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真假的背后(八)(第1/1页)日晕第二部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解正虽然从未有过被纪检部门审查的经历,但他懂得“坦白从宽”只是说说而已,更多的是纪检部门采用的攻心战术。现在,支正通直截了当地指明了他与叶雨菡的情人关系,他知道如果承认这一关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因此,他仍然强作镇定地说:“我从来就没有过情人,叶雨菡只是我同学介绍的一个熟人。既然你们纪委掌握了真凭实据,那就按你们的规定处理我好了。”

    “看来你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支正通这时的语气已不像刚才那样平和,而完全转成对犯罪嫌疑人那样的严厉。他从文件夹中抽出一张纸,往解正面前一放:“你自己好好看看,这能不能证明你与叶雨菡的情人关系。”

    解正一看纸上的内容,顿时目顿口呆,如雷轰顶。原来这张纸上的内容就是他与叶雨菡中秋夜在地目湖“丛林宾馆”所写的“沁园春并序”,开关几句是:“壬辰龙年,中秋之夜,余伴雨菡,相约焦尾”,这就明确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而此词最后一句“中秋夜,问老天识否,我辈痴情”,则道明了自己与叶雨菡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这份手稿怎会落到市纪委手里?解正想起他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日子,第二天是把手稿锁在自己家中的抽屉里的。因为他与妻子关系一直不太和睦,所以抽屉销上的钥匙只有他本人才有。现在唯一的解释是妻子用了别的手段打开了他的抽屉,掌握了他的秘密,在仇恨中向纪委作了举报。这时解正才对“最毒妇人心”这句话有了深切的体会。官员出事,大半在于“后院”起火。现在,解正已很难推翻这一“铁证”,但他毕竟在官场历炼多年,其智商和应变能力非同一般,因此,他在一阵极度的惊慌之后逐步地恢复了理智:捉贼拿赃,捉奸在床,这是简单而实用的原则,仅凭自己的这段诗文,仅凭自己与叶雨菡去过“丛林宾馆”,那至多只能证明自己对叶雨菡有这个念头,而不能完全证明成为事实;只要自己坚持硬撑,事情也许会有转机。

    “怎么样,你看了自己亲笔所写的证据材料,还有什么值得辩解的吗?”支正通用冷峻而嘲讽的语气说。

    “支书记,这只能说明我曾有过糊涂的念头,但叶雨菡并没有这个想法,所以,你们总不能凭我一首诗来对我定性吧?那样对叶雨菡也不公平。”

    “解正,你自以为自己聪明,但你实际上太笨了,你应该知道,我们能够对你进行‘双规’,就一定能让叶雨菡配合调查。叶雨菡已交待了你与她的详细关系,你的辩解和抵赖还有意义吗?”震慑对方的心理,这是纪检人员的惯用伎俩,支正通也不例外。不过,他在说这话时,他的手下也确实在与叶雨菡谈话。

    支正通这番话对解正的震慑委实不小。解正虽然事先就有关防范事项对叶雨菡作交代,但叶雨菡毕竟是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她如经不住纪委人员的诱供逼供,承认了她与自己的情人关系,那就覆水难收了。这时,解正的精神近乎崩溃。他平时很少抽烟,此刻征得了支正通的同意后点燃一支烟,使劲地抽了几口,希望凭借尼古丁来镇定情绪,理清思路。

    支正通是个办案老手,他知道被查对象一旦要求吸烟、喝水意味着什么。他跟解正没有个人恩怨,以往对解正很尊重,甚至有些事向解正汇报过并请他帮过忙,但现在解正是被审查对象,支正通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不能有个人私念,只能秉公办事,他相信自己刚才这张底牌差不多击垮了解正的心理防线。

    解正毕竟是解正。他经过两支烟的思考,使一瞬间近乎崩溃的心理又有所恢复。他觉得自己如果真的坦白一切,后果一定惨不能睹,而死活扛住,即使叶雨菡说出了真相,自己也可以认为是纪委对她的逼供所致的不实之词;何况,凭叶雨菡的倔强个性和绝顶聪明,也许她能化险为夷;加之李毅或祝一鸣万一能援手相救,自己还是有转机的。想到这里,他对支正通说:“支书记,我想通了,我相信你会秉公办事,也相信纪委其他同志对无辜的叶雨菡不会逼她曲打成招。我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听候你们根据事实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