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秋天种芝麻,老死不开花】(第2/3页)明鹿鼎记
应!让那两拨被关押的人犯也出来吧,同他们一起!”
“是,将军。”浑塔的随从十分好奇,就这么三言两语的,将军就不追究这家伙刚才无礼之处了吗?而且还将之前抓的两拨人犯都从大牢放出来?
赖塔格知道浑塔这是要软禁自己,不过并不着慌,反而见浑塔没有要关自己进大牢,有点窃喜,暗忖有门!这个浑塔面相不善,但也不似特别难对付啊?
赖塔格感觉韦总裁和林管事之前是不是有点将这个浑塔看的过于麻烦了?
之前浑塔就没有怎么跟爱新觉罗·路奢说过话,才让韦总裁和林文彪觉得麻烦的,而且浑塔不但不说话,还上来就逮捕了天地会的商人,和建奴的商贾,一副公事公办,铁面无私的模样。
这和这次接见赖塔格,说了这么多话的情况,大为不同,只是赖塔格并不知道头回他们见面是啥样,才会这么想的。
之后三天,韦宝和林文彪等人在秘密据点等的烦躁不已,因为赖塔格进了指挥府,就再也没有出来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又被关起来了。
“总裁,咱们要不然先走吧?我留下就行,至少总裁先回咱们的地盘去。”林文彪劝道。
韦宝也有一些拿不定主意了,“也不知道这个浑塔到底要干什么,也没有听说他送人到沈阳去,也没有听说杀人啊,这年头杀人,不该秘密杀,会公开杀吧?毕竟都需要杀人立威,你们有打听到啥消息没有?”
“我们的人还没有打入到浑塔身边,他很谨慎,用的基本上是满人,没有养大量扈从。”林文彪解释道:“我们培养了几名满人特工,但浑塔近期并没有招过人,他的府中,连几个老妈子都是用了很长时间的。”
韦宝点头:“争取尽快弄到确切消息!”
“是,总裁!”林文彪答应。但他心里并不踏实,想从浑塔那里弄到情报,非常困难。
韦宝知道林文彪的难处,并没有再额外施加压力,没有明确定什么期限。
“我再等几天吧。这里还是比较安全的,如果三天之内,还没有收到赖塔格的消息,我就先回辽南了,这边的事情,你亲自处置吧。”韦宝道。
林文彪听总裁这么说,才稍微放心了一点。
浑塔这么就没有动静,并不是特意晾着赖塔格,而是派人去耀州请他唯一的好朋友达尔岱将军去了。
达尔岱是觉尔察·安费扬古的儿子,安费扬古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隶满洲镶蓝旗。
安费扬古,少随父归太祖努尔哈赤。明万历十一年(1583),率兵取萨尔浒城。
十二年,从太祖征兆嘉、玛尔墩两域。十五年(1587),从征哲陈部,取洞城、杭嘉、章嘉等寨。
二十一年(1593),从太祖征哈达部,以功赐号硕翁科罗巴图鲁。二十七年(1599),从灭哈达部。三十九年(1611),从征东海窝集部,破其二路。四十一年,从灭乌拉部,
后金天命元年(1616),与额亦都等同为理政五大臣。与扈尔汉征萨哈连部,取河南北三十六寨。三年,从破抚顺,大败明总兵张承荫援军。
后金天命四年,破明经略杨镐四路进攻,取得萨尔浒之战的胜利,寻灭叶赫部。六年(1621),攻取辽沈、辽阳,战功卓著。七年七月卒。
达尔岱在来之前,已经大概知道浑塔的意思,因为建奴没有几个将领识字,所以他们之间只能靠传话。
其实,达尔岱其实在浑塔让人给自己带话的第二天,就已经飞马赶到了盖州。
“这是好事啊,私底下倒腾点人口,无伤大雅,大汗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别说你我这里离盛京城比较远,就是盛京城周边,也有好多处专门贩卖人口的集市。咱大金国又不缺人。”达尔岱见着浑塔,当头便道。
“可是,咱们明知道这些人是要被运到辽南去的啊。况且这么大的事情,就是掩盖的再好,也很难躲过大汗的耳目!”浑塔道:“我就是怕这个,所以拿不定主意。”
“你啊,这还不好办吗?咱们直接把这事告诉大汗不就得了?”达尔岱笑道。
浑塔一惊:“告知大汗?大汗不会乱猜疑咱们与明人私底下暗中来往吧?”
“不会!大汗是光耀万世的圣主,哪里会这么小心眼?咱们如实禀报大汗,一切由大汗自己定夺,既能解决咱们筹备军需的苦恼,也能为大汗开一条财路!而且,据我看,大汗八成会答应!你想,辽南除了旅顺口一带比较险要,哪里有险可守?弄人到辽南去,还开荒种地,笑死人,这不是为咱们开荒吗?等辽东和东江那边的战局一稳定,大汗腾出手来,几万铁骑碾过,辽南不是唾手可得的吗?”达尔岱自信道。
“依着你的意思,先不答应辽南商贾,先告知大汗?”浑塔还是有点犹豫。
“对啊!这还有什么好想的?赶紧找承政秉笔,给大汗去函吧!”达尔岱催促道:“此事,事关军政大计,不能耽搁。光凭咱们手里这么点力量,啥时候才能凑够大汗需要的粮食、布匹和箭枝?你当前方将士打仗不用家伙事?”
建奴是军管一切,但这些将领多为满人文盲,没有能力行政,行政上面的官员叫承政,多为汉人文人充当,每一个满人官员手下都有好几个这样的人。
浑塔被达尔岱催促的有些慌神,犹豫的了几秒钟,还是接受了达尔岱的主意,叫人喊承政过来。
两个人遂派人写信送信,当时便让人赶往盛京城。
努尔哈赤接到了达尔岱和浑塔联名来函,没有怠慢,第一时间召集了手下一帮谋士人物商议。
努尔哈赤手下养了一帮汉奸文人,这些汉人大都颇有学识。
这也是努尔哈赤厉害的地方,要是靠满人自己,现在还处于未开化,奴隶制时代的管理水平。说茹毛饮血有点夸张,但比猴子也强不出多少。大汉族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始终没有停下过,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都无法比拟的。
努尔哈赤手下的汉奸之首,是鲍承先。
鲍承先,山西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清朝初年著名大臣、谋士。鲍承先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命六年(1622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是清初第一位汉族丞相。
孙得功参将、宁完我、范文程、高鸿中、罗绣锦、梁正大、齐国儒、杨方兴等一大堆,近百人!
努尔哈赤专门弄了个文馆,也叫弘文院就是养着这帮人的。
孙得功,在明为广宁巡抚王化贞中军游击,化贞倚得功为心膂,后叛明投金,入汉军旗。
宁完我字公甫,辽阳人,后金天命年间,投降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久预机务,遇事敢言。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
高鸿中是明清之际辽东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于广宁归清,授游击世职,驻防辽河沿岸。天聪初与范文程等应召入文馆,赞画机要,为太宗重要谋士。承政,曾建议以满汉旧人为正印,以新降汉官为佐贰。
罗绣锦,辽阳人,隶依彻满洲汉军镶蓝旗。以诸生来归。天聪五年,与马鸣佩同授工部启心郎。六年,上以大凌河新附人众,计国中无问官民,计口储粮,有馀悉输官,视市值记籍,徐为之偿;有馀粮不输者,许家人告发。绣锦、鸣佩疏言:“民有馀粮,孰肯输之官?纵令首告,有仇则讦,无仇则隐,所得必少。且民不敢以粮入市,新人粮不足及旧人之无粮者,皆无所於籴。不若出令,无问满、汉、蒙古官生军民,人输粮一斗。有粮者固易办,无粮者人出银二三钱,籴以输官,亦无大损;其有馀粮原输官者,奖以升赏:此两便之术也。”
杨方兴字浡然,汉军镶白旗人,清初大臣。初为广宁诸生。天命七年,太祖取广宁,方兴来归。试中举人,授牛录额真衔,擢内秘书院学士。性嗜酒,尝醉后犯跸,论死,上贳之,命断酒。
这帮人都是为大金国(满清),费尽心血,立下大功的人啊,但是有意思的是,后来居然上了乾隆让人编写的《贰臣传》。
《贰臣传》是乾隆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式提出编纂的。《贰臣传》分甲乙两编,附录于《清史列传》卷78、79两卷中,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
在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之后,到了乾隆时期,满清政权已经建立百年,其统治已经非常巩固。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帝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识,达成统一思想,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钦定国史贰臣表传》即《贰臣传》。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在诏令国史馆修编《明季贰臣传》时,乾隆帝已经明白无误地把对“大清”有赫赫功勋的洪承畴、祖大寿、冯铨等一批人打入另册,其意在于“崇奖忠贞”,“风励臣节”,诏曰:“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祖大寿以镇将惧祸,带城来投。及定鼎时,若冯铨、王铎、宋权、金之俊、党崇雅等,在明俱曾跻显铁,入本朝仍忝为阁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梦庚、田雄等,不可胜数。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以明顺逆。
今事后凭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长足录,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复叛之李建泰、金声桓,及降附后潜肆诋毁之钱谦益辈,尤反侧佥邪,更不是比于人类矣。
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乾隆帝又颁发谕旨说:著交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分为甲乙二编,俾优者瑕瑜不掩,劣者斧钺凛然。于以传信简编,而待天下后世之公论,庶有合于《春秋》之义焉。
乾隆帝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乾隆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这些人尽管为清朝作出了贡献,其子孙甚至还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
“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这些贰臣降清以后,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对清朝赤胆忠心,积有功勋,二是毫无建树。因此,乾隆要求对贰臣们区分对待,将前一种人编入甲编,后一种人编人乙编。这样的意思,反映了乾隆的精明之处,使乾隆继续坚持了忠君的标准,把效忠清朝的降官列入甲编,可以使这些人的后人感到乾隆通情达理,减少了抵触情绪。而对那些对明清都不尽忠的降官列入乙编,就更加证明了编辑《贰臣传》的必要,容易与汉族知识分子得出共识。
1、在明朝是低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