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第171章 龙翔潜邸2(第1/1页)大哉大明

    若是早知有朝一日自己会回到几百年前,在那一世时王复徟肯定会选择做一个炼钢工人之类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去做一个什么半饥半饱的县城公务员。真的,即便是那世的土法炼钢,恐怕也比眼下的冶炼技术高着不止一个等级。

    但是,皇帝陛下此刻却不是为此感到懊悔。

    他是在考虑一个问题:既然现有的技术无法达到铸造精良的红衣大炮之类超级武器的程度,那为何不将有限的物力财力用于制造次一级利器方面?

    比如说,四磅炮,甚至更小一些的三磅两磅炮……诚然,这等级别的火炮,杀伤力是远不如那些八磅、十二磅火炮的,可若是辅以灵活性和机动性,那威力岂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吗?

    重炮的作用,无疑是在攻城拔寨、攻城略地方面,可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大明王朝最主要对手就是后金,而就目前来看,后金所处基本都是苦寒之地,那些地方,又有多少大城可以攻陷?

    那么,问题就只剩究竟是否可以给予小型火炮以足够的机动性了,而这能够实现吗?

    重型火炮需有专门的炮台,而小型火炮只需一个牢固的支架就可以了。而若是这个支架能够拆卸拼装,搬运起来似乎也是轻便的很。再有就是后坐力问题了,这……难道还是问题?

    给支架按上轮子,再挖一个带有坡度的沟槽,火炮发射之后产生的后坐力,可以借用整个炮身的后退爬坡来卸掉。如此也可以减轻支架所受的火炮发射所造成的震动,支架所受到的破坏也会大大减轻。

    在皇帝陛下的记忆中,曾经在某个电影或纪录片中,看到过类似的画面。

    “孙爱卿,咱们回去,”想到就做。皇帝陛下马上就要回去与孙元化好好商谈一番。

    “哦,是,臣遵旨,”刚才皇帝陛下一直沉吟不语,孙元化也只得“静陪”。而此时皇帝陛下好歹醒过来了,却又忽然要回去……孙元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只得随驾。

    回去之后,经过皇帝陛下的一番解说,再配以简单的草图,孙元化不禁茅塞顿开。而且,因为要便于军兵快速地挖掘沟槽,皇帝陛下索性还将弧形工兵铲的专利也一并奉送。

    孙元化如获至宝。

    皇帝陛下已经把大意都讲解清楚了,剩下的具体问题,像支架如何设计才既保证足够的牢固性又便于拆卸,支架下的轮子用什么材料最为合适,轮辐多大才能既方便搬运又不影响火炮的发射等等技术性的问题,就需要他们这些人下去发挥聪明才智了。

    这些东西的最关键、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创新思维,而真正的技术含量却并不一定有多么高深。只要有了提点,孙元化手下的那些人,虽然囿于冶炼技术的落后无法铸造出重型火炮,可设计和打造这些东西,应该还是非常轻松愉快的。

    孙元化刚刚乐颠颠地出去召集手下布置,负责研制火铳的毕懋康却愁眉苦脸地来找皇帝陛下了。

    原来……本来毕懋康是要来向皇帝陛下报喜的,可这喜事……却因为一粒老鼠屎给搅合成苦事了。

    研制火铳的关键,在于击发装置和铳管的质量。

    将燧石和搓轮利用起来,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反复改进,击发装置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这是喜事。

    经过反复试验和精心锤炼,铳管的质量和标准化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这本来也是喜事。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本来”两字上。

    前一段时间,朝廷向大明王朝治下所有的匠户发出了征召令,以极其优厚的待遇吸引他们中的佼佼者到京城来,为朝廷效力。凡是具有精良技艺的匠户都可以应招,各地各级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加以阻拦。

    此后就有很多很多的匠户响应朝廷的号召,当然了,优厚的待遇肯定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诱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或许这里面本来就是真有能人。

    其中一人,就对铳管的打造别有心得。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在制造出了无数的废品之后,这个人的打造技术逐渐稳定下来。经他所打造的铳管尺寸固定,瑕疵最少,总之,质量是最符合要求。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不管是再怎么努力,他也仅是从每天打造一支,慢慢提高到每天两到三支。这种产量,别说是配装一支部队了,若是真要打起仗来,根本连战场上的消耗都弥补不过来。

    因此,毕懋康就承诺给他更加优厚的待遇,条件就是让他把技术传递更多的工匠。

    但是这个人却死活不同意。

    其实,要说他不同意将自己的技艺传给别人,也是不符合事实,但是他也是有着自己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却是毕懋康不敢、或是不愿意答应,甚至连对皇帝陛下提起的胆量都没有。

    经过多次劝说,后来甚至都许可他只要放弃那个条件,其他的方面他可以任意张口,要多少钱、要多少地、要多少赏赐都可以的地步。

    可那个人对此都是不屑一顾,坚决不肯改变自己的条件。

    更令毕懋康感到有些后悔的是,前期在与皇帝陛下互通信函的时候,已经将“铳管打造技术终于取得突破”做为一个喜讯,通报给了皇帝陛下。

    如果没有这一出,毕懋康或许会在皇帝陛下的面前求求情——当然了,是在只字不提那个人的情况下——皇帝陛下一高兴,或许就能答应了他。

    可做过的事情,如今已是无法更改。

    得知圣驾驻跸西山,毕懋康就去找那个人,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可是结果仍然令人失望,因此他就闷闷不乐地回来见驾了。

    “这个人的打造技术确实精湛?别人确实无法模仿?”最后,毕懋康不无遗憾地说道。

    等毕懋康期期艾艾、支支吾吾地竟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一遍,皇帝陛下对于这么一个犟种也是充满了好奇——竟然多少钱、多少地都满足不了他,那他的条件肯定不会低。

    “确实如此,别的工匠打造出来的铳管应该也算是可以了,但是……试射的效果却是差别很大,”毕懋康一边回着话,一边窥视着皇帝陛下的表情。

    毕懋康不知道眼前的皇帝陛下可是多着几百年的见识。在那一世,这种情况视同平常,并不鲜见,“以技术入股”就是最通行的一种做法。

    而在眼下的大明王朝的这个时代,这就是几近要挟了。要挟的对象若是唤做了其他人也还罢了,可要挟到了大明王朝皇帝陛下的头上,岂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现在看皇帝陛下的表情,并不是要怒发冲冠的样子,毕懋康的心思就活动了一下:八成有门儿。

    “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这个人……就是陕西的军匠刘宗敏,”

    “啊!是他?!”皇帝陛下几乎失声。

    毕懋康一看,坏了,刚刚燃起的那丝希望瞬间就消失无踪。皇帝陛下可能还认识或听说过刘宗敏这个人,而且很可能印象还不是多么的好,这下别说是答应他的什么条件了,恐怕连他这个人都要遭殃。

    “天子一怒,浮尸百里,血流漂杵。”在毕懋康的意识里,皇帝陛下的虎须是绝对不敢轻捋的。

    若是你有本事,把一国之君侍候的高兴了,任何赏赐、就是金山银海也不在话下。可是,若要激怒了皇帝,别说什么皇亲国戚,就是天王老子也别想消停。真以为离了你,朕就束手无措了?!那好吧,我就杀了你看看,究竟朕能不能找到其他办法。咔嚓一声,玩儿完。

    毕懋康之所以不敢将刘宗敏的条件向皇帝陛下提出,就是生怕这几近要挟的情状令皇帝陛下无法接受,因此才畏首畏尾不敢轻言。

    “皇上,既然这个刘宗敏冒犯过皇上,臣这就去重重地处罚他,”皇帝陛下愕然不语,毕懋康就以为是因为震怒而失言,因此就想赶紧闪人。

    其实像毕懋康这种技术型的人,还是非常爱才的。因此虽然刘宗敏的做法有令人不可接受之处,失言毕懋康还是想“得留人处且留人”,不要因为皇上的一怒之下,让这个刘宗敏枉送了卿卿性命。

    因此,毕懋康想避开,不在皇帝陛下面前再提及刘宗敏了,皇帝陛下的怒火或许就会消解许多。若是再过上一阵子,很可能就彻底遗忘也说不定。

    “等等,毕爱卿,别急,还没说说这个刘宗敏到底提出了什么条件呢?”

    “啊,皇上,这……”毕懋康心里不禁打鼓,“别回头弄不利索……连我也捎进去,”他这样想着,神色就有些异样了。

    “怎么?毕爱卿以为朕要……”

    “臣不敢,臣是去……是去……”到底还是方正之人,毕懋康的“随机应变”能力也着实不敢令人恭维。

    “诶,说完了再去不迟,”

    “臣……要不这样,臣将刘宗敏叫过来,让他自己亲自跟皇上回禀?”

    “毕大人,这恐怕不大合适吧!”一直在旁一言不发的张玉此时却开口劝阻了毕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