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武松(第2/2页)攻约梁山

然放着收入着实不错的总拳师工作愤然辞职离京隐居,不知所踪了。这让赵公廉好生懊恼

    而武松却因此得福,原本是要被赶走的,却又得以追随周侗武二朗是个极义气的好汉。当时周侗一辞职,顿时就出现人走茶凉惨象,往日车水马龙的门前变成门可罗雀,也只林冲这样的曾经跟周侗学过本事的人会念情义来探望探望试图挽留。在这种情况下,武松的义气就显得难得而格外珍贵了。

    既然愿意跟着去乡下吃苦受罪也坚持不改,那就跟着吧周侗也懒得赶武松走了,也是有点想法

    就这么一块儿失踪了。

    而赵公廉并不知道弟弟重视并一直想寻找到的武松其实一直就在周侗这。

    一方面,那时武松还年少,并没有太招人眼的地方。

    谁会注意武馆区区一寻常小杂役呢。

    主要却是赵岳在认识上的误判造成的。赵岳很清楚记得武松是长大了,才因事逃离家门得以在周侗这学到些本事的,哪想到他这只蝴蝶的小翅膀一扇,尽管还没怎么发力,没对大宋显出什么影响力呢,武家兄弟的生活轨迹却已经改变了。

    偏远边关草根人物沧赵家族的突然崛起对大宋社会的无形影响力是巨大的。是那时还幼小的赵岳也没想象到的巨大。

    这是一个太感动人的励志故事,

    不,是活生生的励志事例,

    当年激起了太多平民原本麻木蒙头混生活不会有的雄心和梦想。

    不知多少草根人家也想能象沧赵家族一样奋发努力成就风光富贵,从此不再卑微无名。更不知有多少少年焕发了少年英雄情怀,立志学好本事,一跃出人头地。

    都是人,赵公廉也没长三头六臂,他能成为传奇,自己为什么不能?

    就算比不上赵公廉,差点,也至少应该能搏得个稍次的名声和前途

    奋起的人中就包括如今的大寇田虎、王庆

    这其实是种好现象,是积极向上对社会有大意义的,本质是天下人看到了向上的通道原来并不是关闭着只天生命好的人才能高居其上的,对国家有了认可追随

    可惜这只是个例造成的假象,是只有赵岳这样的人才能创出来的路子,可世人当时不知啊所以后来就有太多人失望而愤然走上了另一条谋求出头和富贵的路子

    武松家就是当时深受影响的寻常一员。

    武松天赋异禀,从小就力量惊人,脑子又聪明却有个武大郎这样的哥哥,即使只为了出人头地不再有人敢肆意拿他哥哥取乐当耍子,尚且是小小少年的武松也发誓要奋斗出个人样子来,想学武,听说了周侗大名,一家就早早搬来了京城

    如此,当时沧赵家族实力还很微弱,赵岳年幼又忙着搞教育、发家派人去清河县找过武松,茫茫人海,哪找去,又不确定到底有没有这对兄弟想找到周侗都没能如愿。把潘金莲搞到身边当人串子也半点用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