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忠诚2(第1/1页)大哉大明
“哦,正是在下,不知……”看看人家是过路的,徐骥刚刚要转过身回去,此时却听到有人给自己打招呼,因此就又回转了身形。
徐骥在随老父刚刚入陕西时,皇帝陛下特旨将其升为正六品的户部主事,一方面方便自己协助钦差办理赈灾事宜,另一方面也方便自己照顾老父的饮食起居。
这段时间,徐骥与老父徐光启为了赈灾事宜,没少在陕西各州县往来,也几乎与所有的地方官府和卫所的人员接触,因此有人认识他也就不算是意外了。
而且那人与他打招呼时,对方的马速也都降了下来。此刻听到他就是户部的徐主事,那一行人就更是勒住了马的缰绳。
因此,徐骥也能稍微看清了对方的模样……看清是看清了,只是也觉得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对方的确切身份。这段时间见的人实在太多,而且几乎都像走马灯似地来来往往,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也着实不多。
与此同时,听到这边有对话的声音,不远处歇息的徐光启等人也都站起身形,向这边打量。
而这边刚刚停下的众人,也同时向那边望去,并且下意识地将他们中一名三十来岁的汉子围拢起来。其中有几人还将自己的手,伸向了马背上的褡裢,或是自己的怀中,似乎是在掏摸着什么东西一般。
“王……老爷,那边应该就是徐大人了,”得到徐骥的确认,又看到那边的那位老臣,开始搭话的人很为自己的机警感到兴奋,但是甫一开口,又似乎马上意识到了某些禁忌,因此语速明显出现了一顿。
“哦,哈哈,不错,好歹没有错过,”被围拢在中间的那名三十来岁的汉子马上也是非常高兴。
其余的人也都随之大大地舒了一口气,似乎是“终于到地头了”、“好悬没有错过”的表情。
“王老爷,您先稍候,小的先去看看,”在这位“王老爷”要带转马头向徐光启那里去时,他身边的一位已经抢先一抖马的缰绳,并且也没等“王老爷”有什么表示,就已经招呼了两名手下,三人一起策马奔了过去。
“什么?王……老爷……”听了他们的对话,徐骥惊骇莫名,“难道是……?!”
此前在陕西的时候,徐光启曾经随同老父与皇帝陛下一起待过一段时间,因此徐骥也知道了那八名随身护卫的一些习惯。而且虽然当时的皇帝陛下没有掩饰自己的面容,可徐骥也知道那位爷出行的时候,多是以一副假面孔示人。
今天看这阵仗,难道就是他们!
徐骥本来还有些疑问,可又看了看刚才与自己对话,此刻也正在笑眯眯看着、并向自己走来的那人,他马上就明白过来……除了皇帝陛下身边的蒋凡还能是哪个!跟在身后的,不是沈复和韩邹嘛。一直紧紧贴在皇帝陛下身边的,可不就是张玉嘛。
徐骥可以断定,这就是皇帝陛下一行,也因此,刚才还只是感到熟悉的面孔,此时也都一一对上了号。
既然已经断定是圣驾,那自然没有不大礼参拜的道理,否则以后若是被什么人以“大不敬”的罪名严参,自己可就有口莫辩了。
“不要参见,免得泄露!”徐骥刚刚要矮下身子,要从他身边路过去到徐光启那边的蒋凡也正好经过他的身边,发现他的举动之后,就马上出言给予了严厉的警告。
蒋凡的声音虽然很轻,可语气却是冷厉异常,而且不容置疑。
徐骥一听,也马上警醒起来。
是啊,这里毕竟是官道之上,虽然此时天色尚早,路上也没有多少行人,可万一被什么人在远处看到此番情景,然后再做一定的联想和推断,那岂不是很可能引出一番天大的祸事!
他知道,若是自己执意要大礼参拜,蒋凡他们中的任何人,都不介意质问自己“是何居心”了!
徐骥马上稳住了身子,没有跪倒尘埃。但是,他也没有彻底“费礼”,而是双手抱拳,冲着皇帝陛下施了一下礼。
此时双方人员挨得很近了,皇帝陛下显然也认出了徐骥,也看到了他的举动,于是就冲他笑了一下,算是知道了他的“心意”,然后也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反应。
蒋凡与沈复、韩邹过去“看看”的意思,肯定不是要再次确认徐光启徐大人的身份,而是要排查可能的危险因素,并将闲杂人员都进行必要的隔离。
徐光启离得稍有些远,因此等蒋凡三人到了跟前时,才认出了他们。但他显然也是受了蒋凡等人“不要参见”的警告,因此也是在双手抱拳微一施礼之后,就耐心地等在原处。
几名随从几匹马,一辆车两匹拉车的牲口,因此蒋凡三人很快就“看”完了。
他们三人一边有意无意地将徐光启的几名随从隔离开来,一边向这边打着手势,那意思就是说:平安无事,可以过来了!
这边接到信号,一行人就催动坐骑,呼呼隆隆地从徐骥的身边过去。
徐骥虽然是户部的主事,可在这些人的面前,也就是一个听差的身份,因此他当然不敢抢先了。而且他还得稍微向旁边挪动了几步,等到一行人马“哗啦哗啦”地都过去了,这才迈动脚步,跟着众人的后面返回了那里。
————
看到下马之后,大步流星走来的年轻的皇帝陛下,徐光启竟然没来由的有种想哭的感觉。
他们休息的这个位置,已经离开大路有段距离,况且随着众人的到来,周围也都有十几人和几十匹马的遮掩,因此当徐光启执意要行礼时,皇帝陛下并没有过于劝止。
在简单地过礼之后,二人就几乎完全脱却了君臣之礼,笑语晏晏地交谈起来。此时,不管是老迈的徐光启,还是年少的皇帝陛下,似乎都不是一夜未眠而且是赶了一夜路,精神都是那么的饱满。
若是不去分辨两人交谈的内容,而只就两人近乎随意的口气的话,没有人能够意识到,他们此刻所提及的内容,就是关乎大明王朝今后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发展蓝图。
相对来说,军校的问题只是其中具体而微的一项,因此两人谈论的并不是很多。而至于关于军校当家人的人选,皇帝陛下更是没有一点要让徐光启为难的意思,直接就提出了自己拟定的人选——孙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