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林闯有意思(第1/2页)奋斗在盛唐

    自打仙潭村假酒案出事后,林三郎对崔耕也多番打听和了解过。

    他出身泉州府豪族林氏,虽非林家长子继承人,却见多识广,眼界不俗。

    再者,林三郎还有个录事参军的姐夫,泉州官场上的逸事秘辛,还是时常听到的。

    一经了解和打听下,他发现这个崔二郎可不得了!

    崔二郎原先不过是一个败家子,为追求剑舞大家公孙幼娘,把家业祸祸了个不轻。破屋更遭连夜雨,又赶上三娘与家贼勾结,把家中仅存的一点祖产全部据为己有了。

    按说,一般人到遇到这种事儿,就再难有出头之日了?

    可这崔二郎不同,短短几个月内,就弄出了木兰春酒,重振家业。非但如此,他还不知怎么打通了县丞董彦在长安的门路,让木兰春酒成了御用贡酒。自己也否极泰来,居然由商入仕当上了清源县的县尉。

    这还没完!

    紧跟着,清源县和莆田县合并为武荣县,崔耕也不知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连跳数级,当上了从七的折冲府长史,几乎可与自己姐夫比肩了。

    短短时间,两易其职,简直就是泉州官场上冉冉兴起的一颗新星!

    “像崔二郎这种境遇,要么是有过人的手段,要么是有过人的运势,更可能的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此人物,只可为友不可为敌啊!”

    自己的父亲,泉州林氏的家主的点评之语言犹在耳,乍一认出崔耕来,林闯还真有些心慌气短。

    当然了,恨意是没有的。毕竟当初是他主动招惹崔耕,而不是崔耕找他的麻烦。虽说最后了吃点苦头,但那也是因为各种阴差阳错,跟崔耕完全无关。

    林闯干笑一声,抱拳拱手道:“原来是崔长史当面。呃……当初在仙潭村那档子事儿,是林某人的不对,多有冒犯还望海涵。今天晚上不如由我做东,在望海楼摆上一桌,正式给崔长史赔个不是。”

    时过境迁,崔耕当初对林三郎那点意见,其实早就所剩无几。如今见着林闯这个傲娇的富二代竟这般知情识趣,也是大出所料,心中最后一点芥蒂也就完全消散了。

    他大度地摆了摆手,道:“不必了。这么点破事儿还赔不是?不是骂我崔二郎小肚鸡肠吗?咱们这叫不打不相识,之前的恩怨就一笔勾销,谁也不准再提!”

    “不打不相识?说得好。”林三郎高兴地道:“不过今晚望海楼那顿饭你得去,某家与崔长史得好好亲近一番才是。”

    说到这儿,林三郎好似想起了些什么,扭头忽地冲郭恪招呼道:“对,既然郭都尉也在,必须赏个脸,一同去。”

    此言一出,郭恪顿时满脸黑线!

    林三郎这话说得委实有些不得体了,什么叫既然也在…一同去?

    说得好像郭某人是他崔二郎的跟班似的,吃你林三郎一顿饭,搞得像是他郭恪算添头白送那种?

    郭恪可是堂堂正六的折冲都尉好吗?

    你一个九的文林郎兵曹吏,算个毛线啊!

    竟敢把本都尉当成添头附带的玩意?

    再者说了,本都尉在你俩前面,一个都尉府从七长史,一个都尉府九的兵曹吏,你俩聊得没完没了,直接把本都尉晾在一旁了?

    不过郭恪不至于为这事儿发飙,他看得出来,这林三郎的确是想面面俱到,但着实稚嫩了一些,才口不择言,倒不是刻意针对自己。

    另外,林家是泉州的地头蛇。崔耕和林闯的关系处好了,对折冲府今后几个月的驻防泉州港是大有裨益的。这时候挑理,就有些因小失大了。

    随即,郭恪微微摇了摇头,婉拒道:“本都尉率军初驻泉州港,千头万绪必是麻乱的很,今晚就不去了,你们俩吃好喝好。”

    顿了顿,又道:“林兵曹久居泉州熟悉民情,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希望你能多多襄助崔长史。崔长史领衔军府内务及政事,本都尉一向得心应手的很,林兵曹今后可要多多听从崔长史的政令行事。”

    崔耕听了暗暗赞叹,郭恪这个铁皮脸官二代,还真是蛮讲究的,这话说得仗义啊!

    三言两语间就轻轻松松就定了今后军府班子的调子,这是在告诉林三郎,自己这个长史不仅是折冲都尉府的二把手,而且还是他郭恪的心腹之人。间接地告诉林三郎,他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位置,除了是崔耕下属之外,在他郭恪眼中还是一个“外人”,内外亲疏是有别滴。

    讲究人啊!

    崔耕颇为感激地看了一眼郭恪,微微颔首表示敬意,显然要为都尉大人点上三十二个赞!

    倒是林闯听了这话也没什么过激反应,毕竟崔耕的确比自己高着好几级,都尉大人这么要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见他微微一躬身,称道:“下官谨遵郭都尉教诲!”

    随后,林三郎引路,把众人引进了泉州折冲都尉府。

    这里原来不仅是折冲都尉的办公场所,还驻扎着八百府兵,其万千气象可不是由清源县衙改成的武荣都尉府所能比的。

    崔耕一路行来,眼露艳羡之色,由衷赞道:“这里可比咱们那儿强多了。什么时候奏请朝廷,把咱们的都尉府也照这样修整一番?”

    郭恪到底是长安来的,什么场面没见过?

    颇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道:“无非是大了一些而已,房间多了一些而已,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另外,这泉州都尉府有个地方,可比不得咱们都尉府。”

    “什么地方?”崔耕问道。

    郭恪伸手往高处一指,道:“喏,就是此处了。”

    崔耕抬头一看,一块黑底红字的牌匾上,“卧虎堂”三个字熠熠生辉。

    郭恪继续道:“哼,什么卧虎堂?老虎一卧,还有啥子威风?这名字真是够烂,平白灭了自己的威风!”

    崔耕:“……”

    他不由得暗暗腹诽道,大哥,人家那是取“卧虎藏龙”之意,好吗?亏你还是长安来的官二代,比我一肚子草包的半文盲也强不到哪里去啊!

    不过身为下属,而且最近郭恪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隐约有倚为心腹干将的架势。他总不能驳了郭恪的意思?

    当即,崔耕投其所好地点头道:“还是都尉大人目光敏锐,一切渣渣无所遁形啊!这卧虎堂三字的气势的确短弱了些,回头下官就请人写一个“讲武堂”的牌匾,把它换下来。”

    郭恪欣悦地说了一声好。

    林三郎却是面色微变,迟疑道:“都尉大人,崔长史,这都尉府的主人张都尉,可不是好惹的,咱们贸然换了人家的牌匾,合适吗?而且,武荣都尉府也只是临时驻防,到时候张都尉轮调回来之后,发现这……”

    言下之意,你们这是过来短住的客人,哪里有权力换人主人家的东西?

    “嗤……”

    郭恪轻笑一声,摇头晒笑道:“有什么不合适的?讲武堂就是比卧虎堂好得多,张都尉见了,只有感谢本官的道理,又哪会怪罪?他真要恼火了,到时让他来找本都尉便是!”

    在折冲都尉府转了一圈之后,郭恪又陆陆续续提出了若干整改意见。

    如这花圃里的花儿太艳了,一个治军之所搞得花团锦簇,娘们唧唧的,实在不妥——铲之!

    如这府兵操练的练兵场,太过简单了,必须增添加修一些物什,这哪儿像是能练出强兵的地方?——修之!

    还有这军士们歇息的军营,被褥什么的,都已经有股子霉味儿了,再苦不能苦了三军将士,对不?——换之!

    ……

    零零总总意见不少,的确都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非常有道理。崔耕用笔记下,撕下条子交给林三郎这个兵曹吏,让他改日安排人去办。

    接下来,郭恪传下命令,召旅帅以及各队正前来,商量和安排四百府兵接下来的巡防及维系泉州港治安等事。

    崔耕和林三郎都不是带兵的人,不用参加这种军事会意,郭恪准他们便宜行事。

    崔耕前脚一走,林闯就追了上来,喊道:“崔长史是不是要出府?要不,小弟领你去转转?等转得累了,咱们再到望海楼,好好喝上一顿。”

    崔耕驻足停步,他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林三郎今天要不断向自己示好,但这个面子的确不能驳,当即点头应允。

    林闯招呼了几名军府役卒做扈从,二人出了都尉府,直奔泉州港而来。

    来泉州港做生意地人太多了,这里形成了十几个专业的大市场。比如丝绸市场、香料市场、牲口市场、大米市场、肉类市场、水果市场、布匹市场、籍市场、陶瓷市场、珠宝市场……等等。

    别看崔耕在泉州住过一段时间,但他光顾着追星惦念公孙幼娘了,这里还真没来过,大开眼界,连呼不虚此行。

    当林闯把他领到一个鲜花市场之后,饶是崔耕两世为人,也不由得目瞪口呆,道:“还有这种市场?”

    林三郎解释道:“泉州城富庶无比,泉州人爱花惜花,那些蕃人知道了,家乡有什么珍惜花卉,都会带过来。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鲜花市场。另外,咱们泉州人心灵手巧,有些工坊用丝绸布匹制作各种假花在这里出售,不少蕃人前来采买,市场就越发兴旺,现在整个市场是真花假花参半,每年能做成几十万贯的生意哩。”

    “原来如此,崔某受教了。那你们林家是不是也有假花工坊呢?”

    林闯矜持地笑了笑,道:“就有两个小工坊,赚不了多少钱,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还谦虚上了!

    跟林三郎接触久了,崔耕对他的印象真的大为改观。这厮跟之前假酒案时所见,简直是脱胎换骨跟换了个人似的。

    原本只以为他是个仗着家中势力横行的公子哥儿,但现在看来,虽然他行事还略显稚嫩,但眼界可比一般的纨绔子弟高多了。尤其是在做生意上头,更是远超寻常家的公子哥儿。

    不错!

    他暗暗点头,看来这人还是值得交往一番的。

    “上国将军,您在这呢!还记得我吗?”忽然,有个声音在崔耕的背后响起。

    他扭头一看,这不是自己早上见过的那个金发蕃人吗?

    此时林三郎也看见了那蕃人,招了招手道:“雅力各,是你?快过来!怎么?你认识崔长史?”

    雅力革非常标准地行了一礼,道:“参见三公子!您认识这位上国将军,那可太好了,能否帮我们引荐一下?”

    “当然没问题!”

    林三郎将金发番人叫到身边,替他向崔耕引荐介绍了一番。

    直到现在崔耕才知道,这个雅力各竟是林家蕃学的教先生。

    没错,是教先生,但教的却是藩学!

    因为泉州港往来的外国人甚多,语言不通,需要大量的“舌人”。所谓蕃学,就是专门培养“舌人”的学校。

    崔耕不由地感叹道:“外面传言你们林家只是造船,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产业。连蕃学都开,究竟还有什么行业是你们林家没涉足的?”

    林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