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调查组(第1/1页)帝国重器
“黄秘书,黄秘书?”
交通部中船总公司这次派来的是总公司的一位将近五十岁的副经理,要说对应的职位至少也是个厅级、副厅级领导干部了。
然而在不到四十岁的黄秘书面前,他却一点也没有倚老卖老的样子,反而是分外的恭敬。
中船总公司隶属于交通部,负责管理中国几乎所有的国营船舶制造企业。单从其资本上来看,在世界造船业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了。
不过可惜,八十年代造船业的主力是日本人。在日本人之后承接造船产业转移的是韩国人,中船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走上腾飞的道路。
不管怎么说,虽然渤船自有特殊情况,但名义上确实是接受中船总公司和绣西、绣城市里双重领导的。
除此之外,海军在渤船也拥有一定的存在感。甚至可以说渤船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海军建造“大黑鱼”。
也正是有了“大黑鱼”,渤船的民船部分才能得到国内市场源源不断的订单支援,以国家之力为大黑鱼的建造输血。
正是知道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船总公司对这次调查也摆出了谨慎的态度。毕竟年前刚刚发生的爆炸给渤船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笔钱中船不是出不起,但八十年代国内造船业的困窘现实,也让中船说话的底气不是那么硬实。
如果地方能帮忙把渤船稳定下来,中船毕竟还是想能省一笔是一笔的。如今国内造船业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存在感,日子多少有点苦。
可是另一方面。中船内部又有点不甘心。造船业是国企的底盘。准确的说整个中国所有造船业都处于中船总公司的控制之中。
简单的说。中国的造船业是垄断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突然杀出来一个私人企业而且还不是外资企业,而是中国国内的私营企业,突然进入了国内造船业。
这让中船的人要怎么想?有一部分人不以为意,认为私营企业在重工业尤其是造船业根本无法立足。但也有人指出,重要的不是胡文海或者渤船,重要的是这开了一个私营企业进入造船业的糟糕的开始。
究竟是否在中船的层面认可胡文海对渤船的租赁,中船、交通部。乃至是黄秘书背后的人,都在等待这次的调查结果。
黄秘书站在渤海造船厂的门口发了会楞,有些恍惚的记起那时候还很忐忑而紧张的胡文海。当初刚从美国回来,帮助国家引进了-14战斗机,以个人的身份掌握数十亿巨额资产的胡文海。
当时的黄秘书,最多就是觉得胡文海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运气好一些,天赋好一些,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关键的决定。他有英雄的潜质,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时势造英雄。
毕竟站在黄秘书的这个高度,天才、英雄之类对普通人来说极其稀缺的资源。对他来说也不是太过特殊的存在。中科院里的学部委员,哪一个不是天纵之才。军队、公安这样的特殊行业里。每年不知道要涌现出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
在黄秘书看来,得到501厂的胡文海,最多也就是成为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普通私人企业主。或许会获得更多的财富,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也许始终都会定格在和格鲁门谈判的那一刻。就如同绝大多数天才一样,一生能够取得一次足矣夸耀和载入史册的奇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创造一件奇迹不难,难的是始终创造奇迹。后者,黄秘书所知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吧。就算放大到全世界,胡文海这样的表现,分明就又是一个“爱迪生”么。
在后来的七十亿美元军贸项目里,他所展现出来的宏大视角同样让人感到吃惊。仅仅半年时间,胡文海就重新刷新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一次他进入造船领域,接下来是不是还会继续创造奇迹?想到首长临来之前的吩咐,黄秘书顿时收起了自己的那点感慨。新科是中国第一家真正的大型私人企业,没有挂靠在其他国营单位的名下,也不是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私营经济在中国当前体制下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情况,新科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标本。
黄秘书站在渤船的大门前,感觉自己就好像是那个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人。
“啊?哦,李经理,不好意思我有些走神。”黄秘书笑笑,迈开大步向前走了过去。
渤船和绣城的迎接仪式并不特别隆重,厂门口悬挂着条幅,市府、渤船、新科的一干人两侧排开。这年月也不时兴礼仪小姐送花之类的,大家只是鼓鼓掌、握握手,互相介绍一下身份、称呼,然后简短的欢迎仪式就结束了。
“王市长,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黄秘书虽然仅仅只是在调查团“列席”而已,但哪怕是交通部派来的团长,此时也只有把主位让给他。
王以纯侧视了一下后面唯唯诺诺的交通部调查团其他成员,不由笑了起来:“黄秘书说的哪里话,上级领导对我们做的有疑虑,当然要尽量掌握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总比只听一面之词要好多了。我们下面不容易,最希望的不就是上级领导们的一句‘理解万岁!’么。”
“哈哈,王市长说得对,是得要理解万岁!”
黄秘书表面带笑,却有些暗暗吃惊。看王以纯这个架势,竟然已经是完全坐到胡文海这边去了。
不过说起来,地方上想尽办法把渤船救活,还给大黑鱼的项目每年多找出一个亿的补贴,结果却换来了交通部和中船的调查组,换谁都不会有好心情吧。
王以纯只是稍稍的抱怨一句,已经是很克制了。毕竟调查团不是封建社会钦差大臣,要对抗或者干扰调查,地方上手段有的是。
从目前看来,至少绣城的态度还是诚恳的。
“黄秘书放心,我们绣城一定给与调查组最广泛的配合。您说吧,调查从哪里开始?打个磕巴,我王以纯就向组织上当众念检讨。”
“李经理,你看呢?”黄秘书转头看向这次调查的实际执行者,中船的副经理才是真正干活的人,毕竟是业内人士。到交通部和国务院这个级别,具体的工作就有点离得太远了。
“这样吧,我想先见一见渤船管理层的几个同志,听说有人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甚至要搞迫害?”
“哈哈哈,李经理,现在都什么年头了?”王以纯笑了起来:“渤船的领导可都是国家干部,谁敢迫害他们?”
“那就去见一见渤船的同志们吧。”
“好,那我带路。”王以纯二话不说,当先带路向前走去。
……
“我们得想办法见到调查组的人!”孙海吉咬牙切齿,恨到:“王以纯这个走资派、贪腐分子,肯定是收了胡文海的钱,才这么下力气给资本家当狗!”
“哎,真是没想到,苏岩本事这么大,真的搬来了救兵啊!”陶处长看起来是心花怒放,新科接手渤船之后,物料采购除了附近的配套工厂,主要依靠的是军队系统。这么一来,原本属于油水丰厚的渤船采购处,现在每天闲的都能在科室里吃饺子不用放醋了。
“听说这次调查组不仅有交通部的人,连中央都有人来!”行政的谷峰咂了咂嘴:“啧啧,从前没看出来,这小子能量这么大!”
“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咱们渤船这点事情,能请动中央的人?”
生产调度的徐建愁眉苦脸,他们这个六人小团伙这次可是亏大了。孙海吉他们那天从市府回来,就得知新科抓住他们无故旷工、培训逃课的问题,干脆直接的将他们给“退”回了渤海造船厂。
也就是说,未来三年跟着他们六个闹事的这一百多号工人,只有每个月八十多块钱的渤船基本工资领。
只这一手,就把他们六个人给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一百多个工人的目光可都在他们身上,谁也没想到,劳务派遣还有退回这个说法。
如今吃了亏,如果他们不能帮这些工人找回来,那以后就别想在渤船里混下去了。
这么一个小团队,如今可以说是背水一战了。而看到他们如今的窘境,之前还不怎么服气的渤船管理层,现在也不少人都选择了观望。
“中央的人怎么了,人家苏岩背景硬呗!”保卫科的李科撇撇嘴,眼前一亮:“我看干脆借这个机会把王以纯也扳倒算了,他搞的那个劳务派遣,现在多少工人都在怨声载道的。咱们搜集一下资料,到时候联合那些吃亏的人搞个联名举报,准让王以纯吃不了兜着走!”
“嗯?好主意!我看三产这个事情也能提一提,还有搞绩效奖金的事情。”
“绩效奖金这个没啥问题吧,海盐衬衫厂的不是还上了报纸?”
“海盐衬衫厂那是计件工资,绩效奖金还有技术评级,这能一样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