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四件事(第1/1页)荒狼
刚才那个被壮汉欺负的孩子大概是怕极了,趁韦榕只顾着李桃夭这边,往韦幼青车子里钻来,韦榕伸手去抓,谁知竟抓了个空。让他如泥鳅一般钻进车厢里去。
韦榕待要跟进车厢来擒拿这孩子,韦幼青摆了摆手,让他出去护卫站在车子外面看热闹的李桃夭,自己伸手抓住了这个孩子,笑道:“小家伙,你不跟着你爹娘跑,钻我车子里来做什么?”
那小孩子落在韦幼青手里,却没有了半点害怕的迹象,眼看着夏铮姜堵截流民一时半会儿顾不上搭理韦幼青,笑道:“我没有亲爹娘了,有人告诉我韦公子人好又有钱,可以拜了做干爹。”
韦幼青莞尔一笑,用下巴一指李桃夭,笑道:“好啊!只要她同意,我就收你做干儿子。你得先把自己弄干净,不然她不喜欢你。”
孩子乖巧的依言擦干净手脸,脱了外面的破烂衣服扔掉,里面的衣服倒是干净清爽。他坐在韦幼青脚边,看了看坐在韦榕身边往外看的李桃夭,挤挤眼睛:“我干娘?”
韦幼青被这孩子逗的哈哈大笑起来,且见他模样唇红齿白煞是喜人,人又机灵古怪可爱的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没有名字,米长官说干爹最会起名字。请爹爹给儿子取个名字吧。”
韦幼青喜这孩子伶俐,又见他抱着个蒸饼吃得津津有味,笑道:“叫你米团儿如何?你们长官是米粒儿,你比他厉害。”
“反正是爹爹起的,叫什么都行。”米团儿并不担心犯了他们长官的忌讳,“长官若是不高兴,我只管搬出爹爹来挡着。”
韦幼青乐得前仰后合,好久才止住笑:“你们长官让你来,不是只为了给我送个开心果吧?还有什么事?”
米团儿迅速打开车帘子看了看外面,只见夏铮姜正忙着指挥兵士把那些抓到的流民集合起来,不知要带往何处。
米团儿悄声说道:“米长官命我禀报爹爹四件事,一是钱苗之已死,钱俊茂不敢发丧。二是夏家有投靠王爷之意,现在还在摇摆。三是这些去不了江南的流民,在附近的银山藏匿为寇,匪首正是前些日子干爹你救的那个惠红鹰。”
韦幼青只觉得后背冒出汗来,这个米粒儿当真是阴魂不散,偏偏还这么理直气壮。他在心里咬牙切齿了一番,不过还是觉得米粒儿送来的消息很有用,面前这个有着一张娃娃脸的米团儿也着实的可爱。
这么一想,又觉得这米粒儿虽讨厌却又是最贴心有用的朋友。故而没有多说什么,听说钱苗之已死,多半是端敬容动手了,故而问道:“杀钱苗之的人怎么样了?”
他不提端敬容的名字,是因为端敬容没死的事是个秘密。面前的米团儿也不见得知道。
果然,米团儿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钱苗之是怎么死的,没听说有人杀他,好像是病死的。”
韦幼青点点头,不再提此事,继续问道:“那第四件事呢?”
米团儿咽下最后一口蒸饼,喝了一口水,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笑道:“第四件事自然就是我了!米长官原话是这么说的,面前这个孩子,是有大本事的,是辰王殿下送你的礼物,他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为你去死。”
韦幼青有些发愣,又有些感动,他拍了拍米团儿的肩膀,把一领披风披在他有些单薄的衣衫上,嗔道:“小小年纪,别动不动就死啊活的。”
两人正说话,只听外面传来马蹄声,夏铮姜来到韦幼青车子旁边。那夏铮姜对李桃夭拱手抱拳道:“卑职夏铮姜,拜见公主殿下。”
李桃夭显然一愣,她没有想到夏铮姜竟然认识自己。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李桃夭亦福了福身算作还礼。
韦幼青从车子里钻了出来,与夏铮姜互相见礼。韦幼青指着那些被锁成一串的流民,笑道:“夏将军一直忙着在抓流民吗?不知道这些流民要如何安置?”
夏铮姜素知韦幼青精于理财,善于安民。是李承宇身边极为细心妥当之人,堪称是楚地财政的大总管,故而摆出请教的姿态来问道:
“韦知事这么说,可是有什么高见?”
韦幼青笑道:“幼青哪里有什么高见?只是见安银境内兵马不少,荒地甚多,可几乎不见人烟,故而猜想夏将军之所以抓流民,是为了分给他们田地,有了粮食才好养军。”
夏铮姜呵呵一笑,未置可否,只是殷勤的请韦幼青一行人到军营里歇息。
韦幼青明白夏铮姜的顾虑,刘安多疑,一向控制军队极严,若是部下能自己养军,就会脱离刘安的控制。自己说的这些,夏铮姜不一定想不到,只是不敢做罢了。
李桃夭和米团儿坐进车子,由韦榕赶着在前面走,夏铮姜与韦幼青骑马跟在后面,另一部将在前引路,中间几十军士将车子团团围住。
在夏铮姜与韦幼青不远的身后,另有十几个淮南军士押解流民踉踉跄跄的走在冻成硬干的土路上。
夏铮姜见韦幼青沉默不语,以为他因为出了主意不被自己认可不快,解释道:“韦知事的建议,以前家父也曾经向刘节帅提过,可这淮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下雨又会旱,实在是难啊。
尤其今年更是如此,夏天淮水的滔天大水,让庐舍禾稼全都没了,水面上到处都是浮尸!这不算完,现在冬天又这么冷还没有雪,前些日子又闹瘟疫,如今真是十室九空啊。”
韦幼青听夏铮姜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淮南这种局势不过是天灾所致,刘安就算是想屯田安置流民,也奈何不了老天。
韦幼青有些疑惑,不能确定这夏铮姜所言是不是他的心里话。不过就算是夏家想要投靠李承宇,也不会与刘安撕破脸皮。
毕竟刘安与马既长不同,刘安是跟随先帝打天下的八大金刚之一,就算他治理淮南不力,朝廷也不会治他的罪。想来这夏铮姜亦是深知其中利害,不敢轻易改弦易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