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弄巧成拙(第1/2页)我由谁审判

    (十三)

    白竹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市内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一条重要消息:几个月连绵不断的大暴雨使年久失修的护城河大桥严重偏斜,随时可能坍塌,现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市政部门近日将拆除该桥。

    “新闻看了吧?”白竹问我,我知道她想告诉我什么。我点点头。

    白竹不无幸灾乐祸。

    原来这房地产不同别的生意,其价格是由地段、交通、结构、新旧等几大要素决定的,地段繁华、交通便捷、框架结构,这样的房屋必然价高,反之则低。应该说,朱峰的峰虹大厦本来各方面都可以,经装饰后更是灿然一新。尽管进价略显过高,但只要善于经营,瞅准时机,还是能赚钱。可是现在,大桥撤除,护城河断道,使峰虹大厦一夜间陷入了绝境,过去离闹市区通过护城河大桥很近,而现在需要绕道才能进入市中心,而且公交车也除消了。峰虹大厦的有利条件一下子失去了,这是朱峰万万没有料到的。

    一个月后,护城河大桥拆除殆尽。

    峰虹大厦只能凄怜地独自矗立在风雨中,孤芳自赏。尽管峰虹大厦租售广告宣传力度很大,但问津者寥寥。虽有几家实力较大的公司派人来峰虹考察,对大楼本身赞不绝口,但临走时总不忘丢下一句:只是位置较偏,交通不便,我们回去再研究研究。以后便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了。

    租售广告继续刊出,朱峰肯定在期待中一天比一天绝望,度日如年,两千万银行贷款利息他可背不起啊。

    “道夫,我有一个计划,我建议我们华强公司在适当的时候以低价吃下峰虹大厦,不怕他不卖。”白竹满有把握地说。

    我说:“这不太可能。一是朱峰低价不会出手,二是我们买下也会成为包袱。”我不知道她又在搞什么“阴谋诡计”,不过,通过观察,白竹干事很麻利,说一不二,说到做到。我在思考其中的奥妙。

    白竹仍然坚持:“只要我的计划实现了,华强公司绝对有利可图。我愿意与公司方总立下军令状。”

    “不用了。”方华强在外面听到我们的对话,走了进来。新花小区商品房的成功销售,使方华强对白竹信任倍增,他对我说:“老吴,我相信白竹,只要她决定办的事就让她去办吧,我完全放心。另外,我要告诉你们两位,我近期就要移居加拿大,老婆已帮我办好了一切手续。”

    “那公司——”我和白竹都非常震惊,几乎异口同声。

    华强摆摆手,打断了我们的话,说:“没关系,我全权委托你们两位经营,就当是我在国内的投资。”

    “感谢方总的信任。”白竹道,“同时也感谢方总为我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我会效犬马之劳协助吴总,把公司经营好,不负你的厚望。”她走过去,握住方华强的手。

    这是信任,是鼓励,是决心,是力量!

    华强说:“虽然华强公司属私营企业,但私企也同样为国家做贡献,国家的政策鼓励私企。我走后,公司人事作适当调整,我继续担任懂事长,老吴任总经理,白竹任副总,我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努力,一定要把公司办得更好。我会定期回来的。”

    我们没说什么,只是再一次紧密握手!

    华强跟我们交代后,说走就走,第三天便起身。我和白竹送他到机场,目送他飞上蓝天,直到看不见。

    我曾经答应过帮助白竹,也曾答应过华强把公司办好,白竹又是华强信得过的人,我当全力支持白竹实行她的计划。

    白竹开始行动了。

    她深知商场如战场,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她的第一招就是请她的老搭档杨薇小姐对朱峰近期状况暗作全面调查。杨薇已任业务部经理了,她接到这一任务后,说:“请放心,我会把朱峰的情况搞得一清二楚。”

    峰虹大厦租售广告发布已有一段时间了,可租售仍无眉目。朱峰近来茶饭不香,日益愁困,面色暗淡,憔悴不堪。他咬着牙,在心里高声吼道:“天无绝人之路,为何绝我?”

    由于购买和装修的成本过高,他的租价和售价,即使只图保本,也无论如何降不下来。看过大楼的人都摇着头说:在这地段,这样的价格就算高价了。朱峰在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对房地产开发,他是富有经验的,只是初来乍到,对合肥房地产市场不太熟悉,加上拆桥断路这一意料之外的情况,他终于醒悟过来:再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住,必须另谋办法才是。

    说来也巧,这天他的办公室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经介绍,原来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顾总和基建办张主任。他们的到来,为朱峰打开另一条令他豁然开朗的新思路。

    朱峰高兴地说:“我来为你们介绍一下大楼的情况……”

    外贸公司顾总嘴里哼哼着,摆着手说:“不用啦。你的大楼我从广告上早已了解,我想买下来作为办公楼。不过,我的条件是以座落在城隍庙商业街附近五千平方米的商业楼与你交换,互不找补。不知意下如何?”那话里透着“换楼是看得起你”的口气。

    朱峰这位生意场上“饥饿”的人,对嗟来之食哪能计较那么多,他一阵激动,商业楼租售肯定比写字楼俏得多,但不能轻易表态,他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必须进行评估测算。他用桌上的计算器“啪、啪”地按着,说:“下个星期给你们答复。好吗?”

    “可以。”顾总一行摇摆着走了。

    城隍庙里的商业楼原本不是外贸公司的,只是因为三角债关系,这幢楼是抵押过来的。其实,交换大楼,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们没有房地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和经验,只好将这幢楼出手。至于对办公楼根本可要可不要,他们目前的办公条件相当气派,峰虹大厦对他们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所以顾总他们趾高气扬,满不在乎。

    但楼房交换,对朱峰来说可以是难得的机会。

    尽管两座楼房面积大小不等,峰虹大厦八千多平方米,而城隍庙商业楼仅五千平方米,但由于两地位置不一样,楼房的市场总价相互差不多,而且商业楼房的租售肯定比峰虹大厦抢手得多,只要能尽快出效益,面积小就小点儿吧。朱峰和他的助手们研究一番,决定调换。

    他的那位花俏小姐蔡虹玲摘下玫瑰色眼镜,不无精明地提醒道:

    “为保险起见,最好不急于签定合同,不急于办理产权过户,先以商谈和推敲协议的方式稳住外贸公司的顾总,同时抓紧寻找购买商业楼的下家,找到了下家,这边与外贸公司的合同一签,那边就直接把商业楼过户到下家,这样,我们稳上加稳,没有丝毫风险,还可以节约双重过户费和交易税,你不是说最近公司资金非常困难吗?”

    “好主意!没想到你的经营头脑越来越灵光了。”朱峰对蔡虹玲的“妙计”大加赞赏。

    蔡虹玲者,乃朱峰之秘书也。由于她喜欢齐耳短发,时髦打扮,又无论是夏天冬天,还是晴天阴天,总爱戴一副玫瑰色墨镜,只要男人多看她一眼,她就扬起小脸,说:“你又想什么花俏了。”她的“花俏”就是花招、花花点子的意思,更准确地说,就是想打她的坏主意,“花俏”由此而出名,故人称“花俏小姐”。听说此人原是坐台小姐,在歌舞厅与朱峰相识,她活泼伶俐,文字表达和语言功夫很快被朱峰看中,聘为秘书,公司一些重要合同、协议都由她执笔起草,深得朱峰喜爱,甚至出双入对,形影不离。苦于老婆、情人不可得兼,朱峰无可奈何舍了老婆而取蔡虹玲。这蔡虹玲自然与白竹成了生死对头,但与白竹的好友杨薇仍是好朋友。

    朱峰一方面与外贸公司煞有介事地谈着协议,有意为一个小小条款与对方商讨几个回合,为的是拖延时间;另一方面为城隍庙的商业楼寻找买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公司所有人员纷纷出动。这不,蔡虹玲又来央求杨薇帮帮忙,为她提供这方面信息。

    她在城隍庙附近的一家茶楼,特意请杨薇喝茶,席间,她说明了意思,杨薇虚晃一枪,就汤下面,故作惊讶地说:“呀!前些时候还有一位朋友向我打听,想在城隍庙附近买一商业楼,可惜我们公司没有商业楼出售。不知他最近怎样,如果还没有买到,我一定向你引荐。”

    蔡虹玲如落水遇到救命的水草,忙抓住不放,恳切地说:“杨姐,你一定得帮我这个忙,朱峰会感激你一辈子。”

    “甭说了,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杨薇老练地拍着蔡虹玲的肩膀。

    过了一个星期,蔡虹玲打电话来询问情况,杨薇说:“我那朋友到深圳出差去了,估计最近就要回来。”

    又过了一个星期,蔡虹玲打来电话,正当杨薇手拿话筒,不知如何对答,只听蔡虹玲在电话里说:

    “你的朋友还没回来吧,那就不要找他了,我们的商业楼已有头绪了,一家物资公司已决定全部买下,后天就要签协议。谢谢你啦。”

    物资公司?是哪家物资公司?杨薇不好深问,怕露了马脚,还得自己去调查。

    合肥市内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物资公司百余家,诸如建筑、纺织、机械、粮食、煤炭、化工、农机、钢材等物资公司,到底哪一家是呢?杨薇根据行业效益分析,逐个排队摸底排除。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大华物资公司老板谭天成的名片放到了白竹的办公桌上。

    这大华公司是挂靠在某局下面的一家以经营电器电子产品为主的贸易公司,这几年连年盈利,是利税大户。主管局下属其他单位大多亏损严重,独大华公司一枝独秀。局领导经常从大华公司周济资金为兄弟单位发工资。财产不是他谭天成私有的,当然对领导的指示不能不听,否则,只需一张红头纸,寅时叫他谭某人滚蛋,他不敢拖到卯时,真是有苦难言啊!话说回来,领导考虑的是全局,手掌手背都是肉,他们也有难处。谭老板只得硬着头皮听任局领导调遣大华公司的资金。但作为公司之老板,不能不考虑这些资产毕竟是公司员工们辛苦挣来的,长此下去,再大的家产也会被吃大户吃掉,得,干脆扩大再生产,购买商场,办个电器电子城。就这样,朱峰找到谭天成,不费多少口舌,两个一拍即合。谭天成还对商业楼仔细地考察了一遍,非常满意。

    朱峰的步骤是:首先尽快与大华公司谭老板签订协议,然后再与外贸公司顾总签订协议,把峰虹大厦过户给外贸公司,把外贸公司交换的商业楼不必经过自己公司的户头,直接过户到大华公司,大华公司的购楼款汇到自己的帐号。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节省过户费用,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会有换了商业楼还租售不出去的风险,一箭多雕。怕只怕夜长梦多,无论是外贸公司还是大华公司,只要有一家生变,生意便鸡飞蛋打。

    杨薇调查到这些情况后,马上报告给白竹和我。

    朱峰和蔡虹玲匆匆忙忙带着早就打印好的协议,钻进轿车,向大华公司奔去。

    在车子里,朱峰怏怏不乐,唉声叹气。蔡虹玲说:“今天签订协议是大喜的日子,应该高兴才是。”

    朱峰摇摇头说:“本来应该高兴,可是我昨晚做了一梦,梦见骄阳似火,晒得我大汗淋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