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读者暂时点(第12/25页)鬼道之峦山秘法
典机要。”后来随太宗伐辽东,由于办事敏捷有成,“至粮漕最日、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以至劳累过度,“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到了幽州,竟暴病而死,年五十一。天罡相术的精湛于此可见一斑。
天罡善知他人的寿天穷通,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轨迹。武德初年,高士廉曾经问过他:“您最后会当上什么样的官?”天罡说:“我于今年夏天四月,气数就已尽了。”果然,天罡如期而逝,当时他正任火井令。[1]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袁天罡的相术水平可谓精深莫测,其所观必是准确有据,不以虚言,如说马周寿不长,那是因为马“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的缘故。这种大师级水平,自是江湖术士无以望其项背的。
袁天罡在居官、看相之暇,还将其对相术的见解、看相经验著录于书,使后人得以窥其精要。
袁天罡像
袁天罡像(2张)
他的相术著作,据《新唐书·艺文三》载,有《相书》七卷,《要诀》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一卷,为宋元时术士托名袁天罡撰;据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除了《相书》、《要诀》二种,袁氏相书还有《人伦龟鉴赋》一卷、《气神经》五卷,《骨法》五卷三种。可见,其著述相当丰富。袁天罡之子袁客师,秉其家学,亦精于相术。传说他曾与人渡江,船刚离岸,他就大喊,要船工把船摆回岸边,同行的人好生奇怪,纷纷询问缘故,客师说:“船上的人鼻孔之气都是墨色,千万不可渡江,否则有覆舟之险。”正说着,有一个跛脚背负的男人径直上了船,客师马上说:“贵人来了,我们可以渡江了。“果然,船到江中,狂风骤起,渡船颠簸摇摆,险情迭起,但最终还是抵达彼岸。同行人莫不惊叹袁客师的功力。袁天罡父子在相术史上独领风骚,名震相坛,以至不少相士竞攀龙附凤,或托名而作书,或借“袁天罡真传”而为幌子,最后以至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袁氏父子灵魂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相视而笑?
武则天信道教,但却在政治上支持佛教。而其一出生就被道家术士袁天罡预言“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2]无疑在礼教盛行的当时,为幼年的武则天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武则天在十四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时间,耳闻目睹了太宗、高宗的重道,并深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特别是在高宗时期和其子死后,武则天是重道的。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篡权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武则天非老君子孙,又不可能将天水李氏祖先玄元皇帝尊为武氏祖先,自知与维护李唐政权的道教有冲突,肯定得不到道教的支持,出于篡权的政治需要,便疏远了道教,华夏诸教中只有儒家与五胡后的释教的底蕴可以与道家相衡,而武则天寻遍儒家典籍也找不女人称帝的依据,所以她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也只剩下佛教。武则天称帝前后,积极利用、支持佛教。佛教徒伪造《大云经》和利用《宝雨经》为她上台制造神话舆论,为其登基提供理论依据,立下大功。作为回报,武则天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受到特殊尊崇,社会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声势日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她的顾虑的正确,有的道士参与反武则天的叛乱,还有人伪造玄元皇帝“显圣",遣邬元崇传言“武后不可革命"。因此武则天在永昌元年(689年)不得已废黜了玄元皇帝尊号,仍称老君。天授二年,下令佛教地位升于道教之上。长寿二年,停举子学习《老子》,这对道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武则天针对的目标并不是道教,而是李唐皇朝,她贬抑道教的目的是否定李唐皇室。如果不是道教和唐皇朝有着特殊的关系,不是有人借助道教阻止她登基,她就不会采取贬抑道教的措施了。武则天采取的贬抑道教的措施,都是与唐朝所采取的一系列尊崇道教的措施针锋相对的。综观她的一生,政治角色从她出生到皇后到皇帝的演变,与道教的关系紧密相连。
她之所以采取佛先道后等抑道措施,完全是出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临时性措施。及至武则天的统治地位稳固后,她对佛道二教的政策便逐逝予以相应地调整。如武则天于天授二年(691)夏四月“另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这就推翻了李唐道先佛后的一贯政策,但也禁止佛道互相毁谤,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规定:“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最后终于采取道释并重,不分上下的政策。武则天并非一味偏袒佛教,在根本问题立场上是站在道教一边。比如对《老子化胡经》的问题。万岁通天元年(696)东都福寺僧惠澄乞除毁《老子化胡经》,武则天令朝臣详议。当时朝中有四位大臣认为化胡是实,为经不虚:“道释同体异名,老君变化不测,即使史籍无据,但释教不异老君。”于是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六月十五日敕旨:“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故知偏辞,难以凭据,当依对定,佥议惟允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居然认定“佛本因道而生”,可见她对道的信奉非浅。
3野史逸闻
编辑
袁天罡父亲袁玑,任梁州司仓,叔父袁守诚,著名术士,在《西游记》中曾问卦赌雨算死泾河龙王,祖父袁嵩,周朝时先后担任犍为地区浦阳、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车骑将军。曾祖袁达,梁朝时做过江、黄二州的刺使,周朝时连续担任过天水、怀仁二郡的郡守。袁天罡父母早逝,是在孤独与贫穷中度过他的少年时代。他喜欢作学问和学习技艺,精通相术。隋开皇年间科举取士,他参加并中了明经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朝廷负责选拔干部的官员犯难了:这位进士所学庞杂,该让他干什么?最后想当然地拍板,既然是经科,那就去卖盐吧。于是,袁天罡成了大隋盐官令。唐高祖武德年间担任过火井(临邛)令,(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唐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出任首任县令,后天宝年间,火井县改名临邛县。)[3]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任军师、国师。[4][3]
隋炀帝大业末年,窦轨寄居在剑南德阳县,跟袁天罡住在一起。窦轨当时的境遇困苦不堪,于是,让袁天罡给他看看面相,预卜一下未来的命运。袁天罡说:"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今后十年之内,你一定会富贵的,成为朝廷的贤臣良将。你的右侧下巴隆起,而且明洁光亮,应当以梁、益二州为分界线,树立显赫的功名。"窦轨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不敢忘你的大德。"十年后,窦轨响应并追随李渊起兵反隋,后被封为益州行台扑射。窦轨到任后,对袁天罡的准确预言十分佩服,于是再次宴请袁天罡,对他说:"从前你我在德阳县相见,怎么能忘啊!"说完,深施一礼,又请袁天罡为自己相面。袁天罡望了他许久,说:"你的面相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眼睛色红连着瞳仁,说话浮躁,面色赤红,做了武将怕是要多杀人的啊,但愿你要时刻警戒自己。"不久,窦轨跟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出击吐谷浑,但是他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大开杀戒,对部下也很严苛,稍不满意便处斩,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放过。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召窦轨进京。他有点心虚,便又找来袁天罡测算。让他欣慰的是,袁天罡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右侧下巴发亮,看来会蒙圣恩,还会回到益州任职。不知是否因为这一利好消息的驱动,本来心虚的他反而骄傲了,到了京城不仅仪容不整,而且大大咧咧地和唐高祖坐着说话,高祖一怒之下将他下狱。不过,正如袁天罡所言,不久他就被放了出来,还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位子。
唐太宗贞观六年任期届满来到京城长安。太宗召见袁天罡。对他说:"巴蜀古时候有个严君平擅长占卜,我有你,你自己看怎么样?"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生不逢时,我遇到了圣明的皇上,我应该胜过他。"
袁天罡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无论是朝庭中的高官显贵,还是民间的各等人士都
袁天罡
袁天罡
往他那里跑,家中常常聚满了人。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个人来见袁天罡,请他给看相。袁天罡对杜淹说:"这位官人,鼻子的左侧饱满分明,脸盘宽阔。"对王珪说:"这位官人从鼻翼经嘴角的两条纵理纹清晰,而且天庭与地阁直临。十年之内,一定能荣任五品的显要官职。"对韦挺说:"这位官人脸像大兽的脸。文角清晰,一定会得到贵人的提携。刚开始时任武官。"又对杜淹说:"二十年以后,恐怕三位贤士要同时被责罚贬黜,但是是暂时的,很快又会被召回恢复官职的。"不久,杜淹升迁侍御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又任天策府兵曹文字馆学士。王珪任隐太子中允。韦挺在隋朝末年由隐太子李世民引荐做了率更。武德六年三人都被发配,流放到隽州。杜淹三人经过益州时,见了袁天罡哭泣着说:"袁公从前在洛阳说的话全都像神明的预示啊!今天的情况如此,再给我们看一看相吧。"袁天罡说:"各位的骨法,大大胜过以往不久就会回来的,最终必定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三人都被召回京城。回来时,又经过益州,三人造访了袁天罡。袁天罡说:"杜公到京城,就能得到三品要职。年寿我就不知道了。王、韦二公,在这以后应该到得三品官,又都能长寿,但到了晚年在仕途上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了。韦公可能更明显一些。"杜淹到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杜淹非常高兴,回去后做了一首诗来赞颂袁天罡:“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且珍绔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伊尹、吕尚那样的名相深深让人敬慕,赤松子、王子乔等传说中的得道仙人纯属子虚乌有。扑风捉影的事情终究不能成为现实,将一切看成象脱掉鞋子一样随便就会得到安宁。应当象珍惜洁白美丽的白绢一样珍重我们自己吧,让我们象疏离薜萝那样与恶运远离。君既然遇上杨得意这样的人且已相知相识,那么,你也一定能*腾飞而不会久久闲居。"王珪不久任侍中,出任同州刺史。韦挺担任了好几年蒙州刺史,并且病死在任上。这一切全都和袁天罡当年说的一样。
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帝下诏书令袁天罡到九成宫,当时中书舍人岑文本让袁天罡给看相。袁天罡说:"舍人的脸面宽大,眼眉又长过眼睛,你的文才可在海内名声大振。但是你头有生骨,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从后面看完全没有得到三品官的命相,从前面看可以得到三品官。但是你四肢虚弱,骨与肉不相称,如果得到三品位,恐怕是折寿的征兆。"后来,岑文本升任中书令后,不久就死了。
房玄龄与李审素一同来见袁天罡。李审素平日恃才傲物,不怎么把房玄龄放在眼里,房玄龄让他先相。袁天罡说:"五品看不出来。如果是六品以下比较重要的官职还有可能。"自视甚高的李审素自然不服气,不再问他自己的事,说:"看看房公能得个什么官?"袁天罡说:"这位官人大富大贵,你要想得到五品官职就求他吧。"李审素不信袁天罡的话。结果后来房玄龄出任宰相,而他死在了官职卑微的起居舍人位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