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三个传说(第1/1页)种鬼传说
五十五章伏龙地宫三个传说
大光明寺虽然来历不明,但有名号有资本,寺内的建筑都让它算得上是佛门圣地。
而依唐千文所言,伏龙地宫分明是一个黑洞一般的形象,两个极端的存在,怎么会被搅合在一起。
不过也说不准,伏龙地宫建于元朝,没有文献记载,就不清楚当时的巡岭是个什么样。我爸曾经给我说过,巡岭以前属于半开发地带,很多地方都是农田,人烟稀少又极为分散。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烟很少的地方,偏偏有这样一座寺庙隐居山林。这座寺庙的规格不会是荒山野寺,也不像清修之地,可是偏偏空无一人,四野荒凉。
大光明寺会不会真的和伏龙地宫有关,毕竟这样两个上了岁数的东西,出现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不像是巧合。
可如果伏龙地宫真的存在,那我们简直像生活在一座活火山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可怕的灾难,这就有点危言耸听了。
到底这段没有文字记载的期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大光明寺和伏龙地宫之间又存在有怎样的联系。我脑子里像是有两个小人互相争吵了半天,还是没有得出有用的结论。
唐千文看我一脸不解,故意笑道:“怎么,觉得没办法相信?”
我想了半天还是徒劳无功,再看他这模样就有点来气,心知不能被他看了笑话,就道:“嘿嘿,这事儿倒是头一次听,你说说看。”
唐千文慢慢收敛笑容,道:“你听过这么一句话吗?‘葬棺压龙头,火烧半条街’。”
“火烧半条街?”我疑惑着重复了一遍,接着,唐千文给我讲了一段有关于大光明寺的往事。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听别人说过,因为它本身带着的玄幻色彩太过浓重,而且事情太久远了,除了那些上了年纪喜欢罗哩罗嗦的老人以外,应该没多少人知道。
唐千文讲得这段故事很繁杂,时间线也很混乱,为了方便大家看,我把它们总结成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葬棺压龙头”,“神鬼绝脉”,以及“囚龙”。
先从葬棺压龙头说起,这一个故事发生在40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当时的巡岭虽然发展缓慢,但还算稳定,受益于祖国统一,许多农田被修建成房屋,街道一下子拉长了一倍,人烟鼎盛,说得上是盛况空前。
但因为四面环山,道路局限,材料物资运输不便,所以许多房屋都是以木头茅草为主,这也为后面的火灾埋下了基础。
当时有一户比较有钱的人家,把死去的老人坟墓修建在了大光明寺山顶上。这下子可是炸了锅,大光明寺在巡岭人心中一直有龙脉一说,而这座坟又刚好建在了龙头上,必然会把神龙激怒,使相邻受灾。
果然在这之后的一天夜里,就起了一场怪火,以光明寺山下的人家为源头,往一边蔓延开来。因为新建的大多是茅屋,所以燃得很快,加上远离水源,大火没有得到控制,很快就焚烧了半条街的屋舍,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在这之后巡岭挖掘了几处大的屯水井,以便于再碰上这样的事不会手忙脚乱。
至于这场火是因什么而起已经无从考证,很多人更原因相信是神龙作怪,惩罚对它不恭的人。这也使得在这之后的一场浩劫里,大光明寺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被重新修建,但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规模。
至于当时埋坟的这家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唐千文并没有说清楚,我不知道他是故意隐瞒还是真的不知道,也没有追问。关于“葬棺压龙头”的说法,我也打算保留自己的看法,毕竟起火的原因很简单,这样的说法实在有些扯蛋。
虽然火灾的事情我是第一次听说,但水井我还是知道,在被保留的老街道里也看见过,可以证明这件事的真实性。
第二件事情的发生要往后几年,应该是在八十年代左右。
在度过了那场劫难以后,人们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很多设施都开始修建,这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应该就是“吨船”。
“吨船”并不是真的有几吨大,严格说来甚至不能算作是船,而应该是桥。
巡岭河不流入定河,源头也不清楚,但它把巡岭整个分成了两半,使得左右两边的来往很困难。八十年代前的经济不能支撑重新修桥,为了江流两岸的来往,就有了吨船的诞生。
吨船以船为型,长度刚好和河的宽度一样。上下底的木板接口之间都是用的桐油,处理得很稳当。船的两侧有出水口,即便是发大水也无恙。一头被打桩固定好,一头被绑在河岸上的黄桷树树干上。
这棵黄桷树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树干粗壮得可怕,把吨船牢牢地定在了渡船口,上面过人,下面过水,船便成了桥。
这种黄桷树寿命很长,百年以上的比比皆是,但和这棵一样粗壮的只有四棵。
有一种说法,说大光明寺贵为龙头,但探头在外孤立无援,所以天生天长了这五棵神树,以五角之势保护它。
可以说,这五棵树关系着龙陵气脉,树破,脉绝。
但因为要修建中心小学和扩建街道,有三棵黄桷树被先后砍掉,试图劝阻的人像是看到了将要发生的灾难,惶惶不可终日。
果然在第三棵树被砍掉的那一天,明明还是青光朗照,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顷刻临城。河道涨水,吨船在风雨中飘摇,但因为绑在黄桷树上的原因,还在苦苦坚持着。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道白光从天空中劈下来,恰好劈中了那棵五人环抱粗壮的黄桷树。树干应声而断,吨船更是被大浪直接卷走,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才停。
所谓神鬼绝脉,地号天哭,也不知是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惩罚,还是对艰难夹缝里为博生存而不再恭敬它的人类的失望。
总之,有人说巡岭的龙脉已经断了,而唯一留下来的一棵黄桷树披满了三尺红布,香烛供奉,守护着一方平安。
现在去看的时候,也能看见在高楼大厦中几座不肯翻修的瓦庐,那些枝叶遮住了房顶,却没有人再去折下。
这是第二个故事,接着说第三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其实是最早发生的,大概是在民国初。故事的顺序没有章法,只是按照唐千文讲的顺序来讲。
当时社会动荡,很多人都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为了逃命翻山越岭,寻找一处求生之地。这其中有一种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但他们不是为了逃命,而是出于一种责任。
这类人便是赶山人。
当时从云南来了一位姓文的赶山人,他沿着山脉一直过来,一路上都没有收获。但在接近巡岭的时候,和他一起的狗突然对着南方的天空狂吠,接着就四脚绷直,竟然暴毙而死。
这条狗被赶山家族从小养大,用来帮助赶山人在艰难的山林里寻找山脉,是有灵性的,现在发生这样的事,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存在。
这位文家人沿着方向一直找过来,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大光明寺。
原来,从他一路走过来的山势所看,光明寺所在的位置竟然是一条山脉的龙头所在。而因为四面皆山,蓄养风水,成了龙在浅滩的局势。但因为龙头之上竟然建了一座寺庙,惊醒了修养的神龙,局势变成了困龙局。龙被困在群山之中不得飞天,越是挣扎就越是困难,怨气越积越深,竟然把狗直接吓死了。
文家人知道照这样下去,神龙的反扑会带来严重的天灾,必须马上弥补。
但困龙局势已成,即便是把大光明寺拆掉也无济于事,所以他在大光明寺山脚两边建了一座文昌庙,一座梁祝庙,用来抬起龙脚。但这两座庙明升实降,作用是为了让其固定在那个位置无法逾越。
再在大光明寺前面建一座五猖庙,作为戏珠。这样局势就被改成了金龙戏珠,怨气也慢慢消减。
这是大光明寺第一次被称作龙头,三座庙的名字我也只是听了个大概,是不是这样的不清楚。至于为什么是修建这三座庙,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又是如何做到的,我就更不清楚了。
唐千文讲的这三个故事看似杂乱,彼此之间又像是存在着某种联系,作为传说还行,但作为历史可就不好说了。
而且他随口讲来,也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不像是证明伏龙地宫存在的证据,倒像是加重我兴趣的筹码。
不管怎么说,我对这两者的兴趣确实变得很浓烈,而且,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个文姓的赶山人,会不会和千山墓存在着某种联系。还是说,这个千山墓根本就是他的后人。
那这么说,这位赶山人一直留了下来,那他的目的,真的是为了保护龙脉吗?还是和唐千文前面说的一样,一些被伏龙地宫吸引过来的人,耗尽一生,也不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