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除夕趣谈多(六)(第1/1页)日晕第二部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柳晓曼在春节前是最忙碌的人,真正可以称得上日理万机。工作上她要应付各种总结、评比、授奖、走访、慰问等例行公事;私生活上她要与各个情人或约会、或沟通、或送礼;礼节上她要给省市面上方方面面特别是与自己有交情的领导拜年。以前给领导送礼都是霍晓忠,自龚春阳提出对霍晓忠的怀疑后,她对他加以防范了,今年改由司机老王送礼。老王跟了她七年,虽然文化低,年龄偏大,但对她忠诚,又无政治野心,对领导的家门很熟悉,他办事柳晓曼放心。
今年春节前柳晓曼最大的手笔是去北京拜访了两个不同凡响的人。一个是老首长。以往老首长每年都到江河市来一次,江河市的一把手代表四套班子在小年夜前后也一定会到他家中拜个年,按照老首长的规定,拜年时只能带江河市的土特产,其他东西一概不收。今年据说老首长因身体不好没有来江河市,给他拜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薛夕坤于“小年”前一天打电话给她,说今年老首长那里你作代表去拜年吧,我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实在走不开。柳晓曼觉得薛夕坤一定另有隐情,但给老首长拜年是一种巨大的政治荣誉和政治机会,她客气了几句也就欣然接受了。在老首长家里柳晓曼只呆了十分钟,这种待遇已经与省部级领导一样了。老首长仅问了柳晓曼三句话。第一句是“江河市今年的人均收入提高了多少?”第二句是“一鸣同志现在还去江河市吗?”第三句是“凤山附近那只神鸟(‘鸟岩雕’)保护得好不好?”柳晓曼一一作了回答。老首长虽然只问了三句话,但柳晓曼已从中领悟到了他对江河市最关切的问题,也大致猜出了老首长不要薛夕坤来拜年的主要原因。
离开老首长家,柳晓曼在瞿雅岚的安排下在一家档次极高的秘密会所拜见了“首长秘书”,她给“首长秘书”带的礼当然不是土特产,而是一本明代大书画家金农的册页。此册页为十六开四十页,本是帝陵县文物商店的镇店之宝,前两年龚春阳不知用什么法子把它弄到了手。柳晓曼在临行前为向“首长秘书”送什么礼费了不少心思,送钱吧,太俗;送金银珠宝吧,人家不一定肯收;最后才想到龚春阳手中的这本册页,觉得送这样的礼品既有份量又显高雅。“首长秘书”论级别不是很高,但就像清代的翰林或军机章处行走一样,在上层说得上话办得了事,影响不可小觑。令柳晓曼没有想到的是“首长秘书”的架子似乎比老首长还要大。他坐下后直截了当地对柳晓曼说:很抱歉,饭,我是没时间陪你吃了,只能陪你喝杯咖啡。柳晓曼捧上册页请他欣赏,他只看了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说了声“好东西,谢谢你”,便将册页装入包中。柳晓曼请他赐一张名片。他说,对不起,我从来不用名片,这是首长的规定。不过,临走前他留给柳晓曼一个电话号码,说以后你有什么要事打这个电话。柳晓曼感到他显得太傲慢太神秘,但有了直接的联系方式,她不相信没有办法接近他。
在今天这个除夕的日子,她上午拜访了司徒震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为的是在关键时刻让这些人不要坏她的事,她要作好“登基”的铺垫工作。中午吃过饭后,她突然想到有一个人值得慰问一下。她把霍晓忠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你马上带上一份礼品去代我看望一下赵德龙同志,厅级干部该送什么礼你是知道的。”
霍晓忠说:“这时候可能不容易找到他的人,我既不知道他的手机号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
柳晓曼说:“你可以找他的秘书或司机嘛。”
霍晓忠回道:“我从来没有跟他们接触过,只能找找看了。”
柳晓曼看他的表情听他的口气好像不是装出来的,心中略感宽慰,道:“你不知道还有司机老王嘛,你们两个人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不成了笑话吗?快去快回,我还要等老王的车。”
大约三个小时后,霍晓忠回来了。他向柳晓曼汇报道:赵厅长正好在办公室,他说非常感谢您还念着他,他给您带来了一份礼品。
柳晓曼一看,是个长方形的包裹,四边用胶带纸封着。她待霍晓忠出去后,打开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使她大吃一惊——这是一本金农的册页,与她送给“首长秘书”的一模一样!她分不清这是真品还是膺品,只能凭推理认定是膺品,因为真品的市场价格要上百万。可是,为什么赵德龙要送给她这份膺品?她分析后很快得出结论,赵德龙此举告诉她两点:其一,真品在他手中,她送出去的只是膺品;其二,你柳晓曼的北京之行也在我赵德龙的监视之下!柳晓曼惊呆了,她觉得赵德龙不是人而是鬼!她自认为斗得过任何人,但对鬼除了恐惧却无可奈何。她本来十分愉悦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柳晓曼到父母家中时已近五点,全家人都在等她。她的二哥比她大三岁,生有一个儿子在英国大学。大哥比她大六岁,头胎生了个女儿,在法国读书后嫁给了当地一位商人;二胎是个儿子,在上海读大学即将毕业。柳晓曼两个兄长的身价已经过亿,他俩的致富还得从五年前说起。那时候,柳晓曼有位大学同班同学在齐州市任矿山资源局局长,他请柳晓曼帮了一个不小的忙,作为回报,他给了柳晓曼的两位兄长在焦尾县境内一座石灰石矿山的承包权。石灰石轧成石子,用于道路和其他工程建筑,其利润大得惊人。开始两年,兄弟俩纯粹靠卖石子每年就赚二千百万元左右,第三年,他们成立了混凝土公司,利润更加丰厚。发这种财,一靠垄断资源,二靠销路,这两方面都仰仗于柳晓曼。柳晓曼为遮人耳目,让他们把公司注册在焦尾县。现在焦尾县划回江河市管辖,柳晓曼怕被人议论,硬是把那位老同学的亲戚拉进公司当了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