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请老师(第1/1页)帝国重器
刘纪原不板着脸的时候,看起来就是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一般。虽然刚刚在会上发了火、撂了狠话,不过一转头的功夫,他在办公室里与胡文海面对面坐下来,脸上已经一点怒意都没有了。
“让胡总看笑话了,有些人啊,不时不时敲打他们一下,就忘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材料了。”
胡文海端着茶杯捂手,不禁苦笑起来:“航天产业在咱们国内,算得上是能打得团队了。”
“我们新科和商飞也有合作,商业大飞机那些人才是真难搞!”
“一心只想躺在麦道82的组装业务上赚钱,推进国产化简直要了他们的命。把技术喂到嘴边了还要挑三拣四,什么干支之争、军民之争,隔三差五就要搞点事情出来。都是当年运十的一笔烂账,现在一些人又想在商飞体系里继续这么搞。”
“小圈子、派系之争、地方和部委之争,还有那些历史遗留问题。我想推动从麦道的技术上设计新的大飞机,这些人就把运十给抬出来,就差说我是wg余孽了!”
“我今天的发言啊,多少是有点偏颇了,实在是有感而发,刘老您千万见谅。”
刘纪原摆了摆手,在他对面坐了下来,一脸感慨的说道:“胡总说的哪里话,你在会上说的自主创新思路,很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啊!自主创新不仅是技术能力,同样也是组织能力,这话说的很好,让人茅塞顿开!创新是技术能力,但自主创新却是一个组织战略执行能力的表现。没有自主创新的执行力,一个组织是无法长久存在下去的。”
“不过胡总有些话,确实是有些偏颇了。601的历史有些遗留问题,但它并不是因此就止步不前了。从歼八的设计开发来看,601绝不是只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同样也是有追求的。只是时势使然,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的经济一度陷入困境,所以才出现了落后的情况。现在东北的情况逐渐又好了起来,应该给601一些时间,我想他们可以证明自己的。”
胡文海闻言摸着头发,咧开嘴,尴尬的笑道:“我这其实是对601爱的深沉……”
“我懂,像贵飞,大家对他就不会抱有什么期望嘛。”
刘纪原和胡文海相视哈哈一笑,这一页就算是翻过去了。601如今的情况确实尴尬,歼八的后续改进被砍了,苏27暂时又抄不明白,结果倒是熊猫放了个卫星。中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能力的三代战斗机,没有落到老大哥沈飞手里,601看起来确实有点疲软的迹象。
可那也是恨其不争,是对601有期望才会“偏颇”。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贵州的大山里飞出一只山鹰大家就很惊喜,是因为本来期望就低。
“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我们眼前的事情。”
“我刚从上面回来,航天工业总公司的改制方案已经获得了批准。接下来两年,将在航天工业总公司基础上,将组建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两个新的集团。”
“航天科技将专注于空间开发,航天科工则专注于科技强军。拆分后,质子号项目会以航天科技集团为主,总经理会由和平号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王礼恒担任。”
“实不相瞒,我们现在的压力很大。1994年,东方红三号卫星发生燃料泄露。1995年,长二E的亚太二号发射失败。1996年,长三乙的国际通信卫星708发射中爆炸……这三次事故对我们影响很大,大家的心气未免有些不足。在质子号之前,我们最大的运载火箭长二E的低轨运载能力也只有9.2吨。”
“质子号,对于中国航天产业来说,份量太重了!”
“航天总公司一旦拆分,航天科技集团的力量必然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实现弯道超车、项目并行,这个不是单纯用项目和投资能够实现的。”
“所以我有一件事情,希望能够请胡总帮忙。”
胡文海正襟危坐,用力的点了点头:“刘老你说,只是我对航天科技只能说是个爱好者……”
“当然不是让胡总去搞技术研发。”
刘纪原笑着摆摆手,说道:“钱、技术、资源,说实话胡总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几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啊!只是我们需要补的课实在太多,航天产业还是要以人为本,管理体系、开发经验、研发思路和实验室文化,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是和国外有差距。”
“我们虽然从苏联引进了技术,但目前苏联、俄罗斯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然不适合我们去学习了。然而以航天科技集团目前的能力来说,不经过深入的改革,挑起这副担子还是太难了。”
“航天科技集团即使要进行深化改革,但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还没有一个定数。我知道胡总在国外也有一些门路,虽然中国航天和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也有交流,但一些核心的东西,也不是我们想看、想学就能看到、学到的。”
“我们航天人肯学,只是希望胡总能帮我们找到一位够水平的老师。”
胡文海挠了挠头,刘纪原的这个要求,说实话是有些超纲了!
如果说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学院、研究院,咱们胡总歪歪嘴没有哪个敢拒绝他要求的。但放眼世界,够资格给中国航天当老师的,恐怕只有三个半吧?美国的NASA肯定是一个,苏联航天局算一个,欧空局也能算一个,日本也能算的上半个。
只不过苏联现在没了,俄罗斯倾力打造的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现在也半死不活,而且俄罗斯因为某种原因和中国明面上各种不对付,估计想进行正常的交流都没戏了。
日本的氢氧大火箭相当先进,不过成熟型号至少要到2001年的H2A算起了。但低端的小载荷火箭基本没有使用偏二甲肼和液氧煤油作为燃料的,也根本没发展载人航天。日本受限于不能研发弹道导弹的大气层再入技术,所以理论上能往天上送人,但送上去了不能坐自己的飞船回来……
日本的航天技术是个瘸腿,而且很多基础技术都依赖于国际采购,所以最多只能算半个选手。
在排除了俄罗斯和日本之后,摆在胡文海面前的选择其实只有两个——NASA和欧空局。
想让这二位给中国当老师,这技术难度可有点太高了吧?
不过,其实也未必。
在有了蓝色小药丸加持之后,格鲁曼公司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在并购了麦道公司之后,美国的航空产业市场基本上就是它和波音这两大巨头厮杀的战场了。而事实上在经过这样一番洗牌之后,美国的航天产业竟然也出现了一致的情况。
1996年,由于对罗克韦尔公司航天分公司的收购竞争,格鲁曼-麦道公司与波音公司的关系已经严重激化。而在随后对西屋公司的争夺中,这一情况就更加明显了。
波音与洛克希德的联合,成功抵挡了格鲁曼的狂飙突进,但同样在航天产业中形成了两大阵营。格鲁曼对阵波音,双方都有无可撼动的基本盘业务,较量无法在核心业务中进行,所以直接溢出到了其他的产业之中。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三到五年之中,美国航天产业必然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洗牌。席卷整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将奠定美国新的航天战略形势。
这个时候胡文海只要能拿出足够的利益,走一走格鲁曼的门路还是有些希望的。
至于说欧空局,也未必就没有办法。
曾经未来的历史上,欧空局就邀请中国参加过伽利略计划,由此使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那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中欧这段蜜月期里,欧空局确实向中国释放了不少的善意。交流、学习、参观,有不少关键项目都与中国展开了技术合作。
要直到2005年伽利略第一颗卫星升空,美国人感受到了威胁,欧盟的亲美政治人物纷纷上台,硬是把中国给赶出了伽利略计划。
当然,这里面美国人其实是一石二鸟。把中国赶走是一个目的,把伽利略计划搅黄其实也是重要原因。不过正是欧空局在伽利略计划中的出尔反尔,才促使中国将更大的力量投入到了北斗系统。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通用的程序,中国向该组织通报了准备使用的卫星发射频率,这一频率正好是欧洲伽利略系统准备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按照“谁先使用谁先得”的国际法原则,中国和欧盟成为此频率的竞争者。
两年以后,到2009年中国已经一口气发射了三颗北斗二代卫星,北斗正式启用该频率,而欧空局连预定的三颗实验卫星都没有射齐,伽利略的空间频率就此被北斗给抢走了……
伽利略系统再次成为欧洲跟着美国指挥棒跑成SB的实证,并且将来还会不断乐此不疲的重复这种SB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