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为了大唐(第1/1页)唐朝最佳闲王
上千颗手雷虽然不多,但这些手雷所爆发出的巨大威力,却是让城下的敌军彻底的失去了进攻的机会。
上万敌军就此溃作一团,战马不受控制到处乱跑的,运气不好而被误伤的。
就算欲谷设能够快速的将部队重新收拢回来,军心也已经涣散了,士气也更是没了,一时半会儿的,也根本不可能重新组织进攻。
消息传回到长安,不说是举国欢庆,差不多也是整个朝堂高层都比较高兴。
至少可以证明了军事改革已经起到了作用,八百唐军便能阻挡上万敌军的进攻,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
而苏定方更是兵分两路,一南一北齐头并进,解焉耆之围,灭高昌。
两万兵力,便能同时干这两件事情,放在以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陛下,奴婢倒是觉得应当对西突厥施以惩戒。”从未开过口的宋忠,却是忍不住的劝说道,实在是突厥人做的太过份了,以至于让宋忠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李元吉扫了眼宋忠,宦官参与政事?就算自己对他们没有什么歧视心理,也知道宦官绝对不能跟权力联合起来,否则必定会翻天。
“谁去打?你去?”李元吉冷冰冰的问道,军队打仗容易也不能拿打仗当儿戏,说打就打啊,再说你一宦官,做好朕交给你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用得着你操心吗?
抢权,抢活,这是每一个皇帝都很不喜欢的,李元吉也是一样。
而历史也告诉李元吉,宦官作起死来,那可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奴婢错了,奴婢再也不敢了!”或许是从未见过李元吉以这种口气跟自己说话,或许是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宋忠恨不能给自己两个耳光,怎么就这么蠢呢?
虽然这次的事情也让自己很生气,可自己生气有个卵用啊?皇帝比谁都生气,用得着自己多嘴吗?
“哼!”李元吉不禁冷哼一声,转头看向另外一人。
杜如晦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在大量名贵药材补品的支撑下,便是到了如今,也给人一种强弩之末的感觉,任谁都知道,杜如晦的时间不多了。
而他的病情至今也始终是个谜,御医们各说纷纷,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杜如晦身上的病情很奇怪,像是某一种病,可却又不太像,同时还有另一种病的症状。
到头来御医们也拿不出的准确的结论,只能按照各种出现的病情来医治,而结论也只能是多种病的并发症,这种情况也不少见,但一般情况下是很难遇见的。
像秦琼就是一个特例,因为早年间大量的征战,身上留下各种各样的伤势,加上失血过多,所以现在他也是病上加病,只是因为秦琼早在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他不去关心任何权力方面的问题,反而只是待在家中静养,所以到目前为止,秦琼还活的好好的,杜如晦却是病倒了。
魏徵的那一拳固然有导火索的作用,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而到了如今,李元吉也不得不考虑兵部尚的人选问题了。
对于唐史自己了解的并不算多,而对于现在的人虽说有些了解,但多少还是有些没底气。
在没有绝对把握的前提下,李元吉又是个不喜欢冒险的人,所以,他选中了李勣。
李勣的忠心是不成问题的,能力也应该不错,毕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错的名声,至于以前的恩怨,李元吉倒是不怎么在意,不然也不会在上台以后这么久了,都还没有对前朝的旧臣进行清理。
“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做?”李元吉朝着李勣问道。
“臣并没有什么要说的,陛下的考虑已经很全面了。”李勣脸上稍显有些苦涩的回应着,兵部尚,入阁的大臣,大唐最高级别的长官之一,但是李勣却更希望自己到边境去,去灵州,或者其他的什么地方都行。
李勣有李勣的想法,但李元吉可不管这些,望了眼正前方的新奇物件,工匠们正在进行着调试,继续道:“秦人已经为朕做出了示范,所以朕只需要按照秦人给出的步子,一步步往前走就行了。”
李元吉指的是秦灭六国的战略意图,也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
虽然没有明说,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李元吉的战略思想。
先是咄咄逼人的突厥人,等搞定了突厥人之后,一方面派人重整丝绸之路,另一方面却屯重兵于吐蕃,吐谷浑边境,而这两个国家都是与唐朝有领土接触的国家。
因其特别的高原环境,在对唐军作战的时候,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但却始终保持着优势。
从来只有他们打唐军的份,而唐军却很少能够主动的出击去攻打他们。
一旦灭掉这两个国家,那么大唐的周边将会极其的安稳,到时候无论是跑,还是走,或者躺下来,都没有关系,因为周边再也没有强敌可以威胁到大唐。
西突厥距离太远,虽然不比东、突厥弱,但要想与唐军交战,他们首先要跋涉万里的来到东部,而等他们来了以后,唐军也早就准备好了。
灭吐蕃,灭吐谷浑,这是李元吉定下的战略目标。
至于收焉耆,灭高昌,这个只能说是意外的收获,也是自己将权力交给苏定方所带来的红利。
“兵部的任务可不轻,接下来你怕是找不到一个偷懒的时间了。”再次肯定了自己定下的战略目标,李元吉深出了口气,郑重的说道。
“前有裴公,后有如晦,臣不敢松懈!”李勣很识相的表态道。
事实也就是这样,在裴矩和杜如晦这两个案例面前,现在大唐的官员可没一个敢偷懒的了。
皇帝念及旧情是一回事,但你自己作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然则李勣的表态,却是让李元吉尴尬不已。
虽然这是对其他大臣的鞭策,但对于李元吉而言,这却是莫大的讽刺。
在自己当皇帝的期间,平均一年累死一个内阁大臣,这样的名声可是要不得的。
传出去人家还指不定怎么说自己压榨剥削这些大臣呢,尴尬的摆了摆手,也算是为自己洗白一下:“他们那都是反例,朕虽不舍他们的才能,也不愿放他们归去,但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朕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大唐,而不是让你们争取累死在任上,朕也希望他们两个的案例能够给其他人带来一些警醒,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若有不适,耽误一些工作也是无妨的,小疾可请假,大病可请辞,只要能够恢复,朕还会重用你们,千万莫要把自己搞到最后一步,让朕再也没有复用你们的机会。”
“陛下圣恩,臣谨记于心!”李勣稍有些感动的说着。
不管怎么说,至少李元吉有这样一番话来勉励他们,大臣们要的并不多,青史留名,皇帝的认可,只有这两项就可以了。
权力人人都爱,但是钱财,大唐的官员却并非人人都爱的,至少现在来说是这样的。
“你上任以后,还是首先着手军队的改制,务必在两年内完成全部的改制,三年内令所有的军队都形成战斗力。”李元吉做着最后的交代,军队的改制,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落后的通信技术与交通,在后世只需要一个电话,或者一个视频会议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却需要不断的去奔走,几分钟就能搞定的,在这里却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半年的时间。
军队的改制也是同样的问题,一则是受限于朝廷的财力无法支撑全军同时进行改制,只能将紧急情况进行等级划分,优先对等级高的地区进行改制,然后逐一往下推行。
登基两年,杜如晦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刚刚改革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军队,所以两年全部改革完成,其实还是有些紧张的。
但就算是再难,军队改革,府兵向募兵制,职业化的转变还是必须要进行的。
伸手一指前面的那个新奇物件,在所有人看来,也是所有人都搞不懂,甚至是在心中大骂李元吉糟蹋好东西的东西。
李元吉却是对这个东西抱有极大的期待,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在太极宫去跟即将上任兵部尚的李勣谈话,而是将地点选择在了这里。
“看到那个了吗?有人骂朕暴殄天物,将上等的钢铁用于干这个,如果将这些钢铁用于打造兵器,足可以将大唐的每一个将士都武装到牙齿。但是朕却不这么以为,那个被大多数人痛骂的东西,在朕看来,却要比那些水泥路还要重要。”
李勣悄悄的努了努嘴,李元吉所说的那些人当中,也包括李勣,修建水泥路已经可以了,搞这个劳民伤财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也想不明白李元吉为什么要这么搞?
“终有一天,你们会明白朕的用意,你们也会感激朕如今的坚持,为了整个大唐的将来,朕背负一些骂名也是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