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一百零六章(第1/2页)弃妇归来(重生)

    爱我就到晋江来找我,么么哒  马车才刚驶入巷子里, 蹲在家门口玩耍的傅家汶一看见熟悉的马车, 拔腿就往家里跑去, 边跑边喊:“娘, 二姑回来了……”

    下一刻,贴着门神的木门被人从里面拉开, 杨氏喜笑颜开地走了出来,亲昵地说:“阿璇回来了, 我扶你下马车。”

    “怎敢劳烦大嫂。”傅芷璇避开了她的手, 抓住扶手, 轻轻跳了下来。

    杨氏讪讪地收回手, 装模作样地在腹前的腰裙上擦了把手。

    就在这时,傅家小妹傅芷兰飞快跑了出来,一把挽住傅芷璇的胳膊, 娇滴滴地说:“二姐,你好久没回来看人家了, 娘听说你要回来,一大早就去买了你最爱吃的螃蟹!”

    傅芷璇挑眉,好笑地看着她:“是我最爱吃的吗?我看是咱家阿兰的最爱,你待会儿多吃点。”

    “二姐, 人家不理你了。”小心思被拆穿,傅芷兰羞恼地跺了跺脚, 放开了傅芷璇的手, 飞快地往家里跑去。

    一进去就跟傅母辛氏撞了个正着, 差点把辛氏手里的盆子给撞翻。

    “你这疯丫头!”辛氏嗔怪了一句,上前看着傅芷璇,心疼地说,“阿璇怎么瘦了这么多?”

    “少夫人前些日子落水,生了一场大病。”小岚在旁边插了一句嘴。

    闻言,辛氏的泪立即滚了下来,握住傅芷璇的手,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你这孩子,发生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回来给家里报个信。”

    傅芷璇反手抓住辛氏的手,笑盈盈地说:“娘,没小岚说的那么严重,我只是感染了风寒,没几天就好了。”

    辛氏可不信,她抓住傅芷璇的手:“可怜的孩子,你看你这手多凉,肯定是落下了病根,外头冷,快进屋。”

    杨氏在后面听到婆婆心疼的话,偷偷撇了撇嘴,可怜?哪里可怜了,这小姑子身穿紫色翠烟衫,下着百花曳地裙,头插掐丝如意金簪,耳戴明月珠,一身富贵,日子过得不知道多滋润。

    更何况,这位小姑子的夫君还立了功,封了官,她以后就是官夫人了,指甲缝里漏点下来就能让他们一家老小吃喝好几个月。

    瞧了一眼小岚手里拿着的胀鼓鼓的包袱,杨氏心头火热,推了推儿子:“缩在后头干什么,快去给你二姑请安。”

    这儿子怎么跟他爹一样老实,有钱的二姑回来了,也不知道去她面前露露脸。

    一家人进了堂屋,辛氏拉着傅芷璇的手不放:“阿璇,听说文明要回来了,这可是真的?”

    万氏弄出的动静太大,哪怕两家隔了十几里地,傅家人还是听到了风声。

    傅芷璇含笑点头:“是真的,他随征南大将军一起回京述职。”

    辛氏听了,双手合十,不住地说:“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我儿的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说着,说着眼泪又滚了下来。

    “哎呀,娘,你哭什么呢,二妹夫做官回来,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杨氏拿手帕掩嘴,笑嘻嘻地劝道。

    辛氏忙擦了擦眼泪,不住地点头:“对,这是喜事,天大的喜事,咱们要高兴。”

    傅芷璇不想多提季文明,她接过小岚手里的包袱,岔开了话题:“娘,冬天快到了,女儿带了几块布回来,大家一人做一身新衣。”

    闻言,躲在一旁的傅芷兰见辛氏打开了包袱,连忙抓住那一块桃红色的布,高兴地说:“二姐,这块布是送我的吗?”

    傅芷璇笑:“家里除了你还有谁这么喜欢桃红色?”

    傅芷兰拿着布高兴的在身上比划,一会儿说要做襦裙,一会儿又说要做百皱裙。

    杨氏也分到了一块绯色的提花绢,布面柔软细腻,若是往常得了这么一块布,她肯定要高兴好几天。

    但家里人不知道,她可是清楚,这位小姑子今年倒粮赚了上千两银子,赚这么多,就一块布就把他们打发了。

    杨氏心里不得劲儿,瞧辛氏拉着傅芷璇的手不放,她也不方便说话,索性说:“娘,阿璇,你们慢慢聊,我去厨房看看。”

    杨氏走后,辛氏支走了傅芷兰和三个孩子,把傅芷璇叫到了她房里,然后从压箱底里掏出一物递给了傅芷璇。

    傅芷璇打开只看了一眼,顿时面红耳赤,连忙合上小册子,尴尬地说:“娘,你怎么给我这个!”

    辛氏把避火图硬是塞到傅芷璇手里,压低嗓音说:“当年都还没圆房文明就走了,出嫁时娘告诉你的你早忘了吧。别不好意思,等文明回来了,赶紧生个大胖小子,这样娘就放心了。”

    有人会给季文明生大胖小子,但不是她。

    见傅芷璇神情恹恹的,辛氏不放心,拉住她的手殷殷劝道:“你这孩子,别跟文明赌气,文明的身份今时不同往日,你要不好好抓紧,赶明儿被别的小妖精缠上了,有你哭的。”

    她老娘还真是未卜先知,季文明可不就被小妖精给缠住了。

    傅芷璇在心里叹了口气,试探地询问道:“娘,万一季文明在外面有了人,怎么办?”

    辛氏摆手:“怎么会?文明不是那样的人,你跟文明青梅竹马,他又在军营里打仗,上哪儿找女人去?”

    “七年未见这可不一定。”傅芷璇嘟嘴不屑地说。

    “你这死丫头说什么呢,哪有盼自己夫君外头有人的!”辛氏气得拧了她一记。

    见傅芷璇闷不吭声,辛氏叹了口气,又嘱咐她:“这话你可千万别到你爹面前说。你爹当年跟你公公交好,所以答应了这门亲事,谁知你公公早早去了,文明又出征七年杳无音信,你爹嘴上不说,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你。现在文明回来了,你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你再说这种丧门星的话,把你爹气出病了怎么办?”

    “娘,我知道了。”傅芷璇没再辩解,反正一个月后,他们就会看清季文明的真面目。

    到底是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傅芷璇答应得这么痛快,辛氏反倒生疑:“你该不会听到什么风声了吧?阿璇,娘跟你说,哪怕季文明真在外面有了小妖精,你也要稳住,你是原配正室,外面的野女人动摇不了你的地位。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嫁给他,吃尽了苦,好不容易熬出头了,哪能便宜了外面的小妖精……”

    “没有,娘,你想多了,我只是觉得七年未见,不知道该怎么跟季……文明相处。”

    傅芷璇胡扯了个理由杜绝了辛氏的猜测。

    这一趟娘家之行,让她摸清了娘家人的态度,父母亲是如何都不会支持她和离的,就更别提兄嫂了。

    这条艰难的路,只能她一个人独行。

    辛氏还想说什么,外面忽然传来杨氏脆爽的嗓音:“娘,阿璇,吃饭了。”

    辛氏站起身看了傅芷璇一眼:“你的好日子才开始,别胡思乱想。”

    街上的流民也多了起来,每走三五十步就能碰到三五个流民躲在屋檐下避风取暖,偶见行人路过,几个赤着脚丫子的孩子连忙跑上前,围拢在行人身边:“大爷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不过会掏铜子的人着实不多,因为这一路上行乞的流浪人员实在太多了,只要开了个头,附近的流民都会蜂拥上来。

    傅芷璇收回目光,关上了窗户。

    “少夫人,我们从什么时候施粥?”严掌柜从她脸上看不出个究竟,心里没谱。不过依他说,反正迟早都要把这批粮食散出去的,不如现在就开始做这事,早散早安心。

    傅芷璇转过身,眉目清冷:“严叔,这还只是开始,真正的人间惨剧还在后头。救急不救穷,不急!”

    严叔知道这批粮食傅芷璇另有他用,可现如今粮食这么贵,客栈里藏这么多粮,他也总觉得不大安心。尤其是前几日已经出现过几起小规模流民抢劫事件,虽未造成太大的伤亡,但到底是给一直生活在和平安宁的京城的严掌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万一这些流民知道客栈里藏了这么多粮食,生出歹心,这可怎么办?

    他把自己的忧虑说了出来:“少夫人,我一想到咱们客栈里堆了这么多粮食就急得睡不着。”

    这也正是傅芷璇所担忧的,他们可不像那些大粮商养了大批的打手护卫还有官府庇护。

    “严叔所虑甚是,我今天来就是想跟你商量这事。为了保护这批粮食的安全,严叔,我建议咱们客栈歇业一阵子。”

    “这歇多久呢?”严叔有些不舍,客栈生意不错,关一天门就要损失一笔收入,而且还会流失一批老客户。

    傅芷璇安慰他:“严叔不用担心,多则半月,少则十天,这事就会解决。”

    据她前世的经验,朝廷很快就要行动了。

    ***

    其实傅芷璇猜错了,朝廷现在就已经开始行动了,不过目前还只局限于上层官员,要传达到普通百姓中间还需要一段时日。

    早朝散会后,户部尚书额头上的褶子都多了两层,因为今天早朝上太后娘娘和摄政王都发话了,灾民必须赈济,方显朝廷仁义,还限他三日内拿出一个章程来。

    章程?这还用说,历朝历代,赈济灾民的不外乎是施粮施衣,待度过了这个寒冬,来日把无主的土地分配给他们,再出借粮种,减免赋税,又能生生不息。

    可这哪一样不需要银子?

    津江水患,大燕国重要的产粮区颗粒无收,户部今年收到的田赋锐减,但支出不但没减少,反而比往年还多,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

    瞧户部尚书头上半秃的头发都快被他揪光了,一个主事有心拍马屁,眼珠一转,谄媚的说:“大人不必急,慢慢来,不过是一群泥腿子而已,摄政王和太后就是太仁慈了,不然谁管他们死活。”

    户部尚书用看傻帽的眼神瞥了这属下一眼,蠢货,这些上位者见过的血比你见过的米还多,他们会对一群蝼蚁般的流民仁慈?别逗了,要真仁慈,把宫里的金子全拆下来换成粮食,保准饿不死那群流民。

    说白了还是担心屁股底下的位子不稳而已,想想几十年前的前朝不就是被流离失所、活不下去的灾民揭竿推翻的,否则哪有现在的三国鼎立之势。

    这人啊,填不饱肚子,看不到希望,迟早会出大乱子。

    户部尚书揪了一把自己越来越少的头发,越发苦恼,他还想再干几年,稳稳妥妥的告老还乡,荣养晚年呢。

    可他手里没粮,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户部尚书急得头都大了,突然,一个小吏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失态地喊道:“大人,出事了,殿下召你立即进宫议事。”

    此刻才距他出宫不到半个时辰,宫里这么急急忙忙地召他,肯定是出事了,户部尚书心里闪过不好的预感,上了马车,他问宫里来传诏的内侍:“庞公公可知发生了什么事?”

    胖乎乎的庞公公叹了口气,心有戚戚焉地说:“宁乡侯家的二小姐今天出城上香被一群流民给拦下了,多亏武威伯家的小将军路过,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宁二小姐受了这么大个委屈,宁乡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