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颠倒黑白(第1/1页)重生之名门嫡杀

    安阳长公主之女华阴郡主姬韶华归来的消息,只是一夜之间,就在整个燕京城中传开。

    有人说,华阴郡主倾国倾城,是世上难得的美人,可惜身上没有多少女子该有的娇柔,着实可惜。

    有人说,华阴郡主为人粗鄙不堪,一回来就打闹侯府,甚至对身为父亲的文安侯,也是颇为不敬,实在是不孝。

    有人说,华阴郡主仗着母亲是安阳长公主,目中无人,不将任何的人放在眼中。

    ……

    只是转瞬之间,那原本就像是个隐形人一样的华阴郡主的名号,就在整个燕京城传递开来。多少人想要亲眼看看这位风头炙热的华阴郡主。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底华阴郡主是长了三头六臂,还是当真倾国倾城,那就要他们亲眼看了才知道。

    外面的传言是越来越离谱,却丝毫没有让当事人的姬韶华有丝毫的反应。

    从回来开始,到现在,守灵整整七日。

    除了第一日的时候,庆帝过来之外,之后庆帝就再也没有来过,姬武英来了,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样子,尽了一个丈夫应该尽到的责任,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姬韶华和姬流年两兄妹,也当做什么事情么有发生的样子,父慈子孝,也着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画面。

    明日便是下葬之日,姬韶华从灵前起身。

    “现在要去了吗?”姬流年问道。

    “嗯,这些话,必须要在母亲被下葬之前开口,否则,等到了明天,一切都晚了。”她走到他的面前,蹲下来,靠在他的腿上,说道:“那就麻烦哥哥替我守着母亲了,我要出去一会儿。”

    “我们一起去,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承担!”没想到她没有将他算在内,姬流年的脸色一变,不甚好看的说道。

    她摇摇头,露出淡淡的笑容,道:“哥哥相信我,我一个人去,更容易办成!哥哥跟着我一起去,这边一个人都没有,我心中牵挂,又如何能安心?”

    “韶华……”

    “哥哥信我吗?”她问道。

    信吗?姬流年望着她的眼睛,想要从她的眼睛中看到什么,只是,除了坚定之外,对他也是满满的信任。

    她信他!

    所以……

    “我信你!”

    三个字,承载着姬流年的全部心声。

    因为信她,所以他不会跟着去。

    因为信她,所以他会在这里等着她回来。

    姬韶华笑了,伸手抱了抱他,然后站起来:“哥哥得过我回来,然后我们就一起回去北隅隅州,一起回家!”

    为了这个目的,她无论如何都要让庆帝答应,让她带母亲回隅州安葬。

    勤政殿!

    庆帝斜靠在榻上,一只手撑着头,眯着眼睛,似是已经睡熟了一般。

    下方,文安侯姬武英垂眸敛目,默不作声。

    “太亮了,将烛火挑的暗一些。”庆帝眼都没有睁一下,有些烦躁的摆手道。

    “是!”

    勤政殿的光亮暗了一些,依旧还是没有人要说话的意思。

    庆帝今年已经四十多岁,在位十八年,兢兢业业也算是做了一些成绩出来。他本是距离皇位最远的皇子,偏生得到了当初炙手可热的有着摄政长公主之称的安阳的亲睐,从默默无闻的皇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大燕的皇帝。

    从二十七岁的青年,到现在的现在四十多岁的中年。

    从庆帝那慢慢老去的面容上,不难发现,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一个模样俊美人。

    “朕从小仰望着皇长姐,那个时候的皇长姐,绝世无双,倾国倾城。可是转眼间,她却已经再也回不来了。”慢慢睁开眼睛,庆帝的眼中是那么深切的哀恸,那是他的皇长姐啊,现在却已经离开他了,他是真的变成了孤家寡人了啊。

    “陛下,长公主若是知道惹得陛下如此伤心,泉下有知,怕也无法安心了。还请陛下……节哀!”

    姬武英拱手,身体微微放低,声音沙哑着的说道。

    庆帝哼了一声,道:“朕自然知道皇长姐的为人,可是文安侯,你却不知法自己的女儿是个什么样的人!华阴回京,你竟然事先并不知晓就算了,还给朕惹了那么大的麻烦,你说说,那天晚上,你文安侯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的果然没错,前一刻还在缅怀安阳长公主,可是下一瞬,就开始兴师问罪了。

    姬武英忙跪下,告罪道:“陛下,臣知罪!”

    他意外的坦诚,倒是让庆帝很是意外。

    “你知罪?那就说给朕听听,你到底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是!”

    姬武英的恭敬恳切,让庆帝很是受用,他摆手,连声道:“起来,起来回话!”

    “陛下,长公主将韶华和流年兄妹二人,从出生起,就带去了北隅,臣多年不曾见他们,也就小时候才见了那么几次,说到底,容貌已然是不太清楚!长公主病重,陛下担心韶华年纪还小,不准许臣等惊扰了她,怕她牵挂母亲,独自一人上路,恐路上出现意外。陛下心疼韶华,臣如何不心疼她?她也是臣的女儿啊!”

    姬武英说到这里,也是痛心不已,让庆帝听着也忍不住的沉思,皇长姐做的也的确有些过了,从小骨肉分离,父子亲情淡薄,也是常理。

    “臣虽然不知韶华擅自回京之罪,但是恳请陛下,念在她将来要接管惊澜军,要成为北隅的守城郡主的份上,陛下当真要怪责,就怪责臣,臣愿领罚!”刚站起来没一会儿,姬武英又再次的跪了下去,声泪俱下,言词诚恳动情,“陛下也请不要责怪韶华,她到底年少,不曾学过规矩,总是和粗野之人在一起,难免做事情每个分寸!虽说打伤了我府中人,伤及多人,可是细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臣的责任?若臣当初坚持将韶华留在京中,韶华也就不会……陛下,臣之罪,就是在没有好好的教育韶华啊!陛下,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恳请陛下,韶华年幼,现在又失去了母亲,若有任何的错,就全部算在臣这个做父亲的头上吧,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