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时代(第1/1页)明末工程师
两个劝进的人引起了李植的注意,李植转头看向了长安街的这边,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李植皱眉是因为虎贲军士兵允许百姓越界。虎贲军士兵本该在长安街上控制那条界限,不让百姓迈出一步。
虎贲军的士兵都是最严格训练锻炼出来的,本来拥有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纪律。即便是在战场上面对鞑清摆牙喇精锐的冲击,一片片牺牲战死,这些虎贲军士兵也不曾后退。
然而此时,手无寸铁的市井小民梁道穿过控制线,周围的虎贲军都像是傻掉了一样,毫无动作。
李植当然明白这不是错漏,附近的十几个士兵不可能同时出现错漏。
显然,虎贲军的士兵想的是和百姓一样的事情。他们都在担心李植拒绝登基,故意把劝进的百姓放到了被控制的区域中,任他们大声喊话。
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毫不动摇的虎贲军战线,此时却象豆腐渣一样毫无作用。
李植脸上脸色一沉。
然而李植根本没有处理这些失职士兵的时间。
两个劝进者身边的百姓受到两个先驱者的鼓舞,刹那间就沸腾了。
一片一片的百姓跪了下去,大声劝进。”齐王万岁!屠夫徐某杀了一辈子猪,徐某的两个孩子却没吃过几块猪肉!徐某请齐王登基为帝,给我们百姓好日子!“
“齐王万岁!挑夫黄一豆求齐王登基!齐王若不登基,那些士绅迟早杀回来!“”寡妇牛氏请齐王登基,给我的独女一个好未来!“”齐王万岁!账房金克德…“
跪下来的百姓越来越,那些劝进的喊叫声渐渐听不清了。长安街上的百姓全部跪了下去,像是一片海啸一样往地上倒,先是东长安街的百姓,然后是西长安街的百姓。所有的百姓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念想,就是用李植的皇位保住美好的未来。
几万百姓全部跪在了地上,个人的呼叫声已经听不到了,只听到一片片嘈杂的“万岁“喊声。
很快,长安街上的浪潮就影响到了千步廊南面的百姓。千步廊南面到大明门附近的道路很宽,聚集了三、四万百姓。这些百姓在意识到几百米外的长安街上出现”劝进潮“后,很快就加入了这阵浪潮,一个个全部跪到了地上去。
站在近十万百姓中间的天津官员和”前明官僚“们很快就发现,他们陷入一片劝进的海洋中。
整个承天门前,近十万京城百姓山呼海啸。
“万岁!“”万岁!“”万岁!!!“
为了表现自己的热忱,百姓们还开始磕头。从承天门上高级官员的角度看过去,附近无数的百姓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水,不断地磕头,起伏弹跳,给承天门上的百余人制造了巨大的压力。
“废帝“朱由检听到京城百姓的劝进声,终于停住了不断流出的眼泪。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李植眉头紧蹙,不禁长长吸了一口气。
李植是一个现代人,来自一个人民政治高度发达的后世。李植最熟悉的政治体系,无疑是共和国。李植也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完全当权,也要讲民主共和,让华夏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参与政治,当家作主。
这个想法,或者说冲动,在李植成为一镇九省的津国公,齐王之后达到了顶峰。那时候,李植曾经两次在无人的书房挥毫泼墨,写下未来共和国的宪法,希望让汉人建立这个世界第一个共和国。
然而实际上的情况,是不可能。
如果大明朝没有被废掉的话,现在是崇祯二十八年。用后世的纪年方法,现在是1655年。
这是一个连近代都没有进入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百姓都没有财力学习识字,十三省百姓的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一。百姓们每日埋首于自己的体力劳动中,耕田、割麦、拉车、装货,九成的人一辈子不曾离开自己所在的乡镇,更不曾离开自己所在的县。
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唯一作出正确抉择的办法就是听命于”聪明人“。无论是生老病死婚娶嫁丧,他们的种种行动实际上都听”聪明人“的指挥,影响。
然而实际上,这些“聪明人“往往是当地的士绅。百姓们虽然痛恨士绅欺压自己,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受士绅影响。
如果李植让大明所有百姓都参与政治,甚至让百姓投票选举,那可能最后不是人民治国,而是士绅治国。因为所有的百姓都会在作出政治决定之前去请教识字的读书人。
在明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后,李植当然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时代,完全明白共和、民主和宪治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植曾经两次写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宪法草稿,却两次在无人的书房把自己的草稿烧掉。
任何政治体系任何上层建筑,都是由历史实际发展情况决定的,不是一个人可以按自己喜好拍脑袋决定的。
如果李植在这个时代搞共和,搞放权,最后迎来的必然是巨大的混乱。
这个时代的人完全不懂的妥协和共和,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登基称帝的时代。
试问,如果跟随钟峰的平民军功派、跟随李兴、李老四的李家人、跟随郑开成、高立功的儒生派争夺李植让出来的最高位置,谁会服谁?最后不但齐国高层会分裂,很可能士绅残余势力、朱明宗室势力、日本武士势力和外国势力都会混进来各支持一派,分裂各个省份、殖民地和虎贲军。
如果李植不用皇帝尊号压住各种势力和派系,以绝对的权力扫清一切障碍,最终中国就会陷入内斗甚至内战。
李植二十多年的努力,李植建立起来的庞大殖民帝国,可能会在几年中彻底崩溃。
李植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历史的实际情况。如果他希望将共和、民主或者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带到大明,那需要几十年的努力。需要普及教育,需要改变百姓的观念,需要彻底扭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面貌。
这样的事情,只能一步一步来。也许李植这一生都无法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也许到李欢的时代,甚至李欢儿子的时代,大齐会变成大齐共和国。
不过那是未来的事情。
现在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巩固在李植的事业下团结在一起的整个华夏。李植现在要做的是用法制和公德创造一个富庶强盛的华夏,要带领汉人走出中国,杀向全世界,创造一个辉煌幸福的民族未来。
让每个汉人都能占据大片土地,丰衣足食,繁衍子孙。
而要完成这个任务,登基称帝,建立大齐皇朝无疑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案。
虽然心中对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有些抵触,虽然在这个最后时刻都没有准备登基称帝的剧本,但李植明白,如果要让天下人幸福,他必须做皇帝。
李植看着承天门前沸腾的百姓,脸上露出了最后的犹豫和茫然。
关键时刻,站在天津官员和”前明官僚“中间的王朴站了出来。
这个朝李植投降的“前明“蓟镇总兵猛地往前一鞠躬,大声吼道:”降臣王朴虽卑末无知,却也知道天人感应当仁不让,若齐王殿下不就大位,天下必有大变。殿下为国为民,不可再生犹豫!“”殿下当即大位!“
王朴身边的一位虎贲军连长听到王朴的话,眼睛一亮。不需要任何人指点,他立即高举着右手的”齐“字小旗冲到了承天门下,跪在金水桥前大喊:”禀告君上!前明降臣王朴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