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帝王之心(第1/1页)重生之名门嫡杀
大闹侯府!
说的很简单,可是,如果姬韶华没有一定的实力在那里,如果没有惊澜军的护卫,她现在怕是已经去陪母亲了。
她并不害怕去陪母亲,只是现在还太早,她身上所背负的东西,不能轻易的就卸下,她去见了母亲,也只是无颜面对罢了。
望着姬流年担忧的俊脸,她却只是摇摇头,道:“哥哥放心,母亲教的,师父教的,即使是父亲,也没有那个本事让我吃亏!我现在好好的跪在这里,为母亲守灵,哥哥还担心什么?”该吃的亏,早已经吃过了,这辈子,她再也不会了。
“韶华,下次不要再这么鲁莽了,要是你再出什么事情,我更改怎么办?”姬流年握着她的手紧了紧,微微垂眸,低声的带着后怕的说道。一想到她什么都不知道,就回到了那吃人不吐骨头的侯府,他就觉得浑身发冷。是母亲在护佑着吧,妹妹才能好好的来到自己的面前,否则,恐怕今天他所经历的就不只是丧母之痛了。
姬韶华无声的握了握他的手,她知道姬流年在担心什么,可是她现在无法说出口,她心中的阴暗,只要她自己知道就好了,所要背负的东西,她自己背负就好。至于哥哥,他身体本身就不好,他只要好好的养身体,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做。他身上的担子,就让她一并挑下来。
“嗯,我答应哥哥!”姬韶华很是配合的乖巧答应着,“哥哥也不能怪我,侯府的那些规矩,适合的都是那些在京中教养良好的世家千金。我从小在外面野惯了,可学不会那些弯弯绕绕,不喜欢的,总是一鞭子甩了过去,结果就闹得厉害了。”
姬流年见她一点也不在意,忍不住的回望母亲的灵位,“父亲也不知道会去陛下那里如何说你了,如果父亲稍微的还念及旧情,就该知道,这几日是母亲的祭礼,什么事情都该押后的。”可是,以姬武英的习性,怕是不会的。
姬流年始终想不通,为何父亲那般的对他们?明明他们是他的亲身骨肉啊,哪怕母亲的心不再他的身上,难道还能改变这一事实吗?
“哥哥,这几日,我们什么都不要想,只要安安心心的陪在母亲的身边,然后我们一起陪母亲回去隅州城,那里,才是我们的家。”
母亲最后的希望是回到隅州城,上一世,她任由母亲被葬在她最为厌恶的燕京,甚至连哥哥也……这一世,她到底还是没有挽回的了母亲的生命,那么无论如何,母亲最后的心愿,她都一定要达成。
隅州城?
姬流年的眼睛一亮,但是很快的就黯淡下来,他摇头劝慰道:“韶华,别说傻话了,陛下是绝对不允许的!当初母亲病重,唯一的希望就是回去隅州城,说是这样也能见你一面,最后的时间陪着你!可是陛下驳回了母亲的意愿,说是要召你回京。母亲不愿意你趟京城的这趟浑水,所以,哪怕再如何的想见你,她也没有答应。那个时候尚且如此,陛下又如何会愿意让你现在带着母亲的回去?”
姬韶华知道母亲从来都是坚强的,看似温和,实际上非常有主见。母亲那个时候怕是已经猜到了京中的某些人的打算,所以,才不想让她回来深入其中。母亲肯定想,在隅州城,哪怕不如燕京城的繁华,至少,也是能保护她的安全。
可惜,最后她还是没能理解母亲的意思,辜负了母亲的打算!
所以,上辈子她落得那般下场,也在情理之中,那是上天对她的惩罚。
重来一次!
她依旧还是不能走母亲希望她走的路。
大燕,燕京,既然都如此的在意,这趟浑水,如果她不过来趟一趟,才不好吧?
母亲,请放心,这一世,她定然护住她一切想要护住的,哥哥也好,惊澜军也好,所有母亲想要呵护的东西,她都会帮着母亲保护好。
“这个世上,没有做过的事情,怎么能那么轻易的就下定义呢?”是啊,没有做过,结果又是什么样子,谁能知道?
姬流年还想说什么,只是这个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一道尖细的声音:“陛下驾到——”
声音刚响起,姬韶华就觉得手一疼,她抬头看向姬流年,见他的神情满是担忧的看着她。
微微摇了摇头,她什么话也没说,轻拍了拍他的手,然后将手从他的手中抽了出来。
她转身,面朝着门口的方向站了起来。
“朕听说华阴回来了?可是真的?”人未至,声先到,庆帝的声音带着浓浓的疲倦,又带着不知名的惊喜和期待。
姬韶华没有抬头,庆帝现在是和个什么样子,她知道,记忆犹新。
“韶华参见陛下,未经传召私自回京,还望陛下赎罪!”姬韶华拱手单膝跪地,这是军人之礼,而非平常世家千金之礼。
庆帝弯腰,亲自的将她扶起来,叹了口气说道:“无妨,朕原本就想着要召你回京,你母亲病重,却未能让你见上最后一面,你能回来送你母亲一程,你母亲该是欣喜的。”
姬韶华低垂着头,就着文帝的虚扶,站了起来。
“陛下宽宏,韶华心中感激不尽,母亲定然也是极为感念陛下恩情。”
姬韶华低垂着头,眼底一片暗沉流光。
是啊,当然是会感激,若非文帝见死不救,将母亲至于危难之中而不顾,又何以会有今日之事?
母亲尽心尽力扶持文帝上位,可是结果呢?还不是一样的被怀疑?
庆帝若当真相信母亲,母亲今日也就不会落得这般田地,所谓的荣宠,也之事做给那些人看的,若当真是信任,将母亲扣在燕京城,这是何意?
“皇长姐为朕操心劳累,才会心力早衰,朕心甚是难受!华阴,这几日,就好好的陪着你母亲吧!生前没有机会相伴,这几日,就补偿一下吧。”
庆帝的声音很是压抑,他叹了口气,也没有计较姬韶华擅自回京的举动,似是考虑到今日安阳长公主刚刚过世,不忍苛责。
只是,帝王之心,谁能猜测?
现在不怪,之后,又有谁能知道,会不会翻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