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收编苏氏兄弟(第3/3页)升迁有道:市委书记成长记
得远。”
苏乾边写着大字,边说道:“不对,我还是目光短浅了,这一点,远不及王家栋。当初我们哥俩就不该摁着张怀这一个热灶烧,应该有一个人去烧江帆的冷灶,结果,一块受热,这是教训啊!”
苏凡说:“是我不开窍,选举的时候没有听哥哥的话。”
苏乾说:“如今说这都晚了,你混好了,官复原职,将来回城找个不错的局,当个二把手,混不好就这么两下子了。但是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可自暴自弃,如果自暴自弃的话,你的下场会更惨,俗话说,牙掉了往肚里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千万别再把副书记弄丢了。”
就这样,苏凡听了哥哥的话,来到江帆办公室,找到了江帆,跟江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江帆说的很冠冕堂皇,说人事是书记管,他向来不过问人事问题。再有,乡长一职是书记免的你,别人不好管。
苏凡低下了头。
江帆又说:“现在正在组织学习宣讲团,作为副书记,正是你该参与的,好好学习一下钟书记是讲话,下下功夫,整出几篇有影响的文章。”
苏凡说:“我这文化底子……”他想说他水平太低,整不出理论文章,还没说完,就被江帆拦下了。江帆说:
“我还有事,就这样吧,你的事我记下了。”
明显就是在下逐客令。
苏凡灰溜溜的走出市长办公室,感觉自己颜面扫地,他回到家后,把见江帆的过程跟哥哥学说了一遍,灰心丧气的说道:“他太高傲了,根本就没瞧得起我,都不拿正眼看我,**的小白脸。”
苏乾呵斥了他,说道:“胡说!他已经在帮你了,你是猪脑子呀?”
苏凡愣住了。
“你仔细想想他说的话。”
苏凡想了想,说道:“宣讲团?”
“唉,这不怪你,你的水平当个副书记就已经是高抬你了,是我和张怀硬把你掫到了乡长位置,现在被打回来,也未必是坏事。”苏乾叹了一口气说道。
苏凡赶紧给哥哥倒了一杯水,说道:“哥,别这么说,如果我没当过乡长也好,这当了让人家给降下来,也有丢您的脸不是?”
苏乾说:“如果我还是政府办主任,我会脸上无光,现在无所谓了。”
“哥,你在往上争取争取吧,这朝里没人的日子不好过。”
苏乾看了弟弟一眼,说道:“怎么跟你说呢,我如果去争取,可能你就更没希望了,我就呆在政协,不去再争什么,你还是有希望的。”
苏凡终于理解了哥哥话里的意思,他感动的说道:“哥,我太笨了,你以后多说着我。”
苏凡按照江帆说的那样,积极报名参加宣讲团,而且写了两篇学习心得,发表在亢州报上,在一次会上,宣传部部长汇报宣讲情况时,特别提到了苏凡,江帆就坡下驴,说道:“如果不是钟书记下猛药,估计警醒不了苏凡,他这次表现不错,钟书记是不是该考虑撤销他的处分了,还是挽救为上吧!”
江帆说的挽救为上,就比张怀说的一棍子打死好听,也容易引起钟鸣义的共鸣,他本来也和苏凡没有什么交集,威风也树立了,该拉拢还是要拉拢的,想了想就说:“嗯,也好,江市长说的有道理,这个同志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不自暴自弃,还是有希望的,这样,组织部派人下去考察一下,如果没有其他的什么问题,就让他上来一下,我跟他谈谈。”
就这样,苏凡在聆听钟鸣义慷慨激昂的教诲后,官复原职了。
张怀特地嘱咐苏凡,让他好好感谢一下江帆,这次多亏了他,苏凡的事,如果江帆不提,谁都不方便提,包括他张怀。
苏凡从副乡长、副书记、乡长,一路走来,他的为官体会就是送礼,别人都发愁送礼,尤其是给当官的送礼,只有他对这件事乐此不疲,他认为,当官不打送礼的,即便像樊文良那样,把给他送的礼物上交,也还是顾及了送礼人的面子,谁远谁近他心里也是有数的。但是,经过选举到自己官复原职这几件事,他对江帆有了深深的敬畏,他琢磨不透该怎样和这个市长相处,更琢磨不透该怎样感谢他?送礼肯定是不行的,请吃饭感觉自己又不够档次。
无奈,他又去请教哥哥,哥哥说:“我还都管?自个看着办去吧,不过我提醒你,这次多亏了江帆,他不计前嫌,拉了你一把,以后无论到哪儿,你都要烧江帆的灶,这一点不可动摇,但也不能冷落张怀。”
苏乾这样说是有他的根据的,通过曹南这件事,他也看出了江帆的用意。的确如此,政治斗争中,必须要有交换和妥协,这是政治智慧,看来,江帆已经深谙此道。
苏凡他来到了江帆办公室,感谢的话说了一篓筐,最后把江帆都听乐了,他微微一笑,说道:“好了,只要你好好干,干出成绩,谁都会支持你的。”
苏凡说道:“我是政府口的人,我会效忠您的。”
江帆笑了,说道:“我们都是党委的人。”——
回答晓月:1、主人公是彭长宜,这个无须质疑,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他周围环境的,何况他和江帆是相生相辅的,他们共同在亢州官场汲取着营养,尽管不一样,但脚下的土地是一样的。他们由朋友变对手最后终究是朋友,这个历程他们始终都是互相影响的,很大程度上,江帆成长的过程也是彭长宜成长的过程,王家栋陪不了彭长宜多长时间,而江帆眼下和彭长宜是亦君亦臣亦兄弟的关系,以后随着情节的进展,江帆的戏份会少了。2、许多亲都问我,丁一到底爱谁,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过一些解释,我想说的是,只要你们看到最后就会明白我的用意和苦心,现在我说的太明白反而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再有我也不想误导大家。3、关于把丁让给江的问题,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是你水平差劲,是我写的不够好,或者太慢,如果一天两万字更新,这个问题很快就会有答案。亲们,给我时间,容我逐渐揭开谜底,可能我的水平有限,但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故事,无论你是干什么的,都需要学会成长,套用江水绿如蓝的一句话:要有能力成长,成长需要契机,更需要智慧。如果本书没有太多的浪费你们的时间和金钱,就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吧,如果书里能有一句话或者一个人物对您有所启发,和您产生了共鸣,那就是我没白煞费苦心,是我最欣慰的回报。也许,如果我今天的解释还不能明确的回答你的问题,那么就请耐着心性,慢慢看完,到了最后就会明白我全部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