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晴翠接荒城(1)(第1/1页)南明伟业
近五十万人的巨大战场,散尽了硝烟后,风景依然是美的,只是这种美也只是一种凄美。三月的扬州,瘦西湖的烟花歌舞,本该映衬在碧空万里之下。然而长江之水却卷走了人们的遐想,只留下一片肃杀之气,埋葬成一片又一片的荒冢。走在这样的扬州,朱四那里还会有心情去欣赏歌舞呢?更何况如今瘦西湖上的歌舞也早已落幕,换成那些妓子楼船破败的停靠在凄凉处。
战争也和那曾经的歌舞一样,虽然落幕了,但是依旧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朱四和刚刚一起战斗过的战友,陈友龙、王进才、王允才等人去了广储门外的史公祠,又在一条废弃的楼船上摆好了酒席,准备在这湖光山色之中为清军的再次遁去小小的庆祝一下。却不料几个人都被这扬州的见闻和景色中的凄凉所感染了,想要庆祝的心情不知所踪,祭奠的酒和话语却一次次的撒向了湖中。祭奠过亡灵后,酒杯却再也端不起来了,几个人枯坐在船中,心中的倔强与不甘则涌上心头。
“圣上,此战我军以两倍的兵力,背靠坚城应战,却险些落得个惨败,而后又让建奴大摇大摆的走掉了,臣真的是有些想不通!”王进才第一个打破了沉寂,他想要为这场会战的结果找到一个原因。朱四想了片刻,要知道这样的原因真的是不太好总结的,但是作为大明的掌舵人,朱四必须为国家的过去和未来做出一番总结,他有义务回答臣下心中的疑惑。
“朕自登基以来,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再记忆起昔日大明的强盛,也总是想不通。但是回忆过去只是一种慰藉人心的方式,朕和你们,还有我们的大明终归要面对这个现实。我们要做的更应该是在现实中求生,在未来中找到一条让大明重新崛起的道路。多年来,朕一直在认真的分析着清军自打入关以来对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南明弘光朝、隆武朝、鲁王还有对我们的数次南侵的所有相关战役战略的用兵部署。最后朕总结出了一个关于清军作战的主要习惯和方式,这个习惯几乎同当年成吉思汗灭金的方式如出一辙。他们把己方处于人数上劣势的主力部队缩成拳头藏在背后,然后用汉军作为偏师向对手的防守薄弱区域实施扫荡,或迫使对手龟缩到重要城市或必争之地去防守、或迫使对手主动出击寻找他们决战。可他们的敌人无论是做出哪种选择,最后都避免不了覆灭的下场,首先分兵防守主要城市和必争之地就会被清军主力形成的拳头各个击破,这个可以参考清军灭弘光朝以及蒙古对金朝北京和开封的作战。如果对手出动主力寻找清军进行决战,那么他们也将在清军精锐骑兵的攻击下,落得个想跑也跑不掉,想打却追不上的下场。这种战例可以参考清军与李自成的山海关之战和清军与张献忠的凤凰山之战,蒙古与金的野狐岭大战和三峰山之战。”
朱四说出这些战例,显然王进才等人未必都知道,甚至应该听都没听说过,但是他们却认真的在听,努力的想,他们都希望能够找出面对清军时可以战而胜之的法宝。
朱四继续说道:“怎么样针对蒙古和满洲军队的特征设计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斗争策略就是战术上我明军与敌人作战的胜负所在;怎么深刻理解我们民族的优点和劣根性也是我们能够屹立不倒的关键。然而朕还想让大家认清楚我们在此前都做到了什么,从永历二年初至今的数次作战中,虽然每次战役都令我军损失惨重,可为什么我军的主力却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呢?这就是我们做到了的,我们虽然每次战役都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我们每次战后都仍有足够的实力同建奴继续对抗。能保持这样持续战斗力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每次战斗的初期,我军的主力都令清军无所寻觅。所以我军还能够在战后一次次的扩充后,越战越勇,总兵力也在一直不断的增加。如果众卿能够稍微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用建奴的作战方法在同建奴作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敌不动我动,哪里的敌人虚弱就打击哪里;敌若出击,我就留出一个宽大的战略纵深,消耗、分散敌人;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得失,不以一战的胜负为胜负;将战术重点放在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调动敌人为辅之上。虽然损失的兵力仍然巨大,却总好过被建奴灭国的下场,也许这也是现实条件下我们能够选择的与建奴斗争的最好方式。而这样战术的运用,敌我两军所应具备的基础却并不相同。我军对于这种战术的成功运用,必须建立在自身整体的军心、民心团结稳固的基础上,并以政府强大的向心力和财政力为依托,逐渐提高军队自身的战斗力和规模,逐渐扭转敌攻我守的战略局面。”
说到这里,朱四显然已经有些心潮起伏,他起身来到了窗边,凭栏远望,做指点江山状的说:“淮扬会战也再次暴露了我军由于缺乏骑兵部队,在野战中所体现的劣势,王允才和王进才两位将军几次都差点儿面临被孟乔芳和李国翰全歼的命运,若不是背靠着扬州城,又有城内的援兵接连而至的话,全军覆灭将难以避免。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好的方面,首先是看到了我军主力虽然经验还有欠缺,可战斗力切实的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若不是御营在这次战斗中的关键作用,只怕最后的伤亡数字远不止87300人。正因为这样,我军如今的战斗力也给朕接下来的战略规划提供了信心依据和技术方案。在朕的心中,从此以后的战争,才是真正事关我大明与大清两个势力生死存亡的战争。因为过去的危机只属于我大明一个方面而已,可从此以后的危机也将同时属于敌人,说了这么多朕也是想让众卿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这场面对当世最强大敌人的真正战斗才刚刚开始”
统兵大将们听得愈发认真,朱四的话题也愈发沉重,没有一个民族愿意提及自身的缺点,怕被敌人深刻分析并且利用也好;民族自身的骄傲与自尊心也罢。总之可以说华夏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骄傲的民族,但是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话题到了最后,朱四也只有不得已的说道:“朕登基以来,指挥了数次关系大明存亡的战役。可要问哪一次战役令朕反思的最深,朕会告诉所有人,是淮扬会战。虽然这场战役至今还远未结束,还有南京等待我们去收复。但是今日在史可法的陵前,朕就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话到此处,朱四又向大地抛洒了一杯酒。然后说道:“在华夏的土地上,礼教已经兴盛了数百年,然而大家考虑过没有,我们如何丢掉的汉唐遗风?是因为游牧民族掌握了生产技术,懂得了如何使用铁器和马镫?还是因为我们崇文抑武?从战术上来说,在朕看来,两宋时期带给我们的屈辱,大体都是因为军制问题,也是我们民族性的缺陷。我们这个民族一直以来都是宗法社会,以至于我们经常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所以朕以为,唐朝中后期取消府兵制是错误的。纵观此次淮扬大战我们也能够看到,义军虽然有心报国,但是他们长久以来被宗族、父兄做主的事情太多太多,磨灭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本一往无前敢于担当的精神。我们如何将这样的一个民族带向强大?也许只有经由我们的带领,让百姓们自发的去保护自己的利益才可以实现。如果四万万汉家子弟能够像保护自己的土地一样保护自己的国家,我们何至于被一百万蒙古人,四百五满洲人所击败?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和,扬州一战已经告诉了我们,牺牲者的亡灵还不足以让一个民族同仇敌忾。只有当大明百姓都能鼓起勇气,将生命的价值等同于国家的兴亡,大明才能真正的存续千秋万代。朕最后还想说一句话,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优劣都是次要的,只有全民的战斗意志和决心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