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横心相一博(一)(第1/1页)日晕第二部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薛夕坤与司徒震住在经折巷的同一排别墅楼,薛夕坤在最西边那栋,司徒震在最东边那栋。但一贯处事谨慎的薛夕坤在拜访司徒震前仍预先与司徒震通了个电话,而后才进他家的门。他这样做有出于对老领导尊重的意思,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住在这里的领导基本上不相互串门,给人以“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如不事先约好,在门口等得时间过久,万一被别的领导或其家属看到了,可能会引起猜忌,甚至说三道四。

    司徒震对薛夕坤的突然造访有些惊讶,他知道薛夕坤平时不是个轻易串门之人,每年像自己一样只有在春节那天才会向左右邻居问声好或稍坐片刻,今天来得有点蹊跷。他将薛夕坤领进自己的书房,叫休息天来探望自己的儿媳沏好了茶,便关上房门,以免干扰。为使气氛显格里轻松一些,司徒震破例地递给薛夕坤一支精品“黄山”烟,自己也陪着抽了起来,并打趣道:人说抽“黄山”烟是“一山一世界,悠然品黄山”,不知你能品出什么样的感觉?

    薛夕坤点着烟,嘴角拉动了一下,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老领导对我知根知底,烟酒与我无渊,偶而为之,不为悠然,只为‘然悠’(燃忧)。最近烦事太多,心中苦闷,难以排遣,今日登门,除了诉苦,还望得到您的指点。”

    司徒震很不熟炼地弹了一下烟灰,回道:“你我不必客套,指点谈不上,有何苦哀如能一吐为快,心中也许会舒坦些。我虽说过退下来后不问政事,享受天伦之乐,但信得过的同志之间谈谈心,我还是会坦陈不讳的。这可能就叫‘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吧!”

    薛夕坤听司徒震这么一说,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多作铺陈了,将压抑在心中的许多不快,诸如经济工作打不开局面、反腐倡廉难见成效、班子成员主要是柳晓曼工作上不够配合、省里有关领导特别是佟立群的冷漠态度、祝一鸣在有关事情上的干扰等,都一古脑儿向司徒震倒了出来。

    司徒震听后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告诉薛夕坤:“我最近在看三本闲书。一本是元代吴亮写的《忍经》,叫人如何以忍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认为许多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一流的德才,而是把忍性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还有一本是唐代赵蕤写的《反经》,认为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之策和修身养性之道即使再好也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且在不同的背景下会有不同的结局,因而倡导权变。最后一本是清代宋宗元综合《忍经》与《反经》的观点,并借鉴大量的历史和个人实践经验,写成了一本倡导中庸和圆通的《正经》。这‘三经’在如今的官场好像很热,不少人如获至宝,将之当作为人处事的座右铭。在我看来,它们从明哲保身的角度可称为经典之作,但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若将它奉作神明,那就会国将不国、党将不党、官将不官,为崇高理想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将成为一句空话。”

    薛夕坤听得出司徒震这番话要告诉他的真实含义,点点头道:“老书记,不瞒您说,这三本书我早就认真读过,曾认为它很有道理,并用之于修身养性。但自从当了市委书记,想干一点大事,特别是在反腐方面取得一些成效时,我就觉得它越来越不管用了。我肩负这样的重任,岂能只顾明哲保身,何况,想明哲保身也保不了呀。”

    司徒震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夕坤同志,听了你这话,我感到很高兴,我对你寄予厚望。我原来以为你身的主要缺点是过于谨小慎微、优柔寡官,刚才听你这么一说,更清楚其根子就在明哲保身。你能认识到这一问题,就是一大进步。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主要是从个人仕途方面来说的。从党和人民事业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境界决定命运,这个命运,当然主要不是指自己,而主要是指党和人民的事业。假如有了这样的境界,即使被人误解,被人指责,甚至被人赶下台做一个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了不起?有了这样的境界,就不畏权势、不惧恶邪、不因个人得失而愁肠百结。当然,光有境界还不够,还得有策略,也就是我平常说的‘阴谋’,它是实现境界的必要手段。就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来说,首要的是取得班子多数人的支持。至于对上面的领导,只要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事业,该说的要说,该争的要争,该跑的要跑,这样一来,多数领导迟早是会支持你的。比如说对黄春江,为什么有些重要的事你不敢当面向他反映,据理力争?他是个有胆有识的领导,但你这样战战兢兢、藏藏掖掖的性格他是不喜欢的,为何不丢掉任何思想包袱、放开胆子去试一试、博一博呢?”

    薛夕坤呷了口茶,真诚地说:“关于信念、境界问题,老书记以前曾多次对我说过,特别召开‘鸟岩雕’国际研计会那次谈话,我记忆犹新。我在这方面与您比有很大的差距,但自己觉得有所提高。至于说到策略或阳谋问题,我以往重在谋事,轻在谋人,看来现在位置一变,工作思路和作风也得有大的转变。孔子说过,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理解这个‘天’就是大环境,‘人’不仅指本人,而且包括与自己相关的人。”

    司徒震把烟头灭掉,说:你所说的“相关的人”范围太大了,不仅有看得见的班子成员、上级领导,有家人和自己“身边人”,还有你许多看不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