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1/2页)帝国重器
“那么,就开始计票吧。”
黄教授手里是一摞的鉴定报告,他先是看了看胡文海和倪光南、张行难,然后目光在所有人脸上扫过。
在确定了没有人反对之后,这才清了清嗓子,翻起一页页报告缓缓的念了起来。
“何骁勇,通过。”
“郝大山,通过。”
“宋松,通过。”
……
前面五票是从胡文海左手边传过来的,自然连着五张全是通过。
然而接下来就到了中立派的专家这部分,两张是倪光南经过争取拿到的中立票,然而剩下的三票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黄教授稍微停顿了一下,新科01已经拿到了七票,只要再有三票就可以通过鉴定了。到了这个时候,在座的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紧张起来。
稀噜噜——
在别人屏息静气等待揭开答案的时候,黄教授却不慌不忙的把自己面前茶杯拿了起来。落针可闻的会议室里,他竟然在唱票到一半的时候喝起了茶水。
然而不仅是喝茶,而且他还在喝茶的时候发出了好大的声音。像是才发现原来茶水非常美味似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一杯茶喝了个干净。
“啊,人年纪大了,就是容易口渴啊!”黄教授呵呵笑着,将茶杯放了回去。当的一声,差点将神经绷紧的众人吓了一跳。
他稍微清了清嗓子,没事一样接着继续念了起来。不知为何,胡文海在他的嘴角,似乎看到了一丝捉狭的笑意。
“白若溪,通过。”
“哎呀,八票通过了,看来新科01还是很有希望的嘛。”黄教授手在嘴边沾了点口水,状若无人的捻开一页报告,自言自语道:“再有两票,看来不是什么难事。”
“咦?”他看到下面一页报告,皱起眉头来:“看来不太顺利啊,不过好事儿多磨嘛。我们来看看——”
“罗庆,不予通过。”
“赵无涯,不予通过。”
黄教授有些遗憾的咂了咂嘴,摇头看向胡文海道:“胡总别急,还有五票呢,不是没有希望啊!”
罗教授的话让辛晓松情不自禁“哈”的一声笑了出来,邮电部胜券在握,黄教授的话在他看来分明是在调侃、挑逗胡文海。
办成了这件事情,辛晓松可就算是魔都贝尔、不,可以说是邮电部的救命恩人了。小小的邮科院所长,显然不足以酬功。说不定,邮科院的院长之位也有不小可能,就是邮电部通信局的总工、或者局长也不是做梦吧?
要知道,他这次冒的政治风险可一点也不小。新科公司和胡文海在国内是个什么地位,现在工口部委里消息灵通点的人哪有不知道的?
如果他年纪不是这么小,顶个四五十岁的归国华侨之类的身份,在中国工业领域里扔进去一百多亿美元的资本和技术设备,这在过去妥妥的就是“红色资本家”。而在共和国内部,和他运作着类似规模资产的人是谁?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信系的缔造者——荣副主席。
1987年的中信系,还真未必有中铁建投的资产规模大、资本状况更好呢。
由此也就可知,和新科作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邮电部,此时也未必不是顶着巨大的压力。
如果换成邮电部自己的魔都贝尔提出要对国产S1240进行成果鉴定,组织上会派出什么样的鉴定队伍?不可能在鉴定委员会里塞进来这么多其他部门的人,最多也就是给部队一个名额,给电子工业部一个名额,最多照顾中科院一个名额。剩下的十二个专家名额,肯定都是要从邮电部的系统内充任。
但新科01程控交换机的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邮电部却只占有了五个席位,这里面能说没有新科本身的影响力?
在这样严重的“劣势”情况下,辛晓松最终还是办成了这件事,将新科挡在了程控交换机市场之外,挡住了电子工业部、铁道部和其他工业部伸到通信领域里的手,这样的功绩,还不足以让他自豪吗?
辛晓松已经在幻想,自己这次胜利回归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热烈欢迎了。
他的眼角瞥向胡文海,想在这个“只手遮天”的年轻人脸上看到慌张的样子。然而让他略微失望的是,胡文海的脸上此时一片平静。
好吧,等尘埃落定的时候就不信你还能沉得住气。
辛晓松得意的想到。
黄教授慢条斯理的将手上的报告翻到下一页,念道:“嗯哼,我们来看看下一个。叶鸿慈,不予通过。”
“八比三,十一票了啊,有点危险了呢。”黄教授看了坐在右边下手的叶鸿慈,他是邮电部一线机房的高工,给个不予通过的结果可以说毫不奇怪。
“下一个,宋晓,不予通过。”南邮的宋教授坐在辛晓松旁边,得意的笑了一下。
“八比四,十二票。再来是辛晓松所长了,嗯我看看——不予通过!”
黄教授叹了口气,摇头道:“哎,八比五,这可是真的危险了。再有一票否决,就只能是不予通过的结果了。”
辛晓松昂头挺胸,显然是已经胜券在握。顾盼之间,仿佛有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
“嗯,我看看,哦,下一个是钟利时博士。”
“钟利时,通过!”
“嗯?”
辛晓松瞪着眼睛,看向自己旁边的钟利时,像是从来不认识他一样。
钟利时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博士,在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回国之后,邮电部本想让他进邮科院,不想他却强烈要求去一线机房工作。工作两年以来,在一线机房工作的同时竟然还随手刷了十几篇国内论文和两篇SCI论文,在国内通信一线技术人员的圈子里小有名气。
若非如此,他今年才三十多岁,也不可能进入规格这么高的鉴定委员会了。在技术上,钟利时是相当有两把刷子的。
但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邮电部的人啊!
不论是辛晓松还是倪光南,都没有想到他竟然会转而投了新科01通过一票。
像是感受到众人的震惊,钟利时只是保持着沉默,一言不发。而辛晓松像是要吃人似的目光,对他来说也仿佛清风拂面一般。
“钟利时,你……你还有没有组织纪律!”辛晓松气的忘了现下的场合,拍着桌子大声喝问起来。
“辛所长,我记得鉴定委员会赋予我的权力,在鉴定过程中是不受任何干扰的。”钟利时冷着脸,说道:“我只是根据我的专业知识,做出了我的判断而已。”
“我会向上级汇报的。”辛晓松盯着他半晌,恨恨的坐回了座位。
钟利时这一票无关紧要,只要反对票有六票就足够了。中间派争取到了两票,哪怕扣掉钟利时的背叛,一样能够保证通过反对的决议。
“好了、好了,都是同志,不要发这么大的火嘛。”
黄教授压了压手:“有什么话,等唱完了票再说,现在是鉴定委员会在开会,注意一下会场纪律。”
辛晓松黑着脸点点头:“好吧,我听黄教授你的。”
“哦,最后一张鉴定报告了。”黄教授笑眯眯的端起最后一页来:“是我自己的票啊,唱自己票总感觉怪怪的。”
“嗯,黄而,结论是,通过!”
“好了,计票结果是——”
“等、等一下!”辛晓松屁股刚坐稳,就又大惊失色的跳了起来:“黄教授,你的鉴定结果是什么?”
“通过啊!”黄教授抖了抖手上的纸,摆在了辛晓松面前,表情真是说有多无辜就有多无辜。
摆在辛晓松面前的表格,正是黄教授填写的鉴定报告书。
在鉴定结果的表格上,第一栏是鉴定人的名字:黄而。
第二栏就是鉴定结论,那上面赫然写着两个斗大的汉字:通过!
“黄教授,你,你!”辛晓松一脸震惊的看着黄教授,脑袋好像锈住了。
他对钟利时的背叛不是没有心理准备,毕竟半个月的时间相处下来,大家是什么性格都可以说是有了个差不多的了解。
钟利时这人,用辛晓松的话来说就是读书读傻了。把美国那一套拿回国内来了,什么都公事公办,不讲人情。整个人死板的很,脑袋是木头做的。偏偏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只觉得什么都是世界的错。这种人啊,非得撞上几次南墙才知道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
从钟利时这半个月的言行表现来看,辛晓松早就怀疑他会站到新科这边去。毕竟新科01在技术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
但黄教授并不是钟利时这种书呆子、二愣子啊!
一个书呆子、二愣子,怎么可能做到帝邮学院的副院长?
何况,当初说国内十年才能拿出国产程控交换机的不就是你么?这么自打自脸有意思?好玩?您脑袋没毛病吧!
辛晓松真想把黄教授拉到医院去,先给他的脑袋做个鉴定,看看是不是提前老年痴呆或者出了什么导致性格突变的病症了。
谁都可能支持新科01通过检查,但黄教授你最没这个立场吧?难道你不知道,一旦新科01程控交换机进入市场,将会对邮电部的地位造成多么大的冲击?
作为为邮电部风险了一辈子的“老邮电”,你这突然在邮电部背后放黑枪,是什么情况?
辛晓松一脸的懵逼,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黄教授随手将自己手上的自己的鉴定报告,扔在了那一摞已经唱完票的鉴定报告上面,轻轻的笑了笑。
“好了,作为鉴定委员会的主任,是时候由我来宣布鉴定结论了。”
黄教授清了清嗓子,看向胡文海说道:“恭喜新科公司,由新科科学院通信研究所研发的新科01型程控交换机,成功通过了中国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我宣布,新科01型程控交换机,在技术上符合国家规定,属于国际先进级的技术水平。”
“胡总,恭喜了。”黄教授伸出手来:“从今天起,新科01程控交换机将可以进入国家采购的目录,享受列入国家生产计划,定点投产的待遇了。”
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和通过专利申请不是一回事,专利的好处多是外部的,而成果鉴定的好处多是体制内的。
像三十年后,如果有公司能拿出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的技术,那相对于市场上的优势可就大了。科技部的扶持,专项资金,高科技企业认定,免税减税,投标资质和融资认可度,这些都是让企业去申请成果鉴定的动力。
不过放到八十年代,胡文海要让新科01通过成果鉴定最大的好处,就是为了黄教授说的这一句话。
“进入国家采购的目录,享受列入国家生产计划,定点投产的待遇。”
八十年代能够采购程控交换机的可以说只有国家单位,诸如邮电部通信局,大型企事业厂矿单位,政府和军队机构。
但是在八十年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