知!
安多县色务乡乡长巴布去那仓部落盗马的路上,遇到一个被牧户废弃的旧帐,帐内四周一米多高的挡风墙完好无损,使人一看就知道该户刚搬不久。
他想进去避风稍歇,刚迈进一步,发现土石围子的东南角里有件崭新的七色花边羊皮袍,躺在袍内的分明是个妇女。
当他定睛一瞅,那女尸的头已经抬起来了,睁着双目在看他,不用说,她是被弃葬了的女起尸,幸亏及时发现才免遭横祸。
那曲来我部落(今尼玛县辖)里有个叫吾尔巴的牧人,他死后,人们将其尸体送去野葬的当天午后。
一只乌鸦落下啄食,刚啄几下,僵尸忽然起来,一手捉住乌鸦就跑,于是在部落中留下了“吾尔巴尸捉鸟”的传说。
安多县辖司玛乡里有个叫麦尔塔的牧主,他家的女奴住在加尔布山包下,因她贫困,连个姓名都不曾有过,人们以她住地的山名称她为加尔布老太。
1967年初春的一天,加尔布老太终于结束了苦难的一生,静静地躺在了那顶只能容纳她一人的破烂小帐内。
尽管此地属县城的腹心地带,不同边远地区,她可以由清脆的法铃声送上通往生命之宿的路,但因她单身一人,所以无法享受那种人生最后应得的待遇。
安多玛寺的一位高僧和本部天葬师达尔洛出于怜悯前去为她诵经,并送去天葬。
他们来到她身边,可怜的老太半个脸露在领外,紧闭双目,半张干裂的嘴,枯瘦的身躯占满了帐内所有空间,无奈,高僧和天葬师只好借用牧主家的一角诵经。
高僧一边念经一边不安地让天葬师过去看看老太遗体,当天葬师过去看时,发现老太的头全部露在领外。
第二次去看时,老太已经睁目斜坐起来了,她肤色发黑,鼻子两侧的血管膨胀成手指粗。他迅速将此情景告诉了高僧。
高僧立即吹起人骨头号做法,运用密宗法术破血,不一会儿,见她鼻孔中流出鲜血,接着倒下去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当他们将老太遗体驮在马背送去天葬台时,发现她的尸体比任何尸体都重,竟然使强壮的雄马在路上卧倒了好几次。这是天葬师亲眼所见,也是他亲自讲的。这个恐怖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很广,成为一个典型的起尸传说。
所以因为这些恐怖的起尸传说,当地的藏民才会把自己的房门修的这么低,主要就是因为那些关于起尸的传说,深入人心。
赞布尔跟我们说,如果要穿过广袤的无人区,就要做好万全准备,那里面几乎一切电子设备都是没用的,而且经常会有强烈的雷击。
当地人从来不敢轻易进于那里,因为那地方里面布满洞窟,而且极容易迷失在里面,所以如果我们要进去就要做好回不来的准备。
被赞布尔这么一说,队伍里就有人开了小心思,不想进去了,因为毕竟那里面不是开玩笑的,但是在我们的强烈压迫下。
加上赞尔布说,里面虽然恐怖,但是他已经去过几次了,只要不走那些危险的洞窟地区,就不会轻易遇到雷击了。
晚上我特意找安叔,聊了一会天,告诉他,如果我们要穿越那种广袤的无人区,必须要全副武装,现在的我们除了几把匕首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能用的武器。
要是在无人区遇到狼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高原上面的狼群极为凶猛,就是坐在山地车里面都不稳妥。
安叔问我∶“那咱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进去吧!”
我想了想说∶“进来的时候,我看到每户藏民家里墙壁上都挂着那种猎枪,咱们可以买几把用用。”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去收购武器去了,在藏民家里购买了几把老式步枪,可能是当年解放军进藏时残留下来的。
这些步枪还很新,足够我们用了,就是老虎跟熊瞎子来了,也是必死无疑,确定了行程后,我们在赞尔布家里休息了一个上午。
下午两点钟就准备出发了,我们给当地藏民留下了一笔钱,谢谢他们的款待,然后驱车穿过村子,沿着那棱格勒河的上游。
我们的车子开出一阵,路上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什么人烟了,全是荒芜的大山,我们看了看地图。
原来这个无人区叫那棱格勒峡谷,按照地图上说的,它东起青海布伦台,西至沙山,全长105千米,宽约33千米,海拔3200—4000米。
谷地南有昆仑山直插云霄,北有祁连雪山阻挡着北国寒风,整个谷地处在那棱格勒河的中上游地带。
它周围是由紫红岩、沙岩组成的中高山带屏障,冰雪皑皑的山峦巍峨多姿,湖泊清澈见底、微波荡漾。
这么美丽的地方,为什么会被当地人称之为死亡谷或者地狱之门呢?
赞布尔说,相传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宁愿让牛羊因没有肥草吃而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让其进入昆仑山那个牧草繁茂、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谷里四处布满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荒丘孤坟,向世人传递着一股阴森慑人的死亡气息。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几天过去后,人没有出现,而马群却出现了。
后来他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
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让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
这起惨祸发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袭击。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热难当的时候,死亡谷附近却突然下起了暴风雪。
一声雷吼伴随着暴风雪突如其来,炊事员当场晕倒过去。根据炊事员回忆,他当时一听到雷响,顿时感到全身麻木,两眼发黑,接着就丧失了意识。
第二天队员们出外工作时,惊诧地发现原来的黄土已变成黑土,如同灰烬,动植物已全部被“击毙”。
从此这个地方就被冠上了死亡谷的称号,我们的族人没有得到族里的允许是不可以带人进入这个被魔鬼诅咒过的峡谷的。
死亡谷的深处从来没有人到过,因为进入那个地方的人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我们也并不知道那里面究竟有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