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鏖战亚平宁 (二十五)(第1/1页)辉煌之世
对于盟国来说,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光复所有意大利王国的土地,只需要能够收复罗马就能够名正言顺的将傀儡意大利王国重新建立起来就已经足够,这在外交和政治层面上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而隆美尔本人并不在意政治外交上面的影响力,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在军事上遏制住明军的势头。隆美尔的心里非常清楚,别看他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部队,可是一旦给了明军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那等到明军发起攻击的时候他极有可能会被不断压缩,最终被围歼在阿尔卑斯山脉南边。
别看自己背靠本土,可是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就像是天国的大门一样将后勤补给线给生生的掐成了细窄的羊肠。在现代化的机械战争之中,堪称天文数字般的后勤消耗如果没有足够的补给,那庞大的机械军团很快就会变成一堆堆的废铜烂铁。
至于不去大规模装备机械化军团,直接使用轻装步兵部队从而减轻后勤负担这种事情,在军事家们的眼中那就是扯淡。
的确,只要一支步枪加上能够随身携带的弹药加上少量的补给品。采用就食于地的战术就能够极大的缓解后勤压力。意大利北部地区短时间内养活数以百万计的轻装步兵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样的军队能够抵抗大明强大的机械化军团?是依靠步枪还是手榴弹?或者是从山上仍石头下去砸明军的坦克?别开玩笑了。
残酷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这时候还能够继续执掌军队的人除了后台太硬的之外全都是真正的精英中的精英。什么才是军队未来的样子和发展趋势,什么样的军队能够作战像是隆美尔这样的军官心里清楚的很。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隆美尔试图趁着明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南下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将双方的战线稳固在格罗塞托,佩鲁贾,安科纳一线。没错,隆美尔从来就没有想过去夺回罗马。不是他不关心政治,而是他的心里非常清楚的知道罗马所代表的意义。作为大明帝国的掌权人。张诚是绝对不会放弃罗马从而自己打自己脸的。
隆美尔知道自己手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收复罗马,勉强南下强攻罗马不过是在白白消耗兵力而已。因此,他无视了来自柏林的命令,将目标放在了佩鲁贾一线。
之所以选择这里实际上也很简单。这里比较靠近北方,能够有效的收缩防御战线以及集中兵力,不给明军从侧后方登陆突袭的机会。而且这里的地形比较适合防御作战。
这个想法很好,战术安排也很到位。但是,张诚早已经通过安插在盟国高层的鼹鼠知道了隆美尔的企图。早早的就将大量的部队和装备物资送去了意大利战场。等到隆美尔出击的时候。迎接他的就是毁天灭地般的钢铁风暴。
双方之间上百万的大军在整个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单单是每天打出去的炮弹都是以十万计。双方每天的伤亡都是过万,整个意大利中部地区完全就是一处巨大的血肉磨坊。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双方官兵的生命。
这是典型的硬碰硬战术。完全凭借实力在进行消耗战。不是隆美尔不想使用什么出奇制胜的战术,而是各种战术也是要看时机和战机的。
面对强大的明军部队,哪怕他真的抓住了战机在某一处地方取得了优势。可是反应过来的明军立刻就是一顿铺天盖地的猛烈炮击和惨烈的轰炸。刚刚取得突破的德军部队很快就会被完全淹没在几乎无穷无尽的钢铁风暴之中,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打?什么样的战术都失去了意义。
隆美尔的部队分成两路。一路是沿着亚得里亚海岸前进,这是用来佯攻的。这边的战斗也并不激烈,双方之间比较平静。而另外一边主攻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与科西嘉岛隔海相望的沿海地带,双方的装甲部队和步兵们疯狂对冲,巨大的损失和伤亡数字看着指挥官们心惊肉跳。
最终,在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鏖战之后。隆美尔实在是扛不住了。他手中的部队有很多都已经被打成了半残状态,就连王牌的帝国师也在福洛尼卡与格罗塞托之间地域被大明陆航发现了踪迹,随后就被数以百计的大明陆航轰炸机部队疯狂攻击。
这些大明陆航的轰炸机们硬顶着地面上的凶猛防空火力以及天空中德国空军的阻拦将地面上的帝国师给炸了个乱七八糟。损失了数百台各种车辆,人员伤亡数千之众的帝国师遭此重大打击不得不撤退返回意大利北方地区重新休整补充。而这件事情也深深的刺激到了几乎就要孤注一掷的隆美尔。让他清醒过来明白自己已经无力再继续下去了。
大明陆军投入到意大利战场上的几乎全都是张诚控制的部队。对于这些精锐部队们张诚自然是优先供给,各种物资如山似海。不过区区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消耗掉的子弹就早已经过亿,各种炮弹更是高达上百万发。虽然德国人同样也猛烈反击,但是在火力力度上还是无法与大明相提并论。说白了,现代战争的战场上打的就是钢铁。谁的钢铁多谁就能够取得优势。
隆美尔在部队遭到重创之后发现自己别说是什么南下夺取罗马了,就连中部防线都坚持不下去。对面的明军太多了,不但人多。坦克飞机大炮更多。铺天盖地的密集弹雨和一望无际不管怎么打都不见减少的装甲洪流让他彻底放弃了继续打下去的念头。
因为补给困难,隆美尔亲自飞回柏林要求中止这次作战行动,将所有的部队全部撤回意大利北部地区进行休整。这下子可惹怒了德国总参谋部。一开始是你自己说要打的,现在打的这么惨烈了却又跑过来说不打了?真当堂堂总参谋部你隆美尔说了算了?
这个时代的德国与意大利之间仅仅只有少数几处能够通行的地面道路。毕竟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脉可不是说笑的。
一般情况下少量部队还好说。哪怕是机械化军团。但是,隆美尔指挥的可是一整个庞大的南方集团军群,数十万大军和众多各种重型装备每天需要的物资补给都是以千吨为单位来计算。尤其是在此刻这种前线激战的时候,那消耗更是海了去了。
前线伤亡惨重,后方补给不利。再加上明军的力量不但没有因为激战而削弱,反倒是日渐加强。隆美尔感觉好像整个大明陆军都在自己对面一样。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是坚持不下去了。
不过德国总参谋部可不接受隆美尔的解释。他们强硬的要求隆美尔必须夺回罗马才能够结束这场战役。前线伤亡惨重缺乏补给没有关系,国内物资还算充足,给你补充就好了。
隆美尔也是哭笑不得,现在的问题是补充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大明一个船队在靠近前线的港口上上岸就能够补充大量物资人员。可是德军却需要在阿尔卑斯山里面不停的钻山沟。这能一样吗?
至于找法国人帮忙的事情提都不用提。法国和意大利交界的地方因为之前大明与法国的不对付压根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交通道路。虽然开战之后修了一些,可是根本就不够用。现在法国人与美国人派驻进意大利北部的部队有许多的物资还都需要德国人去支援,他们那边根本就无路可想。
隆美尔要求结束战役,总参谋部不同意。隆美尔威胁要辞职,德国首相不得不出面调节。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前线却突然传来了重大的消息。大明陆军派出奇兵进行了强大的穿插反击!
隆美尔接到前线战况通传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可是知道这段时间自己面对的明军如山似海,单单是各个师级部队的番号就高达数十个之多。现在这种按照道理来说双方都应该是筋疲力尽了才对。可是现在明军居然还能够抽出大量的部队进行强力反击?难道自己的面子这么大,真的是整个大明的陆军精锐都来对付自己不成?不就是晋升成了陆军元帅嘛?至于啊?
等到他看到了明军的反击路线之后,面色大变的隆美尔再也顾不上与总参谋部扯皮了。匆匆忙忙的就赶飞机回到了意大利。
大明的反击实际上也很简单。因为德军南下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在海岸线附近一线作战,所以这支从罗马附近出发的装甲部队在强大空中力量的支援下一路沿着特尔尼,佩鲁贾,阿雷佐,佛罗伦萨一线攻击。最终的目标是著名的意大利城市比萨。
之所以选择比萨作为最终点,原因就是占领了比萨之后就算是将沿着西部海岸线进军的德军主力军团给装进了口袋里面,并且还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一旦大明地中海舰队封锁了利古利亚海,那数十万德军就将成为瓮中之鳖。
在意大利南部丢掉了数十万军队之后,德国人已经无法再承受这种集团军规模的战损了。(未完待续。)
PS: PS:感谢书友半夏灬夜微凉的月票支持。感谢所有为辉煌之世点击,投票,打赏,订阅,收藏的朋友们。感谢大家的支持。
求月票和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