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亮相春晚(第2/3页)重生1991
人,今年又轮到谁上,谁又将复出,谁又被起用,等等。各种官方的民间的报纸的网络的的媒体总要煞有介事地起哄一番。其实,无论是倪萍还是李咏,朱俊还是赵忠祥,都已经无法借助媒体一厢情愿的炒作再度唤回人们久违的新鲜感了。
不过,今年的当主持人们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原因在于,主持人身上昂贵的服装。据有关方面的报道,今年的晚会专门委托南京市采用全手工制作,有1500年历史,正在申报人类文化遗产的云锦为主持人们制作了50套行头。这些服装每个工人每天只能完成五厘米进度,单单人工费就高达500万元。而这500万元在晚会之后究竟如何处理,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的联欢晚会是派不上用场了。
八点整,2003年的春晚正式开始,开场歌舞,歌曲组合《过大年》和《喜事闹》,这个开场可以说是乏味之极,让人看过之后就忘了,最多让人只能记住出来一群“村丫头”而已。
这两首歌曲组合过后,登场的就是四位主持人了,他们依旧依照以前的老套路正式开始了春晚的主持。如今的春节晚会,主持人留给我们的不是挥洒自如的幽默感,不是妙语连珠的机智,甚至不是美貌和性感,让我们记住的也许只剩下他们身上那一套套价值不菲的行头而已了。
第二个节目舞蹈《十二生肖大拜年》,创意真的很不错,可惜“小猪”撞石碑时导播把画面切到了观众,不知是不是为了让“少年儿童请勿模仿”?
第三个节目是谢晓东和张白芝合唱的《dv今晚》,不能说这首歌不新颖,作词紧跟市场脉搏,配乐融汇流行元素,之所以不红的原因可能是有些不知所云吧。与《让爱住我家》一样,《dv今晚》的歌词是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春节晚会从民间征集而来,美其名曰:调动民间的智慧。这首歌得到导演首肯后又找了专业作曲者制作出来,最后就成了解晓东和张柏芝唱出来的热闹无比的歌。但从实际效果看,反映平平,按理说,《dv今晚》的创意很好,dv本身就非常时尚,dv刚刚进入家庭,最流行、最时尚的东西。歌词反映的意思也很好,dv今晚,留住今天。而且还特意找来了解晓东、张柏芝两位当红大腕共同演绎,可谓“重金打造”,败就败在平庸的曲调根本跟不上跳跃的歌词的节奏,尽管解晓东、张柏芝表演时极力调动自己的动感细胞,但给人的感觉仍然是:怎么那么没劲。只是让人有些感叹解晓东很有桃花运,近几年在与孙燕姿、范晓萱合唱后,今年又是与张美人柏芝搭档。
第四个节目就是冯巩和周涛所谓的复合相声《马路情歌》了,近几年来相声已经逐渐没落,其实这个节目说是相声实质上却是小品,加上“相声”两字估计是不想让没落的相声太难堪。而这个节目的内容简直就是陈佩斯、朱时茂当年的《警察与小偷》的翻版:通过角色互换后本性的难移达到一种搞笑的效果。这回冯巩变成了的哥,与周涛扮演的交警眉来眼去。让人刚看时还以为是反映新时期出租车司机与交警是如何互相理解的,看到最后原来是两口子谈恋爱逗着玩,顿觉上当受骗。再看冯大叔满脸皱纹的脸还老夫聊发少年狂,真让人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周涛过了一把小品瘾,表演中规中矩,但作为一个交警显然有些太嗲了一些。…,
其后,就是宋祖英当年的歌曲《美丽的心情》,虽然是老歌,但只要她出场,自然都是赢得观众们发自内心的掌声。
接下来的就是陈锋感觉很不错的小品《我和爸爸换角色》了,尽管这个小品因为缺乏深刻的立意而颇遭非议,然而在陈锋看来,这是今年最为出色小品。虽然在剧本创作上也存在脱离生活逻辑的缺陷,可是在台词的选择和处理上,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较之冯巩的小品,节奏把握上简洁流畅;较之黄宏的小品,在语言的魅力上则胜之远矣,较之本山大叔的《心病》也更加的具有幽默感。该小品中,郭东临的角色是一个替老板喝酒的公司小职员,富有酒席经验的郭东临演来得心应手,完全来自日常生活的用语让这个小人物活灵活现。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后半段的表演,因为想感动人,反而让这个原本搞笑的小品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了。而老师的扮演者金玉婷表现得也是差强人意,她在年二十四取代了日后因《武林外传》而大红大紫的“老板娘”闫妮,之前闫妮跟随郭冬临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彩排,在前三天被毙,不得不说非常的残酷。而这个小品最为经典的对话就是,老爸扮儿子这一段,老爸说:“这次考得不好,考了个倒数第一 ”,儿子学着老爸的样子啪的一声拍了一下桌子:”倒数第一?平时不都是考倒数第二的嘛?”
“我一直都是倒数第二,我的成绩很稳定,可是,考倒数第一那个傻子拉稀了,他没来,我的成绩就滑落到倒数第一了。”
这个经典的高校对话,陈锋每次想起都会发笑。
这个陈锋认为今年春晚最好的小品结束后,赢得了现场观众发自内心的最热烈掌声,其后,接着的就是那首被公认为今年春晚最好的歌曲《让爱住我家》,这个普普通通的一家子四口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短短几分钟的演唱会成为2003年晚会上的一个可爱的亮点。在人们厌倦了晚会专业户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之后,焦头烂额的策划者们终于将目光转向了广大人民群众。不过,这一家子能够走进门禁森严的央视大门,绝不仅仅因为他们写了一首歌,丈夫的留美归国和妻子的台湾同胞身份,才是他们从亿万个家庭中脱颖而出的真正原因。不过,从节目的时间长度和时段安排上看,从4000首歌曲中跳出这么一首,与其说是央视对于十三亿电视观众的一次眷顾,不如说是一次不算慷慨的施舍。从大的方面讲,从一九八三年至今的联欢晚会与其说是普天同庆的仪式,不如说是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大腕明星们的自娱自乐。而普通老百姓,在大多数时候,则更像是踮起脚尖观看大户人家操办喜事的无关紧要的看客。而如今,陈锋当然也算是大腕了,不过,他便没有打算让自己做为春晚专业户。
连着两部好作品之后,接下里的是相声《今非昔比》,这个相声只能说非常的一般,而且里面说的太夸张了一些,哪个农民开着宝马?挂着俩等离子?很显然这个相声完全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
这个小品之后,接着也是今年这场晚会最大的一个亮点之一杂技《化蝶》,当杂技美到了让你忽略它的肢体技巧,只是静静感受它带来的张力和心灵震撼,杂技似乎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著眼于视觉冲击的“技”,而是融合了中国文化气魄和西方美学理念的高雅艺术了。吴正丹和魏葆华表演的《化蝶》,就是在如泣如诉的“梁祝”旋律中,展开了这样一幅如诗如歌如流水的画面。诞生于40多年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造了那个喧嚣年代的奇迹,成为跨越时代和国界的音乐语言,今天的杂技《化蝶》,也一举摘取了世界杂技比赛最高奖“金小丑”奖。它们受到大众欢迎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摒弃自己本国文化,反而一味的去赶英超美学习小日本文化的行为,显然是一种非常愚蠢的缘木求鱼的做法。其中国内最为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大范围的普及英语教育,大学、中学不算,还直接从小学、幼儿园抓起了,与之相反本国的文化教育《语文》却渐渐受到了冷落,若是长此以往的普及教育下去,再过一两代,不用说他们古文看不懂,就是连中文会不会写的标准,也很成问题了,这样做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让中国人都变成了“美国人”和“英国人”,说的写的都是洋文,吃的是西餐,一直这么普及下去,很可能在若干年后中华文化失去自己应有的一代代的传承。…,
而这个杂技无疑非常直观而震撼的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一点而已。在原来的历史中,这个精彩的杂技《化蝶》,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优秀节目的评选中,它被授予特别奖,比之一等奖更高一级。
之后,歌曲《快乐的人请鼓掌》,非常一般,接着的是本届春晚的重头戏之一黄宏的小品《足疗》,这个小品只能说中等水平,小品中牛莉就跟没有见果世面似的,高兴的满场蹦,另外满屏幕就一大脚丫子,让人稍稍感觉有趣。
这个小品结束后,是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这首歌是首老歌了,反响自然很一般,值得一提的是舞台挺美,水幕象笼子一样圈住了林忆莲,不过,大过年的,林忆莲却还穿着黑衣服上台,难免有些让人觉得有些碍眼。
随之的就是李咏这位主持人的所谓魔术表演时间了,声称要选出最漂亮的央视主持人,最后选出的结果却是他本人,实在是有够恶的。
其后是戏曲《梨园闹新春》,陈锋虽然对此不感兴趣,但从一个纯外行人的欣赏眼光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此后的是小品《都是亲人》,对于这个小品,喜欢着有之,讨厌者也不少,而陈锋就是在讨厌者之列。郭达、蔡明几个老搭档演的还行,就是那故事也太假了一些,离人间烟火太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春节联欢晚会从中央电视台的内部联欢会变成了全中国老百姓在除夕之夜共同关注的耗资巨大的年夜饭,从此,这桌年夜饭由于夹塞了太多政治意味而开始变质,由于承担了太多娱乐之外的社会功能而开始变味。今年的这个小品就是在这样的需要之下诞生的产物。整个节目情节荒诞,台词设计粗俗不堪,故作惊人之语实则缺乏基本的美感,剧本构思严重违背人们的生活现实和心理逻辑。从这一点上说,这是典型的闭门造车式的央视小品。小品将一个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作为戏剧冲突的核心,这无疑成为这个小品设计上的硬伤,一个残疾人不合理性的行为带给我们的应该是同情和怜悯,而不应该是供人取笑的娱乐效果。
其实导演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个小品表达关怀弱势群体的美好愿望,这样的初衷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有必要提醒创作人员的是太多的教化功能只能是艺术创作的死敌,在政治搭建的小房间里,在舆论功能的威逼利诱之下,艺术创作只能供出一份冠冕堂皇却平庸乏味的答卷。纵观二十年来的联欢晚会,抛却了太多政治说教的小品,比如陈佩斯的《正角与反角》,赵本山的《卖拐》都令人难忘,相反的好作品,却一个没有。
在两首歌后,是不少观众期待已久的《激情依旧》小品了,表演者是去年国内热播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原班人马。平心而论,象《激情依旧》这样的节目在历年的联欢晚会上都像雨后的笋一样层出不穷,然后再像过街的耗子一样在人们的骂声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无法将它们与八十年代的那些经典小品相提并论,甚至只能勉强地称之为小品,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小品应该具备的娱乐功能。吕丽萍和孙海英的出现,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成就了一部电视剧,也许还因为,这两位在婚姻的道路上奔波了大半辈子的中年人一夜之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老两口。他们的出现本身就能带来眼球效应,还有什么比两个离过婚的演员更让中国老百姓关注的呢?他们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背后的感情传奇显然更能满足中国老百姓评头论足的欲望。这才是这个小品出现的深层动机。所以,可以看到这个节奏缓慢的小品在剧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