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45章 巨枭就擒1(第1/1页)大哉大明

    本来对于缉拿李鸿基这个钦命要犯已经近乎绝望的镇抚使大人,因为艾举人的死、或者说因为李鸿基的再一次杀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艾举人死的真好。不,是李鸿基足够有胆量,也足够诡计多端。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在杀了人之后,凶手肯定是要尽快逃离现场,逃得越远越好,庶几才能躲避官府的追捕。

    现在的陕西地区,虽然朝廷的赈灾举措已经次第展开,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但是,陕甘地区的民众的生计问题由来已久,并且积重难返,因此虽然皇帝陛下将赈济陕甘地区做为登基之后的首要施政所在,也为此不惜千万两白银,可这些措施要逐步展开的,效果也是要逐步显现,总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现在的陕甘地区还是有些流民啸聚山头不去。

    在艾家未来报案之前,已经基本确认李鸿基就是杀死盖虎的凶手。杀人偿命,这是毋庸置疑的。李鸿基对此也深信不疑。那么,只要他逃脱了朝廷的追捕,多半是投奔那些仍然啸聚山林的流民。

    只要朝廷坚持赈济措施,流民问题早晚有解决的时候。朝廷只要调集一定数量的军队认真清剿,啸聚山林的流民也总有荡平之日。

    但可惜的是,这些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也都与祁新维眼下的差事无关。

    只要不能在近期将李鸿基或者李自成缉拿归案,祁新维就是把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的差事办砸了。

    祁新维的绝望之处就在于此。

    现在好了,一切又都燃起了希望。

    韩金儿已经醒转,因此确定杀死艾举人的就是李鸿基。经过查验尸体,锦衣卫也推算艾举人刚刚死去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应该也足以逃出一定范围,而且是一个人的行踪与一支队伍的目标的差异有若天壤之别。可这个范围总比五六个时辰逃出的那个范围缩小很多很多。

    因此,草草审问过韩金儿以及艾家的其他有关之人之后,精神大振的祁新维就重新调整了一下刚才的布置。

    此前是基于李鸿基有五六个时辰的逃跑时间,因此搜索的范围撒得很开。这次搜索范围缩小至周围三五十里,重点一是附近李鸿基的宗亲。李家是大家,虽然其中并没有多么显赫的人士,可难在李家枝叶繁多,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盘查过来的。

    杀人要犯可不是鸡鸣狗盗之类的轻罪,按照大明律的规定,藏匿此类要犯几乎就是同罪处罚。祁新维其实对李氏宗亲和其他好友是否敢于窝藏李鸿基这个杀人凶手存有很大疑问,可他已经不敢有任何大意疏忽了,凡是李鸿基有可能的藏匿处所都要严加盘查。

    搜索的第二个重点,就是集中在这个范围内的几个山头,其中尤以米脂县东部的横山最是要紧。

    祁新维也曾萌生过调集附近几个卫所兵丁的念头,可没有皇帝陛下的私自调动军队,那可是杀头的罪过。因此,这个念头甫一出现,他自己就给否决了。

    镇抚使大人本想对跟随而来的属下们再强调一番此案的重要性。

    办砸了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的差事,虽然他们这些锦衣卫也都要承受相应的处罚,可祁新维这个带头大哥却是首当其冲,办好了差事可以荣膺天子褒奖,可失败之后当然也是要首当其罪。

    其实镇抚使大人的真实想法,是要拜托各位属下戮力为公,一定不能再让李鸿基逃出生天。他祁新维固然可以荣膺天子的褒奖,可他也不会忘记那些凡是出过力的属下。

    虽然这些事情看似老生常谈,可祁新维却觉得此时却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誓死缉拿钦命要犯的决心,否则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

    可令镇抚使大人没想到的是,这些锦衣卫已经跃跃欲试。一俟问明了横山的方位之后,不待镇抚使大人多言,纷纷跨上坐骑,向着米脂县东部的横山奔驰而去。

    由于连日的奔波,何胜文已经极度疲惫,可他却浑不在意。他拼命抽打着坐骑,冲在锦衣卫的最面前。

    虽然他这个正七品的锦衣卫总旗根本没有资格与从四品的镇抚使大人相提并论,可何胜文此刻的心态绝对与祁新维大人差相仿佛。

    当初衔命奔赴陕西银川马驿之时,何胜文对于李鸿基这个驿卒的底细丝毫不知,一俟发现有重大疑点的时候,何胜文也向上司做了及时的汇报,如此也算是尽了自己的责任。

    至于后来李鸿基连杀两人,那都是之后发生的事情,上面也还有镇抚使大人和千户大人坐镇,似乎与他这个总旗关系不大了。

    可要认真说起来,如果李鸿基得以逃出天网,他还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且不说届时镇抚使大人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会不会毫不留情地将自己当做替罪羊,只是辜负了皇帝陛下的重托,他自己也是要追悔莫及的。

    是的,小小的锦衣卫总旗就是如此认为——皇帝陛下将缉拿要犯的重任托付给锦衣卫总旗何胜文。

    何胜文没有大言不惭。

    有着如此信念的并非只有何胜文一人。在乾清宫被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联袂接见之后,在场的锦衣卫、尤其是像何胜文这样的锦衣卫中下层小旗总旗以及那些更没有身份地位的将军、力士和校尉们,更是感到无上的荣光。

    “为大明王朝效忠”、“为皇帝陛下效死”这可不仅仅是从他们口中呼喊出的口号,而是他们发自肺腑的真实心声。

    遗憾的事情,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事情就是这样,否则如何能够令人扼腕。

    如果何胜文不是选在那天去延安府向上司汇报,或是他仅仅晚上几个时辰再行离开,今天他肯定就会感到自己刚刚问路的这个人非常的面熟。

    而只要他对这个感到面熟的人多加询问盘查几句,或许这个人就会惊慌失措,或许这个叫做李过的人就会在惊慌失措之下与这个叫做何胜文的锦衣卫总旗拼命扭打在一处,同时这个人还会大声呼喊,借以给那个此时躲在不远处的、叫做李鸿基的人赶紧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