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残酷、冷血,毫无一丁点仁慈的政治!(第1/2页)主宰江山
关于伊拉姆军团是不是淮军,伊斯坦布尔又是不是晚清的朝廷,这是天方世界的真神也不知道的事。
但是与伊拉姆交情匪浅的中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却清楚,这位军情局里代号‘角木蛟’的埃及帕夏,绝对不是一个对伊斯坦布尔苏丹忠心耿耿的忠臣。
埃及本身就有着一定的自主性,马穆鲁克们更像是认了伊斯坦布尔做老大,而不是彻底的臣服。
伊拉姆绝对不是‘大清糊裱匠’李鸿章。
事实上,自从收到驻欧办的警示后,伊拉姆立刻就动员起了军队,同时向伊斯坦布尔的‘自己人’透漏消息,试探伊斯坦布尔对此事的态度。
他相信中国人肯定不会只把消息递给自己,而不给伊斯坦布尔的。
而事情的结果让伊拉姆和陈汉驻奥斯曼大使都大松了一口气,伊斯坦布尔并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虽然伊拉姆军团真心有点扎眼,但伊拉姆本人还比较听话,之前的对俄对奥战争当中,伊拉姆也用心的去打了。而不是单纯的避战怯战,一味的保存实力。
所以,在伊斯坦布尔权贵的眼中,伊拉姆就好比一个块头强壮一点、大一点的边疆总督,还没有越过伊斯坦布尔心底里的红线。
也所以,当陈化成一行人乘坐着白鹭号抵到南京的时候,法国对埃及的远征,法国与奥斯曼的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集中了法国地中海舰队主力的远征舰队,运载着数万法兰西士兵,还有他们的统帅拿破仑,挺进到了一片沙漠与绿洲的世界。
……
在这一年的盛夏时节,热月政变后迅速崛起巴贝夫平等会被督政府派兵彻底铲除了。
巴贝夫这个在原时空历史上,被马大神称为第一个“真正能行动的**政党”的奠基人,和平等会的其他密谋暴动运动的领导人一起被督政府逮捕,并很快就被凡多姆高等法院判处死刑。
负责驻欧办事宜的董诰还就‘巴贝夫和平等会’的问题专门对南京写了一份报告,因为这个连最简单的汉字都不会写的法国人出乎意料的跟中国有了让董诰震惊的联系,在平等会被督政府以叛乱的名义铲平之后,巴贝夫主导的《人民论坛报》被查封,巴贝夫的住处也被查封,法**警从里头翻出了很多巴贝夫的私人书信,可让董诰目瞪口呆的是,法国人在巴贝夫的住处竟然还发现了《论语》、《礼记》,等一大批儒家为代表的中国著作。
事实证明,巴贝夫的‘空想主义’是真的受到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这让董诰是万万没想到。巴贝夫主导的《人民论坛报》一直鼓动人民起来消灭私有制,建立“普遍幸福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并设想建立以农业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点的“**公社”。
这是一种绝对的空想主义了,在19世纪都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大同世界’怎么可能会降临呢。
然而巴贝夫平等会的被镇压,让法兰西共和派力量就受到了极大削弱,因为巴贝夫他们本身就是共和派的坚定支持者,他们的死让共和派的死对头王党势力死灰复燃。
后者在这个时候已经认识到很难用武力实现复辟,开始转向以合法斗争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选举进入政权机关。巴贝夫死的第二个月的元老院和五百人院选举中,王党候选人大获胜利。王党议员操纵的立法机关通过决议赦免逃亡者,恢复天主教,并撤换共和派的多位部长。
时间走到秋天到来,忍无可忍的共和派决定组织武装暴动恢复共和制。拿破仑就在这次新的政变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当督政府运转不灵,五位执政官矛盾重重,革命战争的英雄之一让·夏尔·皮什格吕将军当选为五百人院议长,可此人虽然革命的功臣,却素有恢复王政的倾向。拿破仑本人作为铁杆共和派(至少当时如此),他派安德烈·马塞纳将军到巴黎窥探风向,可是没想到后者也有政治野心,很快卷入政治漩涡。精明敏锐的拿破仑又派德高望重的塞律里埃将军前往巴黎,诡称是呈现缴获的奥地利军旗,其实是抵消马塞纳的影响,塞律里埃与马塞纳战功相埒,却无政治野心,他一到巴黎就宣布坚决拥护共和。
随后拿破仑又派皮埃尔·弗朗索瓦·夏尔·奥热罗将军前往巴黎,一个多月后,奥热罗率领第17师协助巴拉斯发动政变,一举逮捕了皮什格吕等人,彻底粉碎了王党分子通过立法机构干预政局的阴谋。到了秋天,拿破仑由意大利军团司令改任英吉利军团司令,从莱茵军团调来的查尔斯·安东尼·德塞任他的副手,而他的参谋长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接任意大利军团司令。
这一时期,拿破仑在整个法国境内的影响力迅猛增高,意大利战役的胜利成为法国文学艺术的主题。大量绘画、雕塑、歌曲和诗篇问世,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拿破仑,歌剧《洛迪桥》也在上演,每当演到拿破仑执旗冲锋的场景时,剧院里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拿破仑居住的克德林街被更名为凯旋街,荣誉如同疾风暴雨一样倾泻在这位年轻将军身上。政变后,由于执政官卡尔诺被放逐,法兰西科学院的名额出现了空缺,在年底,拿破仑正式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尽管拿破仑装做老成持重、与世无争的派头,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野心是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遏制了。
但无论如何,英吉利军团司令的头衔对拿破仑很是有吸引力的,巴拉斯等人也希望借此转移这个年轻人对政治的过分关心。因为英吉利军团的战争对象就是英伦三岛,拿破仑如果真的要发动对英国的远征,此番远征他回得来也好,回不来也好,就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战争必然会花费拿破仑大量的时间,这就给了巴拉斯和他的亲信们巩固权利的时间,甚至巴拉斯及其党羽都准备好了承受‘拿破仑折戟英伦’这个损失。
为了权势,巴拉斯一点也不在乎让一个共和国英雄陨落。
拿破仑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下一步要怎么走对他的人生至关重要,那段时期他全力修复自己与驻欧办友谊,对自己先前的‘冷淡’深表歉意,因为他需要驻欧办向他通报更多的英国人的情报和消息。他有自己的计划,因此对于远征英国是劲头十足,他着手进行军事准备工作,包括视察舰艇、选拔将领等等。
拿破仑很快制定出入侵英国的计划。在此之前,拉扎尔·奥什将军曾于1796年12月在爱尔兰西南的班特里湾登陆,未果,翌年2月,在彭布罗克希尔的费希加德进行的一次登陆也没有成功。拿破仑的尝试较之这两次规模更大,他命令军工厂制造英国口径的火炮,以便在登陆后能够使用缴获的敌方炮弹。但当他查明了海军可能提供平底船的数量,评估了港口的设施,在了解到法国海军已完全失去制海权后,他断定入侵英国是冒险和行不通的。
然后拿破仑建议派遣一支远征军到地中海东岸诸国去威胁印度的贸易,督政府没有马上答复。虽然这个战略意图是督政府首先酝酿的。
在当时的法国民间,有一股思潮,认为占领埃及就能使法国切断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法国作家雷纳尔和沃尔内发表过一些宣扬这种观点的作品,法国著名商人马加隆和其他一些在开罗的马赛商人,也向督政府递交了请愿书,这些人强调如果埃及成为法国的货栈,那么就可以颠覆英国在东方世界的优势。
这股思想在法国已经酝酿了好几百年。早在路易十四时期,这位太阳王就考虑过征伐埃及的问题,其后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什瓦采尔也作过同样的梦,只是法国一直是奥斯曼士耳其的盟友,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埃及的统治者,这个法国美梦就始终是空虚荒诞的。
可是拿破仑在政坛上遭受了巴拉斯等昔日亲密盟友的强力压制,他的优势不是在玩弄权术上,而是在战场上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所以,拿破仑是很迫切发起对外战争的,这样如他这样的将军才有了用武之地。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吸引了拿破仑的目光。那就是在革命初期的巴黎革命主教,后却因为与路易十六有勾结,而被迫在外流浪了多年,去年秋天才赢得法国革命政府的赦免,回到巴黎的夏尔·莫里斯·塔列朗。
这个通过了斯塔埃尔夫人,才被巴拉斯任命为外交部长的家伙,非常乐意加深他与拿破仑的友谊。
因为这个机敏的政客不相信年轻的拿破仑会始终臣服于腐朽的督政府脚下。
拿破仑是法国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塔列朗十分愿意靠近拿破仑。
而且从一个外交人员的角度出发,塔列朗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家,他很有外交眼光,一直主张发动对埃及的远征。于是他在法兰西科学院发表了一片关于新殖民地(包括埃及)益处的论文,吸引了拿破仑。塔列朗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计划,出兵远征马耳他和埃及,切断英国与东方世界间的交通线。
对拿破仑来说,可以说是瞌睡的时候递来了一个枕头。
成天二十四年二月,拿破仑领到了命令。虽然一些法国人认为进攻法国的老盟友土耳其苏丹的领地埃及实属不义之举,但督政府还是同意了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方案。
一方面,法国在战胜欧洲传统的大陆强国奥地利之后,迫切要求同反法联盟的重新组织者英国决一雌雄;另一方面,督政府真的希望战争吸引住拿破仑的旺盛精力和智慧,英国已经被拿破仑否决了,那么奥斯曼也是个不错选择。以免这个令人妒嫉的、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在巴黎和自己作对。
这次远征埃及,合乎拿破仑的心意,也正合督政府的心愿。如果得胜还朝,督政府可借此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果拿破仑失败了,或者说战死疆场,督政府可由此去掉一块心病,他们甘愿忍受‘失去’一位才华横溢的将领的损失。
而这就是政治,弱受强势的政治!
残酷、冷血,毫无一丁点的仁慈。
不将自己的对手置于死地,再在对手死去的尸体的心脏上补上一枪,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遥远的距离和迟缓的交通手段让这一消息送到南京的时候,时间都已经走到了承天二十四年的夏季。西历的1798年,中国的陈皇帝都已经在着手组建苏伊士运河的施工部了,移民局下属的劳务处也开始在日本、马来、安南、缅甸、吕宋、爪洼等多处地方,公开的、大规模的招募民工。
天方世界的这个消息被紧急送到南京之后,陈鸣眉皱走了半天。
自己在东方世界搅风搅雨十几年,还蝴蝶出了一块大大中属美洲,如今美洲的战争都已经进入到收割阶段了,西班牙人在美洲的正规军、殖民军等等,都遭受了驻屯军沉重的打击。
六角炮和米尼步枪的大名震惊欧洲,就连伊拉姆也在向中国要求购买这两样武器。
印度发生的战争也算是停歇了,铁普苏丹不能算失败,但巨大的损失让迈索尔王国难以承受。只有陆军的迈索尔王军根本无法实质意义上威胁到英国人在印度的老巢,而他们上千里的海岸线却全在英国战舰的随意打击之下。
但是英国人的压力也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