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何为蚍蜉(第2/2页)第一科举辅导师!

述道:“自然是不一样的。对孟为来说是倾家荡产,对黄世谦来说,却只是九牛一毛。岂会一样呢?”

    宋问点头:“大树用了几十年,才长成了一颗大树。他所付出的时间,心血,以及他与人之间的情谊,都是他的根须。他的根须比别人牢固,那是他自己经营起来。你们不是没有晃动他,你们晃动了,只是还不够有力而已。”

    “陛下也不是不讲公正,陛下如果真的不讲公正,他不会罚张兆旭,但是他罚了。只是对于他来说,证据还不够有力,比不上陛下心中的情义。”宋问道,“各人所见所想所感,都不一样。人不够绝情,所以的确做不到绝对的公正。事情真临了,你们自己也做不到。”

    “其实最不平等的,是你们的身份。一个是君王,一个臣子。你们如果认清不了自己的身份,还是不要去做官了。”宋问道,“当你手上的筹码不够多的时候,永远不要想着,去逼迫你们的君王。证据,证据才是你们的力量!证据,才应该是你们要去努力的方向!”

    众生思索片刻,点头道:“学生明白了。”

    “我希望你们遇事,不要那么悲观。民间说官场昏暗,是因为他们想的不多。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有什么可怕的?大家都是人嘛。”宋问摊手道,“看,郑会不是就回来了吗?当初多少人以为他已经在劫难逃了?绝处逢生,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吗?”

    一旁的黄世谦弱弱举手道:“其实我一直没听明白,你们到底在气什么?”

    另一武举科的学子道:“是因为楚姑娘的事情,最终不了了之吧。哪怕郑会被人放出来,”

    “张兆旭不是被罚了吗?”

    “是因为这事被罚?那惩罚委实轻了些。”

    “哪听闻过这样判的?大理寺怎么可能管这种案子,肯定不是因为这事。”

    “郑会被人放出来就不错了,这无证无据的,县令还是张家人,能怎样?”

    “就是!”黄世谦拍拍旁边人道,“你们还是消消气,有什么大不了的嘛。”

    众进士科学子:“……”

    毕竟大理寺接手之后,消息并没有过多外露。

    只有朝堂官员知道些风声。

    大梁重文轻武,选武举科的学子,大多都是平民。

    冯文述拍拍屁股站起来道:“没意思。说这些太没意思。不如骑马去。”

    孟为跟着站起来道:“先生,让您见识一下我的骑术。”

    武举科学子起立:“在我们面前说骑术?看来是得露一手才行。”

    宋问道:“你们骑术好不好跟我没有关系啊。反正你们的经义课成绩,都很惨烈。”

    众生哀嚎:“啊——?!”

    宋问摆手:“去吧去吧。痛并快乐的生活着吧!”

    教骑射的先生逛了一圈回来,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

    又看见宋问,走过去服道:“方才他们一个个都不理我,说是心痛如绞。如今见了你,倒是很听话。宋先生,名不虚传啊。能否传授一下。”

    “其实我也很心痛,只是没有人会来安慰我。”宋问道,“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听见有人说出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骑射先生:“……啊?”

    宋问拍拍他的手,意味深长道:“所以你也来搭个伴吧。独悲悲,不如众悲悲。嗯。”

    骑射先生:“……”

    要说宋问失望,是有的。但也不是很大。毕竟她原本也没抱多少的期许。

    可真要说起来,她还是高兴居多。

    因为终于有人来找她,谈商铺转租的事情了。

    送走来人,宋问高兴道:“小的们,我即将变得很有钱了!”

    林唯衍也很高兴:“真的吗?那我也是。”

    “……”宋问戒备道,“你想做什么?”

    林唯衍微笑。

    宋问:“不告而取是为偷!”

    林唯衍保持微笑。

    宋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林唯衍继续微笑。

    宋问:“……”

    宋问:“我给你十两银子,你爱咋滴咋滴,别来霍霍我。”

    林唯衍点头。

    小五小六期盼道:“少——爷!”

    宋问:“……”

    她怎么觉得自己养了一众大爷呢?

    商业街的事情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朝廷已经将车道改了,两头的路也开放了。

    近两日一直在公告,也招了不少的摊贩。

    户部也没有经验,就当举办庙会一样,吸引百姓前往。

    宋问与家中几位小的,都决定去看一看。

    于是一窝蜂的涌到了街上。

    商业街的名目独特新颖,许多人是慕名前来体验。

    其中不乏商贾,毕竟两边的商铺,还有许多是空着的。

    加上朝廷大力鼓吹,此处位置绝佳。

    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看起来是很成功了。

    宋问走的很慢,夹在人群中探查情况,身后几人便有些不耐了。

    宋问将他们三人都打发出去,让他们届时自己回家。

    午间,去了旁边的一间酒馆,决定先休息一下。

    出手阔绰,一人订了个临窗的包间。

    站在窗口,向下张望。

    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欢声。

    宋问才算见识到长安的繁华。

    城池的繁华,都是因为人。

    哪怕年年岁岁都是不同的人。

    所有的到来与逝去,都不过是历史长流中的一粟而已。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问刚念完,就听包厢的隔壁,传来一道声音:“先生为何,忽生感慨?”

    这里的包厢,并没有明确的隔开。

    店家为了省些空间,两个房间,隔的不是墙,只是一排门而已。

    隔壁人又道:“你我既不相识,怕也无缘再见,不如聊聊?”

    宋问仔细一听,觉着这声音有些熟悉,不像是不相识的感觉。

    带着醉酒的音调,看来喝得不少。

    隔壁人自嘲般的笑道:“我亦是行人?他人于我,才都是行人。”

    宋问:“……”

    我勒个去唐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